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论文

时间:2022-06-05 11:23:49

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论文

一、1949年至1976年的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

这一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刚刚起步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诚信问题还不突出。虽然国家相继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但对大学生诚信方面的专门规定相对较少。关于大学生诚信方面的制度规定主要有:

1.政治诚信方面

主要是要求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借以肃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为保证有效开展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要求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处这样的专门政治工作机构加强领导。这些要求集中体现在1949年9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0年10月4日的《教育部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暑期政治课教学讨论会情况及下学期政治课应注意事项的通报》、1951年9月10日的《教育部关于华北区各高等学校1951年度上学期进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教学工作的指示》等文件中。

2.学习诚信方面

主要是把好入学关,保证升学公平。如1953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关于华东区高等学校处理学生学籍问题的若干规定》指出:“新生入学后,如发现其系在校肄业(包括休学生)或在高等学校毕业,或在职青年未办离职手续,以及采用伪造涂改证件,冒名顶替蒙混报考入学者,必须严格处理,除一律取消其学籍外,并退回原校或原单位或所在区,区人民政府依情节轻重给予处分。”1957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的《关于全国高等学校1957年招考新生的规定》中指出:“报考青年应该对国家忠诚老实,不得有伪造证件或者虚假报学历、经历以及隐瞒政治历史等错误行为,否则一经查出,应即取消考试录取资格。”

3.经济诚信方面

主要是要求大学生申请人民助学金要诚实,不得弄虚作假。1955年8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关于执行全国高等学校(不包括高等师范学校)一般学生人民助学金实施办法的指示》中指出:“学生申请人民助学金,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如有虚报情况,假造证件,骗取人民助学金的,经查明后,除停发其助学金外,学校并得视情节轻重,给予适当的批评或处分。”

4.道德诚信方面

主要强调要对大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五项国民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1955年4月25日刘子载副部长强调:“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培养他们的独立创造、勇敢顽强的精神,培养他们对待劳动与公共财物的共产主义态度和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忠诚老实、生活朴素整洁等优良品质以及高度的政治警惕性。”

5.就业诚信方面

主要要求对毕业大学生进行服从统一分配的教育,教育大学生以国家利益为重,服从国家分配。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1954年暑期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统筹分配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各有关教育部门及高等学校应根据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的精神,教育毕业生服从国家建设计划,愉快地服从分配。”

二、1977年至1999年的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

在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和深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国家关于大学生的诚信制度也逐步完善起来。

1.在政治诚信方面

主要要求做好大学生录取政审工作,规定大学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如1979年《关于一九七九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指出:“政审工作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主要看本人政治表现的政策。考生所在单位应该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做出全面的鉴定。”

1979年《关于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政治审查工作的意见》规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政治标准是:政治历史清楚,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加劳动,遵守纪律和社会主义法制,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勤奋学习。”

1983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生,学校可酌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1)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有明显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的言论和行为者,以及组织和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定团结而坚持不改者;(2)违反国家政策法令,触犯国家刑律的各种犯罪分子……”

2.学习诚信方面

主要要求学生在升学和在校学习考试中不得、弄虚作假,否则要给予严厉处罚。如《关于一九七九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第一条“招生对象和条件”中规定“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在校生以及无正当理由退学的学生不能报考”,要求大学生必须按质按量完成学业,不得随意退学。同时,该文件还规定:“上一年已被高等学校录取不服从分配的,不能报考。”

《一九八四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定》在报名条件一栏指出,“上一年已被高等学校录取而不报到以及因舞弊被取消报考资格或入学资格的考生不能报考”。同时还规定,“对监守自盗、营私舞弊者,应从严处理。考生舞弊者,应取消其参加统考资格,下一年度也不准报考,已入学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1983年1月20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凡擅自缺考或考试作弊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不准正常补考。如确实有悔改表现的,经教务部门批准,在毕业前可给一次补考机会。考试作弊情节严重的,应给以纪律处分。”第十三条规定:“学生无故缺课,累计超过某门课程教学时数1/3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核,并视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以补考机会。”第三十一条规定:“一学期旷课超过50学时(旷课一天,按实际授课时间计)和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退学手续的学生,亦作退学处理。”此后,在《国家教委关于严肃考试纪律防止发生舞弊的通知》([86]教学字003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990年1月20日国家教育委员会第7号令)、《国家教委关于严格高等学校考试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1996年5月29日教学[1996]10号)等文件中,均对大学生考试不诚信行为及其处理作了明确的界定和严格的处罚规定。

3.经济诚信方面

此阶段主要集中在助学贷款领域。国家先后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贷款制度实行办法》、《关于

