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时间:2022-04-29 03:11:17

谈谈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摘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切实领会中央“新人才观”的理念,大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一切学生成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需求。

关键词 自信心 培养 人人成才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Cultivat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CAO Minghong

(Three Gorges Tourism College, Yichang, Hubei 443100)

AbstractAs a educator,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ruly understand the central "new talent" concept, vigorously develop the potential of students to fully develop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encourage all students to become qualified personnel to meet the future talent in the community multi-faceted, multi-angle demand.

Key wordsself-confidence; cultivate; talent

自信心是学生成长与成才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自信是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肯定,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勇于直面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常常以饱满的热情、向上的精神、充沛的干劲,迎接生活的挑战。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会以一种进取的心态,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拼搏,从而创造出生命的奇迹,成就事业的辉煌。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战愈演愈烈。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求人才保证,是新的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新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树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人才观。因此,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一切学生成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多层面、多角度的需求。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更是新人才观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1 追根溯源――对症下药

自卑是与自信截然相反的心理品质,是对自己的轻视和否定,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类都有自卑感,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罢了。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自卑者对自身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要摆脱自卑树立自信,首先要认清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自卑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主要有性格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

(1)性格因素:自卑常发生在性格内向、懦弱的学生当中。性格内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他们习惯用消极悲观的眼光看待事物,对自身的才能和外貌缺乏自信,只看到事情不利的一面,做事前就认为自己不行,而且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同别人比较,并容易得出自己不如人的结论。

(2)环境因素:其中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及文化等各个方面。比如高考落榜、当众出丑、被人嘲弄感情遇挫、求职不顺,都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如评优落选、人际失调、生理缺陷(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瘦,口吃等毛病)等都有可能使学生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

(3)学习因素:自卑者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学习经历中常常有人(多半是他们崇拜的教师、家长或其他长辈)断言他们“不行”、“无能”或作出过低的评价。例如,有的家长动辄就训斥子女“蠢驴”、“笨猪”,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相信自己真的“笨”了;还有长辈可能仅仅只是作过某种类似的暗示。但是在经历了一两次挫折或失败后,这些孩子自己也接受了这种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当这种看法一旦定型,就成了他们自我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消极暗示,于是在交往中过于拘谨,放不开手脚,担心自己成为笑料或被人算计,认为自己不成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长此以往,形成自卑心理也就不足为奇了。

2 积极评价――多元引导

学习成绩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系统中占有中心地位,其自信往往与学校的评分直接相关,应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之后再予评分。不单纯以考试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分数不能全面后反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单纯以考分评价学生会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观念的形成起错误的导向作用。

尊重学生,不要轻易对学生作出坏的评价。每个学生的聪明、智慧和天赋各不相同,都有可能学到这种或那种本领,取得某些成绩,而有别于其他人。我们必须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不仅承认学生的人格尊严,而且要把每个学生看作是有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人来培养。

大学生处在从学校学习到踏入社会的人生关键阶段,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责任心。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更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此,对这些大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必须要做到科学、准确,而不能是为了评价牵强地肯定,否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怀疑评价的真实性,同时失去对教师及社会的信任度。

学校可以通过“五四表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发现在不同方面表现出色的同学,对他们的成绩予以肯定。既体现了学校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育人理念,又为青年学生指明了更多成才的方向和更多成才的渠道,从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

3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早在2700多年前,管子第一次提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终身教育理念。孔子继承和发展了管子的教育思想,他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方法,其基础就是对学生充分的了解,对症下药。孔子注意到了人的智商的差别,生长环境的不同,年龄的大小,职业的不同,这些后天因素可以用知识熏陶感化。同时还考虑每个弟子的天资禀赋要区别对待。孔子深谙众多弟子不同的天资与性格差别,充分细致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引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顺应自然,使其体现个性化成长,从而在不同社会领域独挡一面。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同样学习诗书礼乐,文行忠信,但程度不同,能力各异。他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典范。

个性教育也是新时代教育的需要,它从理论上已经接受了因材施教这个教育原则,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在教学中必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充分发展其学生的个性,认为每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各种能力及潜在的发展基础。只要社会为其发展创造条件,学生的各种能力都会得到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得到社会、学校的认可,从而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4 构建平台――展示自我

学生的自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成的,通过其行为表现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同,进而转变为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的。但是学生个性特征是各异的,能力素质发展的需求更是各异的,因此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就应搭建什么样的平台。

学校应努力为不同特征、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构建不同的发展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造就“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材”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尊重感,从而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上一篇:试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校企的互利合作 下一篇:现代化进程中学校教育过程优化运行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