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科技园在建设中要强化育人功能

时间:2022-09-10 05:15:15

高职科技园在建设中要强化育人功能

在传统认识中,大学科技园是依托大学的科研实力,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与其他社会优势资源结合,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平台和服务场所。就目前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而言,在定位、运行、目标等方面,都过于强调大学科技园为社会提供的科研服务功能,而弱视了对学生的育人服务功能。

近年来,高职院校建设的科技园(以下简称“高职科技园”)越来越多,其发展模式多和本科院校建设的大学科技园相似,不仅导致这些高职科技园的发展定位和所依托的高职院校的科研实力严重脱节,也造成了本应承担的高职育人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大力呼吁高职科技园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找准发展定位,走一条与本科院校科技园不同的差异化道路,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主攻目标,切实改善和加强育人功能建设。

高职科技园育人工作现存问题

指导思想不够重视

高职科技园育人功能薄弱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作为科技园主管单位的高职院校对科技园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课题组对江浙粤三省的8个高职科技园进行了调查,在这些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的公司章程里,不约而同把打造区域性的科技研发和孵化基地作为主要发展目标,而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作为辅发展目标。进一步访谈后发现,高职科技园的管理人员普遍认为,为了更好赢得政府和社会资源,高职科技园必须将服务政府需要作为立园之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股东身份的高职院校降低了科技园的育人工作要求和标准。久而久之,高职科技园的育人功能逐渐弱化。

组织管理有待改善

尽管很多高职科技园声称很重视育人工作,但据课题组的调查,各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在机构定位、部门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未能有效地从组织管理层面重视育人服务工作。各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仅是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校企信息交流平台而不是一个校企合作育人管理平台,无法有效地管理参与合作育人的企业和校方人员。各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有专职负责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的部门和人员,但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负责育人工作。在制度建设上,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都未建立指导性和约束性的育人工作制度,导致育人工作缺乏长远愿景、具体目标和有效工作方法。

激励政策不够完善

课题组调查发现,高职科技园内企业、教师和科技园管理机构三方在参与育人工作时,普遍感觉缺乏激励政策。第一,大部分被调查的科技园内企业反映,科技园管理机构现有的激励政策主要是从物业费用减免角度为企业提供非常有限的资金支持,企业对育人工作热情不足且视其为负担。第二,作为具体负责合作育人的校方教师,因校方对其工作业绩考核等同于课堂教学,导致工作热情普遍不高。再者,根据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的反映,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虽是政府和高职院校联合投资的机构,但未能从政府寻求到有效政策来奖励参与产学合作的企业,也未能从学校寻求到有效政策来激励参与产学合作的院方机构和人员。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高职科技园的产业结构指的是园区内企业产业类型及其构成比例。受政府需要、持续经营等因素的影响,高职科技园在吸收企业入驻时,考虑重点是企业的产业类型及盈利能力,甚少顾及其育人意愿和能力。久而久之,科技园内的产业结构就和学校的专业结构(包括专业类型、专业的学生数等)失去平衡,导致科技园难以有效地为学校提供育人服务。以浙江某高职科技园为例,该科技园内电子信息类企业、商贸类企业、机械类企业数量的比例是1∶4∶1,而学校相应专业的学生数量比例为1∶2∶1,这个现象导致商贸相关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育人的机会较多,但电子、机械等专业相应机会就较少。

企业实力不够强大

高职科技园受起步较晚、科研实力弱、地理位置偏、办公环境差等因素影响,难以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入驻。经营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科研实力弱、管理水平低是各高职科技园内大多数企业的主要特点。这些企业往往较难为学校提供内容丰富的实践岗位、稳定持续的实践机会、良好的技能学习和职业素养氛围。以广东某高职科技园为例,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10.7%,11万元至50万元的企业占30.0%,51万元至200万元的企业占37.7%;从可提供实践岗位数来看,47.2%的企业只能提供1~2个实践岗位。另外,从管理规范和科技含量来看,也都难以为高职学生提高良好育人服务。

合作内容不够丰富

高职科技园内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方式虽然多样,但主要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以江苏某高职科技园为例,科技园内42.5%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20.3%的企业派人为学生讲授各类课程,从事校企合作科研开发的企业为10.4%,参与教学内容和教案编写的企业占总数的5.8%,参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企业占总数的2.2%。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参与产学合作的科技园内的企业大部分停留在提供实训岗位、为学生授课等简单合作方式上,而参与教案编写、课程体系建设和科技研发合作等高层次合作方式的企业不多,共建研发机构等更高层次的合作方式更为缺少。

从五方面加强育人功能建设

明确育人发展定位

总体来说,高职科技园的发展定位决定其功能。高职科技园发展定位应该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这不仅是因为受制于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也是因为与本科院校科技园实施错位发展、赢得竞争能力的需要。在设立高职科技园伊始,合作双方的政府和学校需充分沟通和交流,牢牢立足高职院校的科研和人才实力现状,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培养区域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作为高职科技园的发展定位,把高职科技园作为高职院校从事工学一体、理实一体培养学生的人才孵化器,从而在源头上为加强育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行动指南。