改革国家教委直属院校学生贷款办法的通知》(教财[1995]58号)、《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操作规程(试行)》(教财[1999]16号)、《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1999年05月13日生效)、《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助学贷款试行办法》(教财厅[1999]8号)等文件,这些文件明确规定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条件,否则贷款提供方可依法终止贷款或进行经济处罚。比如相关办法规定,申请贷款学生必须如实提供以下材料:“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的有效身份证明和书面同意借款的证明;提供家庭有关人员收入证明,或其他渠道取得收入的证明材料;经办银行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借款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贷款人可停止发放贷款,要求借款人和保证人偿还贷款本息,或依法处分抵押物、质物,清偿贷款本息:(一)借款人未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的;(二)借款人未按计划偿还贷款本息的……”“对违约不能如期归还贷款者,则由担保人承担全部还款的责任,并缴纳一定数额的违约金”等等。

4.道德诚信方面

主要规定大学生必须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1979年在《关于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政治审查工作的意见》中规定考生本人“品质恶劣、道德败坏、违法乱纪、投机倒把、贪污盗窃或聚众闹事、扰乱社会治安的”不予录取。教育部关于试行《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79]教学字039号)指出,“为使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在校学生一般不准结婚。擅自结婚者,应予退学”。

1983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生,学校可酌情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的处分:……(3)破坏公共财产,偷窃国家、集体和私人财物造成严重损失和危害者;(4)小偷小摸、屡教不改,品行极为恶劣、道德败坏者;(5)违反学校纪律,情节极为严重者。”

《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实行贷款制度实行办法》在申请条件中明确要求贷款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有关规章适度,道德品质良好”。

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1999年8月17日教财[1999]16号)第二章第七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申请贷款的学生应该“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

5.就业诚信方面

主要是要求大学生服从国家分配,同时也开始要求大学生履行与用人单位签定的就业协议。《国家教委关于整顿一九八五年普通高等学校违反规定招收体育运动员问题的通知》([86]教学字009号)第四条第二款指出:“毕业生拒不回到计划分配单位的,按不服从分配处理。”第四条第四款指出:“为保证毕业生分配计划的贯彻执行,对不服从分配的毕业生,仍按国发[1985]91号文件规定的原则执行。”《国家教委关于做好1994年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1993年11月30日教学[1993]11号)第七条具体规定和要求:“未经培养单位主管毕业研究生就业部门同意,毕业研究生在社会上签订的协议,一律无效。”

《国家教委关于做好199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1994年11月9日教学[1994]19号)规定:“任何单位和部门组织跨省区、跨部门的毕业生招聘会、市场等活动,均须报国家教委批准。毕业生参加上述活动,应经学校同意并持有学校的推荐表或协议书。否则,所签协议无效。”

《国家教委关于做好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1995年11月13日教学[1995]19号)规定:“凡属国家定向或委托培养的毕业生,违反协议不去定向地区或委培单位工作的,高等学校可按协议规定对其收取违约金和部分教育补偿费;凡毕业生违反就业协议,高等学校可按协议规定对其收取违约金,如果因用人单位违约的,则由用人单位将违约金交付给高校及学生本人。”

三、2000年以来的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

2000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主要是进一步完善以前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方面的规定更加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各高校也相继制定了各种学生违纪处理办法。

1.在政治诚信方面

主要强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理想信念。如2005年3月29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高等学校学生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在学习诚信方面

更多是以考试规定的形式要求学生诚实应考,不允许任何作弊现象。如2005年3月29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大学生考试中哪些行为属于作弊行为有明确规定,而且还明确视情节轻重对考试不诚信者给以相应的处分。在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联合颁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做好高考学生资格审查工作,杜绝“高考移民”现象。2005年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前深入开展诚信考试专题教育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做好组织所有考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的工作。《清华大学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实施细则》《重庆邮电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一些高校的规定也对大学生学习不诚信行为作了明确界定和实施严格的处理办法。

3.经济诚信方面

主要是强调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办法,学生要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借贷和还贷的过程中诚实守信,不提供虚假材料,不恶意拖欠贷款,按照合同按时还款。

4.道德诚信方面

主要强调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修订完善大学生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如《大学生行为守则》第五条规定:“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履约践诺,知行统一;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自尊自爱,自省自律;文明使用互联网;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重庆邮电大学学生纪律处分实施办法》(2006年8月)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学生如果“故意隐瞒、歪曲、捏造事实,串供、无理狡辩以及妨碍有关部门、单位调查,或者拒不承认错误的”可以从重处分。

5.就业诚信方面

主要是在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的背景下,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和用人单位的协议书上的规定,不随意毁约,在求职的过程中,不向用人单位提供虚假的个人信息。纵观建国以来我国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我国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是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同步的,各项制度越来越完善和具体。这些制度的建立,确保了大学生培养工作与社会要求的一致性。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同步的,大体上可划分为1949年至1976年、1977年至1999年和2000年以来三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阶段,大学生政治诚信、学习诚信、经济诚信、道德诚信和就业诚信制度建设的侧重点均有所不同。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历史.

上一篇:高中历史课设置与内容研究论文 下一篇:县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