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由心而生的班级制度

时间:2022-09-08 05:32:32

建设由心而生的班级制度

【摘 要】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和建设中,制度对学生成长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伤害。班主任需要调整班级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改变班级制度建设的思维方式,要由外控式的班级制度建设转变为由心而生的班级制度。由心而生首先要让制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其次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制度的制订,第三是制度还须师生用心呵护。

【关键词】班级制度;由心而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3-0026-02

【作者简介】芮火才,南京江宁高新园(江苏南京,210000)。

就制度与班级管理一般意义上的关系而言,一方面,有怎样的制度,就会有怎样的班级;另一方面,想建设怎样的班级,就需要有怎样的制度。所以,不存在没有制度的班级管理,也不存在不需要制度的班级建设。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和建设中,制度呈现三大基本特征:从价值取向看,班级制度是为了管理和控制学生的言行,以达成教师(主要是班主任)的期待,直白一点讲是为了让学生“听话”。从形成的过程看,班级制度是教师(主要是班主任)或主要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被动地执行,不能参与讨论,更没有决定权。从内容上看,班级制度只对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对教师没有任何约束,而对于学生而言,也只有义务的规定,没有权利的保障。

反思传统班级管理和建设的制度,不难看出其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甚至伤害。班级制度本质是为了调节师生行为,保障师生和谐相处,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如果只是为了便于控制和让学生“听话”,那么制度就必然成为限制学生发展的枷锁、制约学生成长的帮凶;在教师主宰一切的班级,学生会感到压抑和无所适从,要么就是被迫言听计从麻木地服从,要么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逃避。班级制度如果只是或主要由教师说了算,就缺少了学生立场,学生会从心底里抵触;一个人智慧总是有限的,教师说了算的制度难免是有欠缺的;制度只是作为管理的工具,没能成为学生成长的资源,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能力无法从中得到培养。教师作为班级的一员,游离于制度之外不受约束,师生平等就无从可言,教育行为的优化也无从谈起;学生的义务和权利不协调,权利得不到保障,义务的履行就自然大打折扣。

如果调整班级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改变班级制度建设的思维方式,也许既能克服传统班级制度建设的弊端,又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我认为比较合适的路径就是由外控式的班级制度建设转变为由心而生的班级制度共生共长。

由心而生首先要让制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制度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是班级制度的逻辑起点,只有当制度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内在需要时,学生才有可能对制度产生敬畏之心,才有可能自觉维护制度的尊严,自觉用制度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操作层面上看,要想让制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教师“接管”班级的初期,可以不制订任何制度,让学生在班级中自然相处、自由交往。这时不同价值取向和不同个性的学生在班级生活中自然就会产生许多矛盾,各人的利益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班级乱象丛生,甚至还会出现无法正常运作的现象。这时,学生就自然产生要用制度维护自身利益、维护班级正常运行的心理需要。如同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跳橡皮筋的游戏,每个人都想自己先跳,但其他人都不买账,冲突在所难免,但如果各不让步,所有的人都玩不了,所以大家自然就想到并乐意用“石头、剪子、布”的规则保障游戏的正常开展和每个人的平等参与。

其次,让学生充分参与制度的制订。只有让学生参与制度制订的全过程,学生的意志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防止制度成为少数人“统治”和“控制”多数人的工具;只有让学生参与制度制订的全过程,制度才有可能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才有可能日趋完善。当然,学生充分参与制度制订的全过程,其主要的价值并不在于结果,并不在于制订出的制度本身有多科学,而是学生参与制度制订的过程,必然是学生民主意识和社会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是学生独立人格逐步涵养的过程。

从操作层面讲,学生充分参与班级制度制订大致必须经历如下几个过程:一是学生心声的独立表露,即每个学生都有权对班级制订怎样的制度发表自己的意见,说三道四,提出具体的条文;二是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即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除各自陈述自己制订的制度理由外,还须通过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达成小组的共识;三是学生心与心的碰撞,各小组的意见汇总后进行大组讨论,就相关议题特别是分歧较大的问题进行讨论、争论甚至是辩论;四是听从心的呼唤,即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方意见相左、无法达成共识时,必须通过民主票决的方法形成最后的文本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班主任)是组织服务者、平等参与者和价值引领者。所谓组织服务者,教师要为学生充分参与制度的制订提供相应的平台,保障每个学生的意见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尊重,根据学生的意见确定制度形成的规则等;所谓平等参与者,即教师只能和学生一样作为班级的一员参与制度的制订,可以在小组和班级讨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平等参加最后的票决,不享受任何的特权;所谓价值引领者,即当学生迷茫时,教师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按班级建设的共同愿景制定相应的制度,当学生的意见和现行的法律和人的成长基本规律相矛盾时,教师必须表明立场予以校正。如班主任可引导学生讨论班级制度时既要对师生的义务进行描述,也要对权利进行规定;既要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约束,也要对教师的举止提出规范;既要对自觉遵守规则进行奖励,也要对违反规则加以处罚等。

虽然制度事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但仍然会存在许多的问题:一是因为学生的心智正处于发育之中,无法保证他们的想法是富有智慧的;二是理论上的好制度不一定是实践意义上的好规则,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三是人的需求随着环境和自我认识的变化在不断调整。所以对制订出的制度进行定期的修改是班级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制度的修订同样必须经历各自发表意见、讨论、辩论以及民主票决的程序,使得每个人的思想都可以得到自由地表达,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思想又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制度修订的周期也由师生讨论决定,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制度的主人。

从制度内容上看,初期由心而生的制度,难免是不完整的、幼稚的甚至是肤浅可笑的,与教师“钦定”制度的成熟度和科学性相比也许有较大的差距,但由于是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是不同心灵的合奏曲、协奏曲,因而既满足了生命成长的需要,又充满了生命成长的力量,假以时日,必定日臻完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名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所在班级的所有制度都是教师决定外加的,而另一名学生所在班级的制度都是由心而生的,身处不同的班级,将会是怎样完全不同的结果。

第三,制度还须师生用心呵护。班级的文本制度并不是班级制度建设的全部,只有文本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班级制度建设才是完整的。虽然由心而生的制度从心理上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和自觉执行,但这只是可能并非必然。用心呵护制度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特别是教师不享受任何特权,违反班规必须自觉接受制度处罚,教师带头示范,学生自然模仿;二是依法管理班级,处理班级日常事务、调解学生间和师生间矛盾冲突完全依照班级制度进行,任何人特别是教师不得按照个人意志和“潜规则”行事;三是严格管理,任何人只要违反了班级制度,都必须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这样既维护了制度的尊严,又可以从实践层面检验制度的成功和不足,以此作为对现行制度进行修改的重要资源和依据。

建设由心而生的班级制度的价值远远超出制度建设本身。它是班级民主管理的基础,也是改变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推动力量,至少是积极的暗示;能有效转变教师的学生观和思维方式,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和能动地发展,也为培育学生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创设了良好的班级生态环境。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多元监控模式的构... 下一篇:以诚智核心价值引领学校幸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