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反映生活

时间:2022-09-08 03:55:23

艺术反映生活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半个多世纪的陶艺生涯,周国桢先生的陶艺一直跟随着社会的发展步伐,反映了半个多世纪的社会故事,是建国后半个多世纪的社会缩影。周先生以他的艺术人生诠释了艺术的意义:艺术是生活的个人化呈现,他凝结成作品,反映生活,服务生活。

关键词:周国桢;艺术;社会缩影;反映;生活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052-01

“世界上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曾在《艺术发展史》的开篇就作了这一定论。因为是艺术发展的历史亦然是社会发展史,艺术家是生活在其当代的社会,所以其所见、所闻、所感必定为当下,也只有如此方为真情实感,故艺术家反映生活。

周国桢先生1954年8月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学校宣布他留校,学校聘他在中国学院艺术最前沿的殿堂教学,但他毅然放弃留校的机会,要求到基层社会去体验生活,踏踏实实到生活中去学习与劳动,去完成艺术与生活的完美辩证统一。所谓艺术与生活的辩证统一:艺术与生活是辩证的,艺术不同于生活,艺术是形而上的、精神的,而生活是日常柴米油盐酱醋茶,社会生活与社会事件。艺术与生活是统一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非社会所倡导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与生活是并行的,无所谓高下,艺术是生活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周国桢先生从艺半个多世纪,紧紧围绕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不同变革与不同的历史事件,反映现实问题的原则。用陶瓷雕塑书写了一部当代陶艺发展史,亦是周国桢先生个人生活和艺术生涯的发展脉络。

以下我将简略梳理周国桢先生自五十年代以来艺术对历史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对生活的反映:

20世纪50年代以儿童题材为主。1955年全国的“除四害”运动,周先生做了瓷雕《弹弓手》,表现小孩用弹弓驱赶麻雀的瞬间,作品荣获当年的江西青年美展一等奖。解放初期亿万人民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周先生以他的作品《迎春》来表达他对生活的信心与未来的向往。儿童的勇敢表现了当时周先生对创新与禁忌的不懈。期间,由于《弹弓手》、《迎春》以及后期的《母子羊》等作品周先生遭到了严格的批判,弹弓手被谬认为是射人民,迎春的儿童被指责是用鞭炮炸共产党,母子羊被说成奇形怪状,这些都是时代的污点,周先生受了极大的身体以及心灵的摧残。1958年时期农村的男女都有组织地到田间劳动,于是老太太就在公社里照顾孩子们,周先生用《公社好阿姨》来塑造老少和谐欢乐的亲密关系,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1959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演出中国传统歌剧《白毛女》,周先生有敢于新时代的和谐,以及世界的良性关系的发展创作了瓷雕《白毛女》,“喜儿”单脚着地,亦是陶瓷烧成的一次大胆突破。

1959年的北大荒开发,森林遭到大量砍伐,周先生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遭到破坏,创作了《流浪者》母子熊在树桩上栖息,呼吁当权者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大自然,发展可持续经济。1960年前后,三年自然灾害,人民处于饥荒、精神颓废的状态,周先生以《东山再望》鼓舞人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一农家妇女年轻自信,养着一群肥肥的小猪。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周先生用《独立》、《怒火》、《以血还血》来歌颂人类的尊严,《独立》表现了非洲妇女所特有的劳动形式与独立后亭亭玉立的自豪。此作品是周先生唯美时期的初期作品,形式上高度提炼、概括,不夸张,作品全用高温颜色釉装饰,一次烧成,打破了当时景德镇白瓷加彩二次烧成的传统装饰手法,这也是给景德镇革命性的贡献的作品。1965年作品《上夜校》当时扫盲的社会现象。1976年,打到“”之后周先生创作的第一件作品是《天亮了》,受的迫害与创伤,周先生重获自由,内心的激动言表于此作品,“天亮了”一语双关,表示黑暗的失去,光明的重生。这是周先生为全国人民也为他自己欢呼。随之而来的是改革开放,饱受创伤的人们心有余悸,不敢轻举妄动,多处于观望状态,周先生以其艺术家的敏锐感觉,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创作了《醒醒,弟弟》来唤醒沉睡中的或不敢醒来的人民,告诉他们时代春天的到来。《一场惊梦》《拦路虎》等作品亦是体现时代的变迁与内质的变化。1991年,美英攻打伊拉克,周先生主张国际间的大事、民族矛盾应该采取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武力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以战争代号“沙漠风暴”命名创作了作品《沙漠风暴》,作品中以兽中之王狮子来比喻美英两国,刺猬来比喻伊拉克,狮子怒气冲冲地想一口吃掉刺猬,但刺猬虽小却浑身是刺,令狮子无从下口,作品诙谐幽默。1995年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大提高,周先生联想到百年前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只睡狮,让它去睡,这只狮子一旦醒来,吼一声,地球都要摇三摇。创作了一只强有力站着的雄狮,正在吼叫,取名《站起来的雄狮》,让那些欺凌鄙视中国人民的人去颤抖。这是周先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体现。

1998年的《森林怨》、1999年的《呐喊》,均是对大发展时期,对森林的破坏的控诉,猩猩与狗熊都愤怒与呐喊,这是周先生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时刻提醒着人们对自然的保护,不能盲目开采资源与砍伐森林。社会负面现象的频繁出现,抛弃女婴的现象也随之恶劣,《可怜的千金》就是周先生控诉这些歧视女婴的父母们,呼吁人们防范这种无视人伦的现象。《指手画脚》则是对当下某些学院机构那些当权者没有真才实学又好“指手画脚”的讽刺,一只猴王,没手没脚却要“指手画脚”,这是周先生对当下一些社会现象的揭示。《怒吼的非洲》非洲是全世界野生动物最多的地方,令人羡慕、向往,然而非洲国家独立后,战争连年不断,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就连非洲的大象也在怒吼咆哮。周先生主要研究动物,创作一般和动物在一起,所以对非洲这块野生动物的天堂遭到破坏表示非常愤怒。

综上所述,周先生的创作始终体现中国艺术人文关怀的情结,一直坚持反映现实生活的原则,坚持作品的思想性与主题性的统一。周先生用动物陶瓷雕塑隐喻社会人文,展示人情世态,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精神。正如周先生的代表作品《静观》炯炯有神的双眼,监视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也是周先生自我人格的最真实的写照。周先生用他的陶瓷艺术创作了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史。

参考文献:

[1]周国桢.我的一点创作感想.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次印刷.

[2]方雨涛.民族生命力的冲动.新晚报.1987年8月29日.

[3]张红霞.论周国桢陶艺之东西合璧.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次印刷.

上一篇:浅谈吴冠中油画的中国式视觉境域 下一篇:中西方波普艺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