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

时间:2022-09-11 10:36:48

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

摘要:詹明信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在众多论说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中独树一帜。整个模式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理论基础,以符号系统的模式为结构,以颠倒的顺序具体论述了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化特征。詹明信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给后现代文化批评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詹明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语言符号;后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6-0150-02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文化批评中的常用术语,对它们的解读可谓人言人殊。詹明信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一文中采用完全颠倒的思考方式对这些术语重新定位,从而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引发人们的新思考。这是文化批评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因为只有用旧瓶装新酒才能达到与人交流论战的可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在众说纷纭中占有一席之地。詹明信作为现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领域的风云人物,与他这种勇于参与多方论战和善于逆向思维的品质是密切相关的。

一、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理论基础

针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划分,詹明信首先否定了一种普遍的看法,即认为现代主义只是一种风格或者技巧,作家可以任意取舍。紧接着就针锋相对的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即“现代主义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它自身是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文化逻辑体系”。尽管此处只是对现代主义的界定,但实际上它也适用于对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因此他在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将资本主义的文化分期建立在了资本主义历史分期的基础上,从文化的层面将资本主义划分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具体来说,“现实主义”相对于“市场资本主义”,“现代主义”相对于“垄断资本主义”,而“后现代主义”相对于“跨国资本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在建构自己的模式之前,詹明信花费了大量篇幅对德路兹和瓜塔里的历史模式进行了解说,又明确的说明自己不打算采用这一模式。看似矛盾实则是为他从历史的角度切人对文学术语的讨论埋下了伏笔,在他的历史分期模式中将文学术语置换成了对文化生产的历史性认识。

詹明信对历史的把握是从时间的维度上来进行的,这与后现代的社会文化语境是不和谐的。那何以詹明信会采用历史的观念来认知当代社会?一方面这是詹明信颠倒的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他认为现代主义之后对线性历史的全盘攻击,使历史的思维方式被排除了。而这种非历史的思维方式在詹明信看来是会阻碍文化理论的发展的。另一方面詹明信作为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后现论家,继承了马克思对历史的“既在”、“过去”的定位。马克思主张把资本主义社会放到人类历史的语境中去研究。詹明信则认为只有把作品放置到历史情境之中才能认识到作品的社会功能,从而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然而马克思主义只是詹明信的理论来源之一,结构主义、符号学、后结构主义等理论均有所涉及。在构建自己的历史分期理论体系时詹明信在大结构上借用了德路兹与瓜塔里的反建构的“历史叙述模式”的分期方式,但将其植入了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

二、以符号系统的模式为结构范例

索绪尔的语言体系包括参符、指符、意符三个部分,然而索绪尔因为参符与语言学关系不大而将其弃之不论。詹明信则抓住参符这个概念大做文章,以参符产生的时代作为自己的逻辑体系的起点,将符号系统的模式用作一种结构上的范例。这正是他的创新之处。由此我们可以通过逻辑上的变化来思考历史的变化和通过把握历史时期来把握结构变化。詹明信认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三种文化现象不但与资本主义的三个阶段――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跨国资本主义有逻辑上的演进关联,并且与完整的符号――参符、指符、意符的产生到分裂过程相吻合。詹明信首先对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进行了完善,将语言的三要素――参符、指符、意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言结构:参符是与语言相对应的客观事物,指符是语音和形象,意符是内涵意义。具体到文艺作品的分析,可以将参符理解为艺术品所参照的现实世界,将指符和意符看做艺术品的形式和内容。这样再来理解詹明信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所做的区分就比较容易了。在现实主义阶段,文艺以尊重客观现实为根本原则,可以将其称为参符时代。它与参符产生之前的艺术品的区别在于他的参照物不再是那些僵死的、程式化的、带有专制色彩的原则和规范,而是“一个外在的、真实的世界,一个不断向外延伸的、可以衡量的世界,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人类规划和神话同化的世界”。现代主义阶段,参符与指符、意符相分离,并退出了语言符号的领域。这样语言符号就脱离了客观世界,自成一个符号世界。“现代主义正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对这一新的、奇特的领域的探索之中”。现代主义阶段,意符与指符相分离,语言的意义被搁置在一旁,只剩了自动的指符。由此看来,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就是从语言与世界的逻辑到语言自身的逻辑到指符自身的逻辑的演变。也可以看作是从客观世界的消失到意义世界的消失的演变。是什么促成这种演变?詹明信从文化与社会的关联来说,提出了“物化的力量”这一说法,但没有将其中的环节说清楚,而直接呈现了结果即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与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跨国资本主义的逻辑关联。商品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小单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概念。在这里启用“商品”这一概念可以更好的理解两者相关联的过渡环节。理论上在市场资本主义阶段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来决定的,此时的商品的出现恰好对应语言体系中参符的出现,而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则与指符与意符相关联。与现实主义阶段相对应既是艺术品作为现实世界的替代符号,其艺术价值是由艺术品的形式和内容来决定的。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价格形成即商品的价格与实际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再有直接的关系,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开始分离。与现代主义阶段相吻合既是艺术品与现实客观世界失去联系,艺术品不再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符号,而倾向于主体内在精神的表现。内容和形式相分裂,开始追求单纯的形式美感。到了跨国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呈多极化发展打破了中心主义,失去了原有的整体性。这与主体性被消解以后的“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式的后现代主义相吻合。

