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时间:2022-09-10 09:23:24

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兴起,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了出来,不只是因为它契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更因为讨论环节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课堂讨论 问题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兴起,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了出来,不只是因为它契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更因为讨论环节有利于学生质疑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另外,讨论环节还可以更好地与大学中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接轨,有效地避免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可能产生的不适应心理。进行课堂讨论我们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注重高效讨论,以及成果总结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

1.讨论的问题要紧扣教材,有利于解决教材的重点或难点。

课堂讨论的题目跟其他形式的讨论题目不一样,它是受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制约的。讨论题目如果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即使题目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足取的。课堂讨论的问题首先应服从教学的需要,紧扣教材;其次,教师应深入钻研和熟悉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疑点,设计成课堂讨论的问题,并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

2.讨论的问题要具有争议性、开放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倡导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是多元开放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开放的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探索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问题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总体水平,难易适中。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总体水平。问题太容易,学生不需要熟读深思,就可以轻易地从书中找到答案,便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相反,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无法回答,会挫伤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所以课堂讨论的问题应注意难易适中。“跳一跳,摘桃子”是最理想的,一般来说,所提问题的难易度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

4.问题可以尝试由学生提出。

目前大多数的课堂讨论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讨论。从提出问题的角度看,学生比较被动,并未真正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讨论一些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事实表明,学生讨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更能提高探究的积极性,讨论的效果也更好。

二、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教师事先公布讨论题,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并事先确定3—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按座位每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好发言的准备,发言要力求做到:不离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课堂高效讨论的核心问题。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引导学生发言;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并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也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此,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指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其次,我在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启发学生畅谈改革开放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目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现象有相似之外,况且在程度上也轻微得多。如我国目前下岗待业人员约为1100万人,这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算不了什么,与美国当时约有占劳动人口1/4的1500万人失业更是不可比似的。从而正确理解党中央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倡导有中国特色的“罗斯福”措施,不失为借鉴国际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明智之举,这对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四、适时总结,善于引导,拓展延伸,勤于反思是课堂讨论的有力保障。

虽然小组讨论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在讨论之中不能当听众,应注意在教室的巡回指导,有时也可以参与到某个小组,与学生平等交流。在讨论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老师要根据实际,做简短准确的总结,然后用精妙的语言启发学生更加深入地探讨,课堂讨论就不会陷入浮光掠影的误区,只能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讨论结束后,学生误以为问题已彻底解决,就再不去探究。对此,教师可用“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话启迪学生,切勿浅尝辄止,而要寻根究底。我在每一次讨论课的最后阶段,总是让学生把新讨论的各类意见记录在笔记上,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组织辩论形成更多更新的认识或者让学生去请教其他有识之士,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交流技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对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的思考 下一篇:对新时期高校博士后工作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