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后现代主义照进现实

时间:2022-08-15 02:50:20

当后现代主义照进现实

摘要: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所代表的不仅是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所收集的资料的不同,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属于不同的科学思考典范。然而根据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两者走向融合将是必然所趋。

关键词:量化研究;质化研究;差异;相融

当理性主义一次又一次用数据表明“真理”时,我们经常只是被深深折服,并深信不疑,或是再次臣服于实验研究的不容置疑性,但所谓的一些“真理”不断被,地球不是中心,万物也不是上帝创造,经典牛顿力学也受到来自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挑战,人们也渐渐看到现实的复杂性和不可测量性,后现代主义思潮为这一切迷茫带来了解释和答案,而所谓的研究范式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我们意识到现实问题的模糊性时,研究范式也出现了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之争。

1、“质”“量”之异

根据新力市场研究(DMB Research)资深研究人员表示,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定量,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故名定量研究。

一般量化研究的问题可分为三类:现况不明的问题称为描述性问题;关联不清的称为关联性问题;因果不解的问题称为因果性问题。而采用的研究方法有:社会调查、实验研究和结构观察。而在资料和数据收集;也是量化最突出的环节需要采用一些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统计、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显著考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量化研究在具体运用别强调操作化、概括化及客观性。量化研究采实证主义的观点,以统计分析探究社会的现象,企图建立放诸四海皆准的原理原则,更进一步解释、预测和控制社会的现象。量化的研究者皆认为社会的现象可透过观察而得,强调价值中立的态度,以达成客观。

关于质化研究,陈向明总结了质化研究的主要特点:“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人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分析方式以归纳法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以及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详细加以记载和报道。”

质化研究强调通过被调查者的眼光看世界,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有对事件的主观认识及其建构。这一观点反映了社会建构论的影响。社会建构论的代表人物格根曾经指出:“对于现代主义者来说,世界简简单单地‘在那里(out there)’,以供观察。然而在后现代主义者的文本里,这种假设是没有理由的……谈及‘世界’或‘心灵’等需要语言,‘物质’、‘心理过程’等词语并非世界的镜子,而是语言系统的构成成分……在这个意义上,那些被我们当成‘真实的’,那些我们信以为真的心理功能,不过是公共建构的副产品”。既然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面对的仅仅是一种建构,那么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和被研究的对象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研究者要透过被研究者的眼光看世界,分析研究对象怎样建构了他或她的世界,通过彼此的沟通和协商,建立对社会生活的共识。质化研究就建筑在这样一种理念之上。

从技术操作层面上来看,质化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研究设计,2.问题的选择,3.资料收集,4.整理分析,5.成果表达,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质化研究因强调被研究者的观点及整体主义的研究进路,因而多采取开放而富有弹性的研究策略,将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等环节交叉循环进行。

质化研究的主旨是掌握并设法理解当事人对事件的主观意义及建构,为把握个人的主观意义及经验,就需要展现、了解并理解当事人生活的背景,从这个意义讲,质化研究可以称之为脉络、描述或解释性研究。

2、“质”“量”相融

就研究目标而言,两种研究范式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并且从上述的比较重能够看到两种范式的研究步骤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在具体的方法上有不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再精确地计划也无法完全复制到现实问题中,面对复杂化、模糊化和不确定性,辩证的、开放的、批判的态度才是研究过程用该秉承的精神。对科学的最新定义是:有待证伪的假说。因此我们所做出的研究结论并不是一个定论、一个真理,知识一个结果,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质化研究对现象的客观描述和解释是合理的,而在取证的过程中,当然也需要有力的数据加以说明,因此,在相应的环节选用适当的研究方法能为我们带来更加有效可靠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和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4-16、448、452.

[2]张胜勇・反思与建构――20世纪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P228,236.

[3]胡幼慧.质性研究:理论、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实例[M].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6.

[4]陈伯璋.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质的研究方法[M].台湾:南宏图书公司.1990.14.

[5]高敬文.质化研究方法论[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6.

[6]潘淑满.质性研究:理论与应用[M].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3.

[7]陈向明.质性研究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2).

[8]文军,蒋逸民.质性研究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熊秉纯.质性研究方法刍议:来自社会性别视角的探索[J],社会学研究,2001(5).

[10]叶浩生.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对立及其超越[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9).

[11]张红川,王耘.论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问题及其对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启示(人文社科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4).

上一篇: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下一篇:住宅地产室内设计标准化与高周转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