三、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演进看后现代主义

詹明信认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同一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应该“把它们置于一个更大的、更抽象的统一的模式中,从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对照中加以界定”。后现代主义是詹明信最为自信的领域,认为他对后现代的研究迄今为止是最完全的。他能够将后现代主义作为文化的动力所具有的逻辑性和有机关系讲的更清楚些,正是得益于这种区 别于对后现代主义作孤立考察的历史性的认知方式。从这种历史认知的视点内去打量当代的位置,其批判性具备了超出时代限制的整体眼观。

后现代主义的第一个特点是审美感受上的平淡感。詹明信认为现代主义作品的背后有一种决定它是形象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欣赏现代主义作品时可以看到一个画外的世界,体会到一个画外的主体,这就给人一种深度感。而后现代主义作品无法把你引向它背后的一个确定的东西,它只是现象本身没有深度,是纯粹的表象。詹明信以普鲁斯特、里尔克等现代主义作家为例,说明现代主义作品似乎有发掘不尽的意义,对它们的解释也没完没了。而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则恰好相反,它拒绝任何解释,使人无法在解释的意义上进行分析。

后现代主义的第二个特点是作品在结构模式上的平面化。现实主义注重参符,作品以客观世界为参照,其文字、意义、世界呈现出的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深度结构模式。到了现代主义参符消失了,但它注重指符与意符的关系,因此虽然没有客观逻辑,但却有一种统一的意义将无逻辑的指符组织起来。正如电影的蒙太奇剪辑方式,无论符号与意义之间有怎样的复杂关系,最终要回归到意义的统一上去,是一种曲折复杂的深度结构模式。后现代主义既没有参符也不需要意符,没有客观的逻辑也没有意义的逻辑,只是一种无逻辑的拼贴。它把各种无内在联系的东西任意地组合到一起,呈现出的是一种平面结构模式。

后现代主义的第三个特点是历史性的消失。此处的历史性可作两种解释,一是指物理性的时间,一是指历史文化发展的次序。现实主义对历史的感觉主要是对物理性时间流逝的感受,如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咏叹。现代主义的时间观是与新的历史经验相联系的。新的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对大城市的个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个人感觉不到社会现实的存在,而旧的社会和心理世界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当中。外在的时间失去了意义,内在的记忆改变了形态,这两方面的经验构成了现代主义独特的时间意识。贯穿于后现代主义的则是一种无历史的现在感。后现代主义对历史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历史只存在纯粹的形象和幻影中。因此历史的存在与出现变成了一种自由的拼贴。历史已经没有了独立性和历史性,历史完全是为现在而存在的。

后现代主义的第四个特征是内容上的空间化。詹明信认为后现代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将一切空间化,这同样适用于内容。后现代的拼贴,就是一种空间化的形式。“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将原有的空间和时间空间化。因此不但不同地域的东西可以拼贴在一起,不同时代的东西也可以拼贴在一起。而现实主义展现了真实的社会,表现的是客观世界和客观人物。金钱主宰一切带来的是独特的压力和焦虑,正像《共产党宣言》中所说:“人与人之间除了裸的利害关系,除了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自己的现实处境、人生命运和社会前途。现代主义则从客观世界转向极端的自我,注重揭示人物内心的隐秘,探寻人类心灵深处神秘莫测的精神世界。

詹明信作为后现论家,却严格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以历史为尺度,借助语言学的符号体系为结构模式来构建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试图结合后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个看似矛盾的领域,给人们指明了一条探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问题的新思路。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解读詹明信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