当然,在发挥育人功能的基础上,高职科技园也可适当依托各种有利资源,在科技创新上做相应努力,但不应盲目跟随本科院校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在日常运行中,政府和学校依旧需要坚持高职科技园的发展定位,并及时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要,合理预计区域发展所需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技能结构需求,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要适时调整园区内企业的产业类型和企业数量,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加强管理机构建设

科技园管理机构具体担负育人工作的管理责任。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高职科技园的育人能力,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管理机构需建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挖掘、对接企业和学校的需求信息并对育人工作实施全程管理。同时,为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要有效改善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既要通过设定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保证育人工作落到实处,也要努力将绩效考核结果和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例如,对管理机构内部事业编制人员,考核结果与其职称评比、岗位晋升和经济利益等进行挂钩;对企业编制人员,考核指标与其经济利益直接挂钩。通过改善考核机制,形成人才良性流动局面,促使一批有良好经营能力的人员在科技园管理机构找到发挥自己特长和聪明才智的机会,以此来提高高职科技园的管理水平。

育人工作策略上,管理机构应将育人任务作为企业能否入驻的先决条件,并根据企业的类型和规模大小,撮合企业和院方机构及人员事先商定育人任务。在工作方法上,要尊重企业的市场化工作思维,按照市场化经济合同的方式将育人任务进行固化,明确企业、校方、科技园管理机构三方的责权利,明确科技园管理机构在育人工作中的协调者和监督者身份,加强对合同实施情况的过程监督,时时约束校企合作双方当事人的过程行为。

化育人扶持政策

科技园管理机构自身掌握的资源较为有限。除物业费用减免和有限的物质奖励外,难以有好的资源对企业进行激励。为此,管理机构要拓宽工作思路,充分利用政府和学校的各项资源,转承政府和学校的部分功能,创新对企业和校方合作人员的扶持政策。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科技园管理机构――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从政府方面争取到企业税收地方留存部分的使用权,可根据育人工作的绩效等对合作企业进行奖励;另一方面,在机构设置上,将学校的产学研管理部门与科技园管理机构合署办公,可对各二级学院、专业和教师的合作育人工作实施行政监督和考核,从而提高对院方合作机构和人员的强制约束能力。

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一头热”现象,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除了向政府要政策外,也要立足依托学校资源制定政策来吸引企业参与育人工作。依托学校的资源制定企业扶持政策,就是要紧紧围绕学校在人事、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固有优势,实现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来提高企业对高职院校的依附程度,从而提高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的工作积极性和长期性。例如,在科技园落户的紧密型合作企业,其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可由学校聘任为事业编制,所需的生产和科研设备可由学校采购,设备和人员的归属权在学校,使用权在企业。通过这样的途径,帮助企业克服人员和设备难题,鼓励企业与学校成为利益共同体,从而有效缓解“一头热”问题。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为提高高职科技园内产业结构与所依托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的匹配程度,需严格控制高职科技园内企业总量和质量,从三个方面调整园区产业结构。一是从专业匹配角度,坚决淘汰一批合作程度差、匹配度低的企业,努力实现园区内的企业类型、规模和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学生数量相适应;二是从育人内涵角度,优先留住和引进一批能为专业提供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开发的紧密型合作企业,筛选一批能为专业提供高质量授课和实习指导的松散型合作企业,吸引一批有较强科研实力的企业进园区和专业开展科研合作;三是从经济贡献角度,引进一批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以支持高职科技园的持久发展。

为更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目标,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还要从改善招商、提高服务两方面入手来提高合作企业的质量。在招商环节,对提出申请入驻高职科技园的企业,科技园管理机构需科学分析其人才结构、合作意愿、合作方案等,预估其育人能力。在服务环节,科技园管理机构还要整合政府、金融机构、行业、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搭建各类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和人才引进平台等,以良好的服务环境吸引行业标杆性企业入驻科技园。

丰富育人工作内容

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要积极创新各类育人工作方式,丰富育人工作内容,特别是要利用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更深入更主动地参与育人工作。一是要加大为学生授课的企业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比重,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二是要鼓励企业将纯粹的技能训练实习内容扩展至职场文化、职业心理、职业道德等综合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三是要鼓励企业积极投身到专业的课程开发以及课程体系建设,提高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四是要鼓励企业积极投身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活动的成功率。

此外,科技园管理机构还需要和行业协会建立合作联系,积极引入各类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用以指导具体的育人工作,逐步提高行业标准对产学育人工作的渗透和覆盖,保证产学合作育人工作质量的稳定和可衡量性,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对行业性标准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

高职科技园是一类特殊类型的大学科技园,其发展定位应牢牢扎根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定位。从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要求来看,高职科技园理应把培育高技能人才作为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重点。尽管目前高职科技园的育人工作还存在较多问题,但只要高职院校和高职科技园管理机构能准确把握各自的发展定位,紧密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重点,积极整合政府和企业资源,不断创新和强化育人服务功能,必能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文系2012年宁波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大学科技园管理运行机制创新研究》(2012A10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贺剑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商学院讲师,高级经济师;郑卫东,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谁来改,改什么,如何改 下一篇:“三步走、十二招”让学生走进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