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坐浴温度对混合痔术后创面影响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0 11:44:38

中药坐浴温度对混合痔术后创面影响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中药坐浴温度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将中药坐浴水温分别设定为37~39℃、40~42℃、43~45℃。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开始荆芥方坐浴,每次坐浴10分钟。10天后,观察患者疼痛、肉芽生长等情况。结果 中药坐浴水温在40~42℃的患者较其他两组疼痛程度轻,肉芽生长快,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坐浴温度保持在40~42℃时效果最佳。

坐浴疗法作为祖国医学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它能直达病所,奏效迅捷。2013年,我科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荆芥方坐浴,经过临床试验发现,不同的坐浴温度,对疼痛、肉芽生长等情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将坐浴的温度定为40~42℃.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9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龄19~69岁,随机分三组,每组30例。A组:坐浴温度定为37~39℃;B组:坐浴温度定为40~42℃;C组:坐浴温度定为43~45℃。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临床报道,将坐浴最佳时间设定为lOmin[1]。

2 治疗方法

2.1基本方法:坐浴药物用我院自配荆芥方,组成有荆芥、防风、蛤蟆草、透骨草、马齿苋、苏木各15g,制川乌、制草乌、生甘草各9g,金银花、连翘、苦参各12g,煎取2500ml药液,降至条件温度时,将伤口浸入药液中,坐浴10min,l0天后观察疗效。

2.2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疼痛,采用VAS法,以患者的主观感受评分,用N表示

0=N: 无疼痛

1≤N≤4分: 轻度疼痛,不必处理

4<N≤7分: 中度疼痛,服一般止痛药即可缓解

7<N≤10分: 重度疼痛,需用哌替啶类药物方能止

(2)创面肉芽生长情况

0分:正常(色泽红润,质地坚实)

1分:轻度(色泽苍白)

2分:中度(色泽发白或有炎性肉芽)

3分:重度(色泽暗红、糜烂、坏死)。

3 结果

三种坐浴温度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评分为:A组3.10±0.79;B组1.35±0.75;C组2.70±0.86;B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坐浴温度对混合痔术后肉芽生长情况的评分为:A组0.65±0.49;B组0.30±0.47;C组0.75±0.55;B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中药坐浴温度保持在40~42℃时效果最佳。

4 讨论

中药坐浴治疗肛肠疾病是依靠药力和热力双重作用,荡涤污浊毒邪,使血脉通畅,气机调和,腠理疏通而诸症自愈。通过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不同的温度对的术后疼痛及肉芽生长情况有不同的影响 。由于术后伤口新鲜,水温过热会加重疼痛及肉芽肿,而水温过低则影响中药药效的发挥,坐浴中药温度应以40-42℃为宜。因此,选择合理的中药坐浴温度区间,对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肉芽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对肛肠疾病术后中医坐浴的规范化治疗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1] 宁余音,姜红,孔秀莲等.肛肠病术后患者中药坐浴时间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4,18(7):II7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病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5,l:126.

上一篇:丹参与活血化瘀药的配伍应用分析 下一篇:新形势下医院办公室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