王春梅

摘要:詹明信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在众多论说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中独树一帜。整个模式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理论基础,以符号系统的模式为结构,以颠倒的顺序具体论述了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的文化特征。詹明信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给后现代文化批评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考方式。

关键词:詹明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语言符号;后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6-0150-02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文化批评中的常用术语,对它们的解读可谓人言人殊。詹明信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一文中采用完全颠倒的思考方式对这些术语重新定位,从而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引发人们的新思考。这是文化批评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因为只有用旧瓶装新酒才能达到与人交流论战的可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在众说纷纭中占有一席之地。詹明信作为现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领域的风云人物,与他这种勇于参与多方论战和善于逆向思维的品质是密切相关的。

一、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理论基础

针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划分,詹明信首先否定了一种普遍的看法,即认为现代主义只是一种风格或者技巧,作家可以任意取舍。紧接着就针锋相对的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即“现代主义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它自身是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文化逻辑体系”。尽管此处只是对现代主义的界定,但实际上它也适用于对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因此他在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的前提下,将资本主义的文化分期建立在了资本主义历史分期的基础上,从文化的层面将资本主义划分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具体来说,“现实主义”相对于“市场资本主义”,“现代主义”相对于“垄断资本主义”,而“后现代主义”相对于“跨国资本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在建构自己的模式之前,詹明信花费了大量篇幅对德路兹和瓜塔里的历史模式进行了解说,又明确的说明自己不打算采用这一模式。看似矛盾实则是为他从历史的角度切人对文学术语的讨论埋下了伏笔,在他的历史分期模式中将文学术语置换成了对文化生产的历史性认识。

詹明信对历史的把握是从时间的维度上来进行的,这与后现代的社会文化语境是不和谐的。那何以詹明信会采用历史的观念来认知当代社会?一方面这是詹明信颠倒的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他认为现代主义之后对线性历史的全盘攻击,使历史的思维方式被排除了。而这种非历史的思维方式在詹明信看来是会阻碍文化理论的发展的。另一方面詹明信作为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后现论家,继承了马克思对历史的“既在”、“过去”的定位。马克思主张把资本主义社会放到人类历史的语境中去研究。詹明信则认为只有把作品放置到历史情境之中才能认识到作品的社会功能,从而使作品的艺术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然而马克思主义只是詹明信的理论来源之一,结构主义、符号学、后结构主义等理论均有所涉及。在构建自己的历史分期理论体系时詹明信在大结构上借用了德路兹与瓜塔里的反建构的“历史叙述模式”的分期方式,但将其植入了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

二、以符号系统的模式为结构范例

索绪尔的语言体系包括参符、指符、意符三个部分,然而索绪尔因为参符与语言学关系不大而将其弃之不论。詹明信则抓住参符这个概念大做文章,以参符产生的时代作为自己的逻辑体系的起点,将符号系统的模式用作一种结构上的范 例。这正是他的创新之处。由此我们可以通过逻辑上的变化来思考历史的变化和通过把握历史时期来把握结构变化。詹明信认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三种文化现象不但与资本主义的三个阶段――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跨国资本主义有逻辑上的演进关联,并且与完整的符号――参符、指符、意符的产生到分裂过程相吻合。詹明信首先对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进行了完善,将语言的三要素――参符、指符、意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言结构:参符是与语言相对应的客观事物,指符是语音和形象,意符是内涵意义。具体到文艺作品的分析,可以将参符理解为艺术品所参照的现实世界,将指符和意符看做艺术品的形式和内容。这样再来理解詹明信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所做的区分就比较容易了。在现实主义阶段,文艺以尊重客观现实为根本原则,可以将其称为参符时代。它与参符产生之前的艺术品的区别在于他的参照物不再是那些僵死的、程式化的、带有专制色彩的原则和规范,而是“一个外在的、真实的世界,一个不断向外延伸的、可以衡量的世界,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人类规划和神话同化的世界”。现代主义阶段,参符与指符、意符相分离,并退出了语言符号的领域。这样语言符号就脱离了客观世界,自成一个符号世界。“现代主义正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对这一新的、奇特的领域的探索之中”。现代主义阶段,意符与指符相分离,语言的意义被搁置在一旁,只剩了自动的指符。由此看来,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就是从语言与世界的逻辑到语言自身的逻辑到指符自身的逻辑的演变。也可以看作是从客观世界的消失到意义世界的消失的演变。是什么促成这种演变?詹明信从文化与社会的关联来说,提出了“物化的力量”这一说法,但没有将其中的环节说清楚,而直接呈现了结果即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与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跨国资本主义的逻辑关联。商品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小单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概念。在这里启用“商品”这一概念可以更好的理解两者相关联的过渡环节。理论上在市场资本主义阶段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来决定的,此时的商品的出现恰好对应语言体系中参符的出现,而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则与指符与意符相关联。与现实主义阶段相对应既是艺术品作为现实世界的替代符号,其艺术价值是由艺术品的形式和内容来决定的。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价格形成即商品的价格与实际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再有直接的关系,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开始分离。与现代主义阶段相吻合既是艺术品与现实客观世界失去联系,艺术品不再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符号,而倾向于主体内在精神的表现。内容和形式相分裂,开始追求单纯的形式美感。到了跨国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呈多极化发展打破了中心主义,失去了原有的整体性。这与主体性被消解以后的“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式的后现代主义相吻合。

