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法”课戏剧教学法的运用

时间:2022-09-10 08:02:50

高职“思法”课戏剧教学法的运用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为了改进教学效果,作者在该课程教学中尝试应用戏剧教学法,总结出选择素材、选择参演者、观众互动、指导学生实际表演、引导好讨论评价和重点讲解的具体实施步骤,探索出“设置冲突、创设情景、启发引导”的实施策略,并对应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揭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改革 戏剧教学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法”)是对高职学生开设的首门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程,旨在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通过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行为标准和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于长期以来“思法”课程教学中的“空洞”“说教”,故而学生缺乏对该课程的认同感,再加上大多数教师教学组织措施乏力、阐道明理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同程度被打折扣。笔者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思法”课教学的改革中,尝试使用戏剧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戏剧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搜集素材,编制脚本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教师备课过程的要求,要围绕教学计划和内容,广泛地搜集、选择教学素材,匠心独具地进行“二度创作”。

第一,围绕教学主题,结合教学方法进行调整重组。“思法”教材共八章,主题体现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传统和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精神和婚姻家庭教育、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把教材当成最主要的素材,而不一定拘泥于教材,死板地循章蹈节,一章一节“照本宣科”。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重组教材,其核心理念是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围绕教学主题,思考、整合、设计与之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精心创设戏剧表现情景,达到重点主题突出、观念难点突破的目的。

第二,围绕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挖掘深化课程主题的案例。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思法”课强调实践性,围绕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搜集整理素材,提炼其中有价值的经验活动,使这些素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成为教学典型形象,并以生活情景剧的形式把它表演或展示出来,激活课堂氛围,引发学生课堂关注和思考,揭示课程教学主题,加深学生印象,触动学生灵魂,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第三,搜集、撷取热播音乐、视频丰富表现教学主题。互联网络中有非常丰富的音乐、舞蹈、小品、戏剧、微电影、微视频等资料,从中选取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在学生中广为流行,耳熟能详的素材,这样能更容易引起共鸣,形成共识。

题材选择要体现以下几个要求:一是时代性特点要突出。“思法”课具有较强的时政性,而教材内容相对固定,内容也相对滞后,教师必须具备时政敏感性,选择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的案例,能够及时把社会生活中鲜活的案例引入课堂,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改编,便于学生理解和表演。二是生活性特点要体现。“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法”课教学内容只有根植于生活,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才能体现出教育意义来。因此选材要体现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学生能感受到亲近和生命力。三是要求简洁性。选择题材内容要具有典型性,阐明释理简洁明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高效完成,能起到锻炼学生的价值和作用,达到应有教学效果。四是强调启发性。选择题材要蕴含丰富的启发意义,能给学生留下思辨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表演或观看的过程中能获得一定的感悟和收获,不能为表演而表演,图了个场面热闹。

尽最大可能调度学生互动表演 戏剧教学法的最佳效果是全体学生参与,但又不可能做到人人参与表演。因为有时并不需要人人都去表演,有时也不是人人都能担当得了演出角色的。为保障教学效果,一定要选择安排好参与表演者,尽可能选择有强烈表演愿望、语言表达清晰有感染力、表演效果好、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当然,在部署表演任务时,还要与学生充分沟通,也可以考虑为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欠缺的某些方面能力而特意让其参与。

“观众”的合理互动是取得表演效果的重要环节 参加表演的只是部分学生,教师要考虑如何最大化地让未参加表演的学生也进入互动状态,做好“观众”,也是非常必要和很重要的。要对当“观众”的学生进行有意识的组织和引导,使他们和表演者之间形成积极互动,可给他们分配一些任务,布置一些观察性的问题,让这些“观众”带着问题去欣赏和思考、参与交流讨论和评价。教师只有让每位学生置身于实际情景当中,才能真正创设出活跃的课堂氛围。

精心策划指导好实际表演 表演可以是课堂上的实际表演,也可是课前组织表演后制成的课件。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引导和调控对表演者的仪态、语言、姿势、沟通技巧、应变能力等。要尽可能多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学生表现较好时,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出现问题时,及时调控,分析问题原因,给予正确指导和建议,并鼓励和鞭策学生大胆表现。当然,“思法”课的表演仅是为课程主题思想服务的,“演”到为止,不可在艺术水准上吹毛求疵,本末倒置。由于在课堂进行现场表演比较耗时,需要提前安排布置,可事先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拍摄表演照片、视频,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上配合现场表演播放使用。

做好评价分析和总结 表演只是有效导入课程主题的一个环节,重要的是要及时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按照事先布置的问题,启发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评价表演中存在的优缺点。在激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整个表演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肯定学生表现中的闪光点和创新之处,帮助分析问题原因,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及时予以总结。最后围绕教材内容主题进行重点讲解和强调,完成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再回归到理论知识的过程。这一环节是戏剧教学法的目的和归宿。

戏剧教学法的技巧策略

在具体的表演活动中要突出设置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本质特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人与人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三种形式,具有尖锐剧烈、高度集中、进展紧张、曲折多变等特点。”戏剧教学法是把戏剧元素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的方法,因此在“思法”课中运用戏剧教学法,首先考虑选择那些具有冲突性和悬念性的题材,以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和关注度。

创设戏剧情景要围绕教材突出表现主题 情景是戏剧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戏剧中表现主题的情节及境况。有戏剧就有一定情景,戏剧离不开情景,所以戏剧教学法中也必须创设一定的情景。情景要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让学生感到真实自然。具体方式可从创设问题情景、故事情景和生活情景三方面入手,通过设置的一连串问题启迪学生,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或扮演角色,从而加深学生对角色或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创设故事情景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把教材内容改编成具有一定趣味性并能体现教学理论的故事,使学生在演故事、听故事的过程中,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围绕教学目标积极启发引导 从题材选择到角本编排都是教师在备课时筛选的,教师已做到了然于心了,但学生对此并不熟悉。因此,学生在扮演角色到理解教材内容过程中表现出茫然、无所适从时,教师要及时跟进,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在理解脚本内容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把握、表演好角色。教师除了介绍、讲解、指导外,如果有能力应尽可能做出示范,教学生模仿,教学效果会更佳。

应用戏剧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要适度使用 戏剧教学法只是教学法中的一种,是教学辅助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它虽有实践性强的优势,但因课前准备与课上表演费时较多,也不宜频繁使用,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应用时要控制好时间节奏,不可把大量宝贵教学时间花费在无谓的表演或活动上,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要正确使用 政治性、思想性是“思法”课教学的核心要求,戏剧教学法须巧妙使用、正确使用。“思法”课不是培养学生才艺、不是提升学生美学境界的课程,不可借口强化教学效果而陷入“娱乐化”,防止因使用不当而影响该课程理论育人的实际效果。

要强化教师“内功” 应用戏剧教学法,对教师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恰当合理地运用好戏剧教学法,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面,除了有扎实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戏剧艺术、表演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社会时政方面的知识、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要具备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情景的创设能力、常用的引导技巧等。教师要从教育理念、课堂组织调控能力、戏曲素养及表演能力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合理使用 “思法”课程不是所有章节学习内容都能做到“寓教于乐”。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培养是个艰苦的训练过程,从传授知识到能力培养是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甚至是枯燥机械的。在理论学习、能力提升过程中,戏剧教学法可以和其他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使用,形成教学方法体系,更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2] 张先.戏剧艺术[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贾万平.如何看待戏剧冲突[J].大舞台,2010(9).

(作者单位: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素质策略研究 下一篇:对植被生态学教学方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