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6 07:10:32

谈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习作不单是知识的堆砌、技巧的运用,更是生命情感的燃烧与迸发,是写作主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是内心能量的自我释放,即“我手写我心”。引发自主表达的内心能量关键在于写作主体才有想抒发,想吐露的欲望和兴趣。

一、诱发创作欲望

欲望是对能给以愉快或满足的事物或经验的有意识的愿望,是一种强烈的向往。只有写作主体有了这种有意识的愿望和强烈的向往,才会释放出自由表达的内心能量。因此应采用多种方式引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1、 创设情境

魏书生老师有一次发现学生在以《我的同桌》为题的作文中,不少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都用了“浓眉大眼”一词,他便请五名学生站到大家面前,叫其他学生仔细观察这五名学生的眉毛和眼睛。他们有的淡眉毛,有的倒八字,有的眯眯眼,有的肿泡眼,有的厚眼皮,显然不都是浓眉大眼。在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他接着引导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在这里,魏书生老师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典型的场景,使学生可以去观察。这种典型的场景就是情境。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场景和氛围,能够触及学生写作的动情点、兴奋点,使他们的记忆得以唤醒,并搜索头脑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联想和想象,产生一种创作欲望。如进行写景作文训练时,教师就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生机勃勃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大自然的美景当中,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曾见到的美丽景色;安排习作《我的母亲》,教师就可通过让一位学生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胡适的《我的母亲》,并配以舒缓、抒情的音乐,来调动学生对母亲的美好情感。

2、营造文化氛围

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原因不在于学生不会写,而是学生心中无物,不知道写什么。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如果利用好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让校园的空气中处处都充满着文化的分子,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处在了解世界的环境中,那么学生就会自然的受到熏陶和感染,再自主表达就不会心中无物了。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学生积淀信息的一个窗口。 但只是给学生感性认识,要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要求学生把眼中所看,耳中所闻,心中所想,用自己的笔墨表达出来,这才有了自我的真实感受,因此可布置学生用日记、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在这种氛围下了解新鲜事物的独特感受。

二、激发写作兴趣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希尔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 在写作中,兴趣是促使写作主体创作的内在动因,是个人对写作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开展丰富的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做事积极热情,利用这一特征,可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围绕“集体”的作文主题,可召开“我的班集体”的主题班会;围绕“国庆”“元旦”等节日,可举办迎国庆、庆元旦的歌咏比赛或演讲比赛;围绕“一二九爱国运动”可开展冬季长跑比赛,合理确定写作目标,建立写作信心

布鲁姆曾说过:如果儿童感到他有能力进行学习,那他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兴趣就会增加。 确定可行的目标对增加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放在写作中即要确定合理的写作目标。怎样才算合理的写作目标呢?要符合三个要求:适度性、层次性、阶段性。适度性是指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目标浅引不起学生的注意,目标大会产生难度,压抑学生积极性,只有适度的目标才能激发写作兴趣。层次性是指在统一的目标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写作目标,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阶段性指写作环节当中应有具体目标,通过对具体目标的实现来完成整体目标。通过对不同阶段目标的揭示,使学生在整体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2、鼓励学生体验成功

布鲁姆:学习中通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 写作本身就是自由表达的思维过程,只要是学生的自由表达,就应该多多鼓励。有些学生抄作文、背作文、套模式,不愿意去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写作太难,没有在写作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对于这一点,钱梦龙老师的教学案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第一次作文他只要求学生把字写在方格里,书写较认真的就可得90分以上;第二次作文,只要不一逗到底、一段到底,就可得90分以上;第三次只要无错别字,就可得90分以上,如此循环渐进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体验到了成功,建立了自信,产生了写作兴趣。

三、培养写作习惯

自主积累即写作主体自觉地、主动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意观察身边事、身边人、身边情、身边景,并将这些所见所闻积蓄起来,在写作时调动这些日常的储备,以抒发自我感受。积累内容如下:

1、积累语言

西方科学哲学论证: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不仅仅是思维和情感的载体,它本身就是意识、思维、人格的组成部分。可见,语言更多的是主观的活动,要靠学生自己主动的去积累。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不是来自教师的讲授,而是来自学生本身对语言的一种极为神妙的感悟。要想获得这种神妙的感悟,就要靠日常的积累。可通过下列方式积累语言:

2、从阅读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言。所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大量阅读,才能保证写作的发展。例如,在低年级安排每天课前的五分钟是“讲故事时间”。开始是教者给学生讲故事,后来,学生听故事的兴趣被激发后,便由学生轮流在课前讲故事。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故事的内容也由趣味性强的故事演变到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有的学生找不到故事时,便背诵课外书中的精彩语句。学生读书的愿望被激发后,再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读与课文有关的,读自己感兴趣的,读符合儿童特点的报刊杂志。一次班会课,学生讨论看哪些电视节目有益。当谈到动画片《西游记》时,笔者立即引导学生:“这个动画片是根据吴承恩写的同名小说拍的。《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读读这部小说会使你受益匪浅。”班内掀起了读《西游记》的热潮,有时还把书中描写的场面和动画片对比,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也会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3、从摘抄中积累

摘抄即有选择地抄录词语、句子、段落等。低年级时,学生不知道摘抄什么样的内容。于是,笔者便把每一篇课文中好的词句画下来,让学生抄在本上。久而久之,学生便知道摘抄什么样的词句、段落。通过阅读积累,学生能把读到、摘抄到的内容恰当地运用到文章中。中高年级便让他们学会写读后感、读书心得和体会等。

除此之外还指导学生读好推荐阅读书目,本市教育局每年都向学生推荐不同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目,持续开展“读书节”活动,结合课内外阅读组织学生举办“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等,编辑阅读小园地、小手抄报,展览读书笔记,举办“读书知识竞赛”,还可以发挥家庭的作用开展“亲子阅读” 等活动,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种种活动培育良好的阅读风气,让阅读走进学生生活,写出的习作方才精彩。

以上我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分析经典案例、总结教学经验等途径,并在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理论支持下,对小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点尝试,总结出引发自主表达的内心能量、培养自主积累的写作习惯、培养小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策略,然而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论文的阐述中还存在着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合理、理论依据牵强的问题,仅希望为以后的小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一点点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上一篇:洞悉自己的人生 下一篇:武隆县鸭江镇特色产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