三、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演进看后现代主义

詹明信认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同一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应该“把它们置于一个更大的、更抽象的统一的模式中,从它们的相互联系和对照中加以界定”。后现代主义是詹明信最为自信的领域,认为他对后现代的研究迄今为止是最完全的。他能够将后现代主义作为文化的动力所具有的逻辑性和有机关系讲的更清楚些,正是得益于这种区别于对后现代主义作孤立考察的历史性的认知方式。从这种历史认知的视点内去打量当代的位置,其批判性具备了超出时代限制的整体眼观。

后现代主义的第一个特点是审美感受上的平淡感。詹明信认为现代主义作品的背后有一种决定它是形象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欣赏现代主义作品时可以看到一个画外的世界,体会到一个画外的主体,这就给人一种深度感。而后现代主义作品无法把你引向它背后的一个确定的东西,它只是现象本身没有深度,是纯粹的表象。詹明信以普鲁斯特、里尔克等现代主义作家为例,说明现代主义作品似乎有发掘不尽的意义,对它们的解释也没完没了。而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则恰好相反,它拒绝任何解释,使人无法在解释的意义上进行分析。

后现代主义的第二个特点是作品在结构模式上的平面化。现实主义注重参符,作品以客观世界为参照,其文字、意义、世界呈现出的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深度结构模式。到了现代主义参符消失了,但它注重指符与意符的关系,因此虽然没有客观逻辑,但却有一种统一的意义将无逻辑的指符组织起来。正如电影的蒙太奇剪辑方式,无论符号与意义之间有怎样的复杂关系,最终要回归到意义的统一上去,是一种曲折复杂的深度结构模式。后现代主义既没有参符也不需要意符,没有客观的逻辑也没有意义的逻辑,只是一种无逻辑的拼贴。它把各种无内在联系的东西任意地组合到一起,呈现出的是一种平面结构模式。

后现代主义的第三个特点是历史性的消失。此处的历史性可作两种解释,一是指物理性的时间,一是指历史文化发展的次序。现实主义对历史的感觉主要是对物理性时间流逝的感受,如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咏叹。现代主义的时间观是与新的历史经验相联系的。新的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对大城市的个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个人感觉不到社会现实的存在,而旧的社会和心理世界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当中。外在的时间失去了意义,内在的记忆改变了形态,这两方面的经验构成了现代主义独特的时间意识。贯穿于后现代主义的则是一种无历史的现在感。后现代主义对历史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历史只存在纯粹的形象和幻影中。因此历史的存在与出现变成了一种自由的拼贴。历史已经没有了独立性和历史性,历史完全是为现在而存在的。

后现代主义的第四个特征是内容上的空间化。詹明信认为后现代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将一切空间化,这同样适用于内容。后现代的拼贴,就是一种空间化的形式。“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将原有的空间和时间空间化。因此不但不同地域的东西可以拼贴在一起,不同时代的东西也可以拼贴在一起。而现实主义展现了真实的社会,表现的是客观世界和客观人物。金钱主宰一切带来的是独特的压力和焦虑,正像《共产党宣言》中所说:“人与人之间除了裸的利害关系,除了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自己的现实处境、人生命运和社会前途。现代主义则从客观世界转向极端的自我,注重揭示人物内心的隐秘,探寻人类心灵深处神秘莫测的精神世界。

詹明信作为后现论家,却严格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以历史为尺度,借助语言学的符号体系为结构模式来构建的资本主义文化分期理论,试图结合后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个看似矛盾的领域,给人们指明了一条探讨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问题的新思路。

上一篇:构建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共谱成长之歌 下一篇:浅谈现代插画中的波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