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制度建设

时间:2022-07-01 12:20:45

班级制度建设

学校教育是一项具有目的性的社会活动,有严肃的目标,要经由班级教学活动来完成,这种活动无法在缺少规范、没有秩序的班级中有效地进行,因此,班级制度的辅导建立,是班级建设的初步。班级制度建设有了成效,才是达成教育目标的保障。根据研究显示,班级制度辅导欠当,教师不能积极有效地从事班级管理和处理学生行为,往往导致学生彷徨迷惑,不满疏离,不能把握时间,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甚至降低学习兴趣、抱负与动机。可见,班级制度辅导的好坏直接影响班级活动的内涵与教学的成效,班级制度辅导的重要性也就可见一斑了。

所谓班级制度,其实就是指适用于学校班级的、维持其活动正常秩序、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规范。而规范是指一种公认的、体现群体要求或秩序的行为标准。它可以是口耳相传、习惯的或约定俗成的,也可以是以文字形式记录、颁布的。无论何种形式,它都是群体中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提高群体活动效率,保持群体形态特征的准则,具有心理控制与约束力。这就是说,规范通过心理力量来调整个体的活动,使之符合群体的要求。

班级制度内容丰富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

依适用制度的活动性质而言,班级制度可分点名、出入教室、上课、收发课卷和值日生工作等项目的制度要求。如点名的制度是:座次一经排定,非经允许,不能私自调换;上课时,应依座次入座;上下课时,由班长或值日生喊:“起立”、“坐下”或“下课”,听到老师点名,应回应“到”或“有”。出入教室的制度:出入教室,不要争先恐后;上课时,非经允许,不能随意外出;下课依次出入教室。上课制度是:听见上课铃声,立即进入教室;教室内不奔跑,不发出无谓的声音;做事要安静,学习专心,不做本课以外的作业,发言先举手。如此等等。

依适用制度的项目性质而言,班级制度可分为“礼貌”、“秩序”、“整洁”、“教学”等几个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相遇或交往时,要学会用恰当的礼貌用语和合适的行为举止等。

依适用制度的场所性质而言,可以分成为“教室规约”、“上学、放学规约”、“集合公约”、“运动场所规约”、“其他校内规约”、“家庭生活规约”和“校外生活规约”等方面。

依适用制度的生活教育项目而言,班级制度可分成“日常生活制度”、“健康生活制度”、“道德生活制度”、“劳动生活制度”等方面。

从个体心理的角度看,一个学生加入到一个新群体中,他对规范的认识和遵守有一个过程。最初是顺从,“新来乍到”,“大家怎样,我也怎样”。他有一个熟悉和适应环境的过程,所以一般来说都还遵守纪律。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对规范已有所理解和通化,即在认识上明白了规范的意义和要求,并自觉地或习惯地遵守群体的行为规范。但如果教师缺乏组织能力,群体舆论不良,也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什么了不起的,就那么回事,不用管它”于是各种破坏纪律的现象都可能出现。第三个阶段就是内化,即把规范转化成自身的要求,自觉地遵守集体的行为规范并且能同破坏纪律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从群体法阵的角度看,松散群体的规范一般是外来的,不是群体成员自主、自觉制定的,群体成员执行这些规范主要通过“群体压力”和从众心理实现,这是一种强制性的纪律。只有群体发展到集体阶段,集体成员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制定并且遵守集体的规范,因为这些规范是他们统一意志的表现。因此,班级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要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学生反复讨论,把这些规范“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要求,不仅自己遵守,而且敢于对违反集体规范的现象提出批评;其二是要有一定的组织机构来保证它的实施。

上一篇:例谈CAI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辅助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