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广泛兴趣 激发求知愿望

时间:2022-09-10 10:37:18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基础教育应该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目标,激发求知的欲望。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们有了某种需求后会产生心理紧张,直到寻找方法满足这种需求。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激发求知欲的需要,从而产生满足求知的动机。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对小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使学习变成自觉、强烈的需要。需要越强烈,兴趣就越浓,兴趣越浓,需要就越强烈。同时,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求知需

1、设置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只有学生认为当前他们所从事的任务有价值时,他们才有可能去学习它。当学生感到学习任务价值不大,他们就不会感兴趣,就很难有较强的动机去完成它。如让学生练习他们已完全掌握的知识,让学生机械记忆一些毫无意义的概念等,这些学习任务对学生而言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学生自然很难有兴趣和动力去完成它。

2、任务的难易水平要适当。每个学生在能力上是不同的,任务太容易,学生完成后没有成就感。任务太难,学生会产生灰心、厌烦等情绪。在这两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很难被激发起来,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学生不同难度的任务,任务的难度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这样学生就会体验到成就感,提高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

3、任务的可操作性要恰当。一般来讲,学习任务越是明晰,越是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就越可能感兴趣。首先,在设立目标上,在安排时间时上,都要力求具体化。例如有个同学在计划中规定:“……本学期重点抓数学和作文。作业独立完成后,每天做五道数学课外题,争取期中、期末考试都在95分以上。每天看一篇作文,记五个好词好句,争取每次作文在75分以上”。 其次、要切合实际。要避免对自己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有的学生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目标定得太高,时间安排太紧,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不但不能指导行动,反而挫伤了自己学习的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一定要注意切合实际,循序渐进。第三、要留有余地。由于学习、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会影响到计划的执行,因此,好的计划总是留有余地、富有弹性的。在时间安排上不可过于死板,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的顺利执行。当然,留有余地也不能太多,太多会使自己执行计划时松松垮垮,缺乏紧迫感。 第四、要及时调整。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调整是必要的。如果实践表明计划不现实,或者近期有特别的任务要完成,计划就得修改。应让学生明白:学习计划是自己制订的,应该让它适合自己。但调整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而不是为偷懒提供方便越难掌握完成该任务的程序和方法。当学生知道如何操作来完成任务时,他们会跃跃欲试,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任务。

二、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学生非凡的学习动力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激励在学生对学习取得成功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正确客观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够产生非凡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赞扬优于批评,而批评又比没有评价好。我们做过一个实验:在第一次测验后,把学生分为成绩相等的四组,然后对第一组学生进行赞扬,对第二组学生进行批评,让第三组学生听着对一、二组的赞许和批评,第四组学生则与前面三组隔离,对其成绩不加任何评价。实验继续了五天,结果发现第一组学生的进步比第二组的要快,而第二组则比第三、四组进步快,第四组进步最小;因为赞许能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批评则往往使学生注意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有所进步。在一般情况下,赞许比批评的效果好,第四组因不作任何评价,学生不了解学习成绩的好坏,进步最小。。因此在给予学生评价时应注意多使用表扬、鼓励,少使用批评、惩罚, 不能没有评价。

评价要注意全面性和及时性。首先,在评价一定要全面,避免以偏概全。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侧重于过程的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发展性评价;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鼓励和表扬,他们就会不断体验成功,使学习的动机得以维持。其次,在评价学生学习活动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公正、客观、及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外动机,使它们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和传统的课程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谁是课堂的主人。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唱主角,新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教学教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做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孩子们体会到做主人的作用,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觉学习,使他们勤奋学习。

1.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讲课要尽可能用儿童语言,做到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易于接受。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明确具体地交待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知识体系中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心理的需要,引发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课堂上利用小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适时、适地的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是增强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在练习中适时、适当开展“抢读游戏”“开火车”“比比谁的眼睛亮”“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各种游戏性的练习,都能够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由他自己去求得答案,自己概括文章内容等。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高。他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他的学习愈加积极,兴趣也会更高。让学生成立各种课外学习小组活动,为了解决某种问题而进行学习时,提出一个学习的课题,让学生组成学习攻关小组,但是课题答案不限定一个标准答案,设几个答案,最后把所有的答案拿出来大家评议,选出大家最满意的答案,也许这个答案会让你大吃一惊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此非凡。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从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以便今后因材施教。

4、把其它兴趣转移到学习上

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游戏或讲故事等活动的兴趣,把这种兴趣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兴趣。例如,男孩子们有要做特种兵的理想,我就把学生带到武警部队特种大队跟武警官兵们联谊,看武警们学习和表演,启发学生作为一个合格的战士不仅要锻炼自己的身体,还要了解各种电子信息技术,信息互交,还必须对地理、人文、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学习上产生兴趣,从而产生了学好各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教师、家长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了解孩子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哪些功课。不喜欢学习某些功课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一直都不喜欢。这样,就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兴趣发展的趋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通过引导、鼓励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孩子们求知的愿望,最终达到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目的。

上一篇:减负呼唤新的“作业形式”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