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育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2-09-09 02:25:31

当代美育的价值取向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集人心,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士气,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这是强国之策,振兴之举,育人之路。“以人为本”的美育价值取向顺应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完善了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键词:美育;价值取向;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17-02

一、“以人为本”的美育价值取向,顺应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

当今世界的教育已经将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列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内容。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泽罗研究所主任H.加德纳近年来一直探索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目前的智力概念仅仅和科学推理、逻辑思维挂上了钩,似乎艺术教育只是辅助这一概念下的智力的发展,这就极大地贬低了艺术教育的作用。他提出了人类的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智能、人格智能。在这七种智能中,至少有四种智能与艺术教育有直接的联系。没有艺术教育,这些智能将丧失,从而将难以培养智能健全的人。

美国恩科系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认为,新经济时代十分依赖知识资本,人不仅创造知识,而且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当代计算业巨头迈克尔・戴尔要求将人才列为十大优先考虑的工作之首。这是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的崭新意义的人本主义。

当代,由于科技和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竞争机制的快速形成,生活节奏空前加速,城市化与科技化导致人与人的隔膜等等,人类由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方式转入快速高效的现代节奏。这固然给人们的生活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动力,同时,这种巨变与空前的紧张也对人的身心形成前所未有的压力,精神疾患者已成为难以控制的世纪病、时代病。有的专家估计美国社会中大约有1/4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患。中国的精神疾患的数量也在增加。人类应该拯救自身,特别是拯救自身的心理缺损,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课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当然这种解救主要依靠国家立法与制定政策,努力建立社会的公正、正义,大力发展心理治疗。此外,就是通过美育,使人类真正做到审美地对待自身,使生理与心理的和谐健康发展成为共识,成为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人的本位作用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对以人为本的倡导就是对人文精神的倡导,将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关怀提到突出位置。而美育就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关怀必不可缺少的学科。美育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迎接21世纪的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21世纪是更加尊重知识、更加注重人才全面提高的世纪。因此,培养高素质人才要作为重要战略举措来抓,而高素质人才离不开人文素质的培养。从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来看,中国教育体系确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人文教育薄弱就是较为突出的一点。实践证明,加强审美教育,对于推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符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而且也顺应了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

二、“以人为本”的美育价值取向,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美育的发展是人类在20世纪后期普遍重视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农耕时代的贵族教育与工业时代的劳动后备军教育都必然要求应试教育。而当代,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扑面而来,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民素质已成为科技发展与国力强弱的基础,因而素质教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课题。当然,素质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已引起较多的重视,而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却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常常被忽视。因而在素质教育的“三全”(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全部教育过程,体现教育的所有方面)中,非智力因素,特别是美育就自然引起人们的重视,提到十分突出的位置。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9年12月在中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上,提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这就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关心”列入未来世纪教育的中心课题。各国教育家共同认识到:(1)我们过去教育的最大欠缺是没有将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关心”放在重要位置,我们的学生的最大缺点也是缺少关心;(2)在未来的新世纪,人类在教育领域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关心”。

所谓学会“关心”,是一种同只“关心自我”的人生态度相对应的人生态度,即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其中包含浓烈而高尚的情感因素,同美育息息相关。

三、“以人为本”的美育价值取向,完善了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

世界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从猿发展到现代的人,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发展到如此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人越来越美,社会越来越美,这都是人的智慧、才能、理想,通过物质和精神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人类自身逐渐完善的历史。原始社会中,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要,主要造就的是功利素质的人(其他素质处于萌芽和依附状态)。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主要造就的是伦理素质的人,黑格尔说的所谓“英雄时代”就是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社会前期(产业革命时期),主要造就的是经济素质的人,会赚钱,有商业头脑和经济观念,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和利润,甚至不惜把人也变成“经济动物”。马克思说,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的特征,指的就是这种类型的人(与此同时,普通劳动者则被迫成为机器的“奴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主要造就的是智力素质的人,生产的社会化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变成智力的较量,因此不惜用重金聘用或收买人才。到了20世纪20年代,诞生了由德国“包豪斯”的先驱们开拓的“工业设计”,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材料的革新成果创造人类所需的各种用品,强调对传统的扬弃,追求产品的功能与美的统一。这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明显地从“智力型”向“审美型”过渡。今天,人类所创造的产品对人类审美情感的适应,使今天的世界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美好。

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已进入一个从追求“生活水平”到追求“生活质量”,从追求单一到追求多元化的新时代。这种“高感情”的文化产业不仅要求具有高知识,高信息含量,还要求具有审美价值。新时代的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竞争极其激烈,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商品的审美内涵即是价值内涵。审美力同样能创造巨大的价值,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美育就是让人们认识到人与世界的这种价值关系,从而全面提高自己,为实现这种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发现、感受、把握世界和人自身的美的能力。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育就是要培养能欣赏音乐的耳朵和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善于辨别生活中的美丑,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未来和人生。通过美育,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其终极目的还在于完美人格的塑造,在于美化人类自身。

四、“以人为本”的美育价值取向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集人心,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士气,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这是强国之策,振兴之举,育人之路。

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也是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都强调“崇德”、“正德”,重视伦理规范和道德修养,把人性规定为道德性。王国维说:“美学上的最终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之目的合。”把美学和伦理学用之于美育,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美好的世界。

因此,在美育过程中,首先通过情感的陶冶,使思想道德潜移默化地得到净化。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式。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诗人引导人们追求对生活的崇高理解和崇高情操,读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养成这样的品格:厌恶一切庸俗丑恶的东西,领会一切好的、美的东西的魅力,爱一切高尚的东西;读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更善良、更高尚。其次,美育使理性的灌输变成生动的形象,使道德说教转化为道德情感。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一个人只认识某种道德规范,并不一定能做到身体力行;只有当这种道德规范化为相应的道德情感时,行为就具有内在动力,激发人对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深层的能动感受,使人产生激情,在得到精神上享受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升华。再次,强化审美文化和社会和谐的功能,使崇高、壮美、正义、光明、纯洁、友爱、刚强、温暖等人性美,在新的时代得到弘扬,实现美与道德的高度统一。当道德情感再进一步转化为道德行为时,这种行为就不但是善的,而且是美的。当一个人不计个人的利害,不畏死亡,为实现最高的善而奉献一切、牺牲一切时,这就达到了最高的美的境界,即崇高的境界。

审美力本来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类社会愈朝前发展,人的审美力应该愈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然包括健康的审美力的培养。这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同时,美育从增强人的审美力的角度上说,又将成为实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内在的情感动力。而从美育特有的形象性和情绪感染性来说,它又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青年一代,努力培养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灵魂、美的风格,就迫切需要广泛进行审美教育,学习美学理论知识,加强美学修养,提高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否则,不加强美育那就不免戴着有色的眼镜去观察现实,看待人生与未来,以致美丑不分,或以美为丑,或以丑为美,在追求美的同时就已亵渎了美。在这样人的心目中,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命运、集体的利益,还能占什么地位呢?

上一篇:浅谈中兴ZXMVC 8900会议电视系统 下一篇:用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普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