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互补性研究

时间:2022-09-08 03:24:32

中日贸易互补性研究

摘 要: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是中日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对两国经济政治决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2000―2012年中日两国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进行测算,分析得出,中日两国商品的比较优势差异明显,具有互补性,中日贸易商品结构基本完成动态调整。

关键词:中日贸易;贸易额;互补性指数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222-02

引言

随着近年来中日岛屿争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内社会以经济手段制裁日本的呼声轰动一时,有关缩小中日贸易规模,日本将受到惨痛影响的传闻层出不穷。在此大背景下,对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中日双边贸易变化对两国的影响,对中日两国经济、政治发展决策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于津平[1]指出,中日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两国的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陆根尧和王晓琳[2]认为,中日双边贸易结构优化的潜力很大,贸易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关雪凌和肖平[3]认为,中日之间的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

二、中日贸易现状分析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自2000年以来,中日贸易曲折发展,虽然中日双边贸易额总体上稳步增长,中日双边贸易额在2011年一度达到3 4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日元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贸易额减、日本企业在华生产增加、日企竞争对手扩大在华市场份额以及中日近年来政治关系紧张,导致中日贸易总额最近连续两年下滑。

三、中日贸易的互补性分析

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用以测算一国出口产品与另一国进口产品的吻合程度,从中可以显示出两国贸易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关系[4]。本文采用杜莉、谢皓[5]对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表示i国出口对j国进口在k类产品上的互补性指数,表示i国在k类产品上的出口额,表示j国在k类产品上的进口额,表示两国间综合贸易互补指数,表示世界上k类产品的进口额,表示世界产品的进口总额。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

1.从日本进口与中国出口的互补性指数来看,中日间贸易在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互补性较强,尤其是SITC8的互补性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本世纪初,一度达到3.37,虽然总体上有下降趋势,不过仍然保持在2.4以上的水平。同时,中日间在初级产品上的互补性基本已经丧失,尤其是SITC2的互补性指数已从2000年的1.14下降到2012年的0.25。与此同时,中日间SITC7的互补性指数从2000年的0.56上升到2012年的0.92。这些现象表明了中日贸易的不断优化,两国贸易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过渡。

2.从日本出口与中国进口的互补性指数来看,中日间贸易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互补性较强,尤其SITC7的互补性指数稳定在2左右。同时,SITC9的互补性指数在2000―2009年10年间保持在极低水平,但在2010年迅速攀升,到2012年达到1.06,显示出较强互补性。此外,日本出口SITC2产品表现出较高的互补性,这说明了日本出口正多样化发展,双边贸易商品结构正在调整。

3.从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来看,中国出口与日本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逐渐降低,说明了中国出口对日本的贸易依赖程度正在减弱,但互补性指数仍旧在0.80上下徘徊。而日本出口与中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稳定在1左右,表明了中国在日本出口中的重要地位。

四、结论

综上所述,得到以下结论:

1.中日贸易的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乐观。虽然中日贸易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下跌,但贸易总量巨大,贸易合作领域不断加宽。中日贸易的相互依赖情况在近年来发生了巨大转变,中国对日本的依赖程度下降,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有所提高。

2.中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实现了动态转移,在资本密集型领域显示出比较优势。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及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中国基本告别了初级产品的大规模出口阶段,并在机电、运输等资本密集型产品领域呈现一定的比较优势,中日双方在资本密集型产品领域的比较优势差距逐渐减小。

3.中日双方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导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但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中日两国必然存在贸易互补性。两国贸易结构的调整使新时代背景下的贸易垂直分工格局初显端倪,新的贸易互补关系正在形成。

4.继续发展中日双边贸易对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两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中日间无论在进口还是出口方面,都有一定的互补性,这种互补关系决定了中日经贸合作将更加紧密和频繁。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在巩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同时,要努力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开发、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继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加入到更高层次的国际分工中去。

参考文献:

[1] 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5):33-40.

[2] 陆根尧,王晓琳.中日自由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11):65-76.

[3] 关雪凌,肖平.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8,(5):34-39.

[4] 胡昭玲.中、日、韩三国产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基于对外贸易的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7,(1):88-92.

[5] 杜莉,谢皓.中美货物贸易互补性强弱及性质的动态变化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1,(4):36-42.

上一篇:国家临储收购政策调整后农发行如何做好信贷监... 下一篇: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