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研究

时间:2022-09-10 01:42:21

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研究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并设立了试验区进行试验,这标志着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实施阶段。

一、学校本位及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

学校本位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1)以学校为基地。课程整合的全部要素,从计划的设定、内容的设计到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在学校发生和建立的。(2)以学校为基础。学校课程整合的方式和策略等以学校自身的性质、条件和特点以及可利用的资源为依据。(3)以学校为主体。课程整合是在领会国家课程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的校本化过程,学校和教师是真正的课程整合的主体和主人。(4)以满足学校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宗旨。课程整合以满足学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

所谓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就是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学校文化、学生和教师的特点、周边环境及社区的价值取向等,通过美术进行课程的统整。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综合课程的独特性,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的实施,不仅对教师、学生,甚至对学校自身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三个方面:(1)学校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体。(2)教师真正成为了课程的主人。(3)学生真正成为了课程的受益者。在美术综合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学校三者的角色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教师而言,其从被动地接受教学任务的“教书匠”转变成为了自主选择、开发课程的“研究者”。对学生而言,以美术为核心来统整其他学科,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阐释,使整合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最终达到人格的统整。对学校而言,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是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条件进行的统整,更加突出了学校的优势,更加有利于构建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实施的基础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改革,大多数都集中在三门综合课程上,即“社会”、“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但是以美术为核心统整的课程却是非常少的。其实美术学科有其内在的独特性,相比其他的学科在统整课程方面更有学科优势,更加容易成为整合不同学科的核心,所以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的实施是有基础和实施的可能性的。

首先,美术学习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大家都知道美术学习运用的是一种视觉化语言,在学习中运用的主要是形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与研究性学习是不同的,这是一种开放的、没有标准答案的、灵活的学习方法。Feltovich和Spiro等人把学科区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有组织”的学科,比如物理、化学,这类学科一般都具有自身一套基本的观念和明确的规则,像物理学研究的主要是分子、原子和其他的粒子,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组合,这些就使物理成为了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独特的学科;另一类是“无组织”的学科,这类学科是没有永远成立的规则的,美术就属于这类学科,像美术中的事物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时可能是美的典范,有时可能就变得正好相反。所以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弄清楚作品与创作背景的关联是很关键的,这是人们之间一种思维方式的沟通。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训练,它更多地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获得、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其特征就是形象地感知、非线性地思维和无标准答案地解决问题。

其次,美术具有人文性。这一点已经写入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美术课程性质中:“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在这里,人文性质与人文主义、人文精神等概念是相同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与“天文”相对;在西方世界,“人文”则与“科学”相对,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观具有首要的意义”。人文精神,就是审视人生,以人为本,就是对人生进行终极意义的探索,对人类命运进行深层观照,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美术是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学科,也是我们进行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学习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点上凸显其人文教育的功能。在美术学习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静止的二维画面和可见、可触的三维艺术造型来审视客观世界的美与丑,从而获得对审美的认识,使学生在欣赏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美术创作体现学生自身对审美的一种认识。可以说美术课教学是美育的直接形式,是培养其人文精神的第一台阶。因此,我们应该从人文教育的高度和审美素养的层面来推动美术教育。(2)美术的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美术的学习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模仿,借助于美术形象再现历史、现实和未来各种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3)通过美术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每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与时代、社会、阶级、民族、风俗等密切相关,而且还与艺术家的生活阅历息息相关,因此美术不仅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它更具有艺术家的个性。

再次,美术本身是一种综合课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方面就美术本身而言,每一件美术作品不论是何种形式,它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时代、社会、阶级、民族、风俗等。我们如果要正确地解读它,就需要整合诸如历史、文学、心理学等各方面不同视角的观点。另一方面,就大环境而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影响到了我们的美术教育。美术已不再是以前我们认为的一种精致艺术,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大众艺术,这种视觉艺术无处不在。我们应当看到在这种后现代的氛围中,“视觉”已经取代了“读写”成为人们传播讯息的主要方式。语言和视觉艺术已经充分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多种媒介的混合交错中来寻求我们所需要的意义。也就是说当代美术已经成为了一门统合的课程,可以作为一种思维沟通的方式并成为学校课程的中心。

三、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的设计理念

首先,关于教学。现代教学理念把教学看作是简单的、确定的和可控制的活动。而后现代教学理念却不同,它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并且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后现代教学主张教学应该而且必须恢复它复杂的面目。

其次,关于认识活动。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认识活动是一种将客观的、确定的知识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单向的、线性的过程。而后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认识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共同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发现知识,而且还可以生产、创造知识。

再次,关于课程。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课程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课程的目标是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课程的组织是有学科界限的。而后现代教学理念把课程看作是一种发展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课程的内容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课程目标是可以根据实际加以调整的;课程的组织向跨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此外,后现代教学理念还承认、尊重价值观的多元性,并不以某一种所谓权威的观念控制课程。这些正是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所遵循的课程观。

第四,关于学生。后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在教学中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另外,后现代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是有个别差异的,关注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注意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空间,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在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并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第五,关于教师。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师的角色被定义为“教书匠”,也就是机械地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知识教授学生,还有就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而做的常规教学管理,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是具备学科知识和一些教学技能、技巧而已。而在后现代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不仅是拥有实践智慧的教育者,而且还是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在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中,教师也正是承担着这样的角色定位。

最后,关于教材。后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好的教材应该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材并不是孤立的,它应该和教师、学生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丰富、相互补充的系统。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能较好地体现这一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科书产生直接的联系,发展和丰富学习的内容,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促进了自主学习。

四、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美术综合课程由谁来进行综合,这个问题在整个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反映出三种不同的课程观。

一是综合主体是教材,即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机械式捆绑与僵化,体现的是一种视课程就是课程标准或教课书的课程观。二是综合主体是教师,即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之前,预先设计综合性的教学内容,结合地方资源、学生等情况进行综合,形成校本课程呈现于学生,学生按照教师的计划去进行综合,体现的是一种视课程是“学习的内容及其进程”的课程观。这二者综合,其内容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确定。三是综合主体是学生,即由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综合,体现的是一种视课程为表现学生自身经历的“履历书”或“自我史”的课程观,综合的内容在学习活动的自然流程中进行。当然,所谓“学生主体”其实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建“学习共同体”,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综合的主体上讲,目前多数美术综合课程是一种以专家为综合主体的课程,即教师把专家预先设计好的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按照此进行综合学习,实质上这种综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确定了,根本谈不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把美术综合课程视为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相互联系的、建构的过程,它应该也必然是一种由学生、教师、学校自主选择和创建的开放的课程。

后现代的课程观视课程已不再是一组预定的、僵化的内容,而是在动态、反省的教学过程中选择、组织、开展。因此,学校本位美术综合课程的学习,已不再是被动地生产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教师不仅是教学者,同时也是课程设计者;师生共同参与共有的问题和关系,由此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态化的美术学习课堂。美术课程的综合是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它将会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对人类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大根.高中美术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

[3] 有宝华.综合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该文为上海师范大学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编号A-0502-00-005015)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学校精细化管理中要念好“三字经” 下一篇: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