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上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22-09-08 03:09:59

英语课堂上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学生主体作用的内涵

所谓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时地能够激起思维的波澜,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理论上讲,课堂上的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无论是教材的设置、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授课模式的认定,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它们均是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做铺垫的,所有除学生以外的任何环节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对象只有学生一个。我们知道,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社会建设者,所以根本的结果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因此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能够善于思考、勤于质疑,那么这个课堂无疑就是成功的。反之,在课堂上无论教师表演得多么精彩、多么神采飞扬、也只能说明是你教师的素质较高、口才较好,而不能说你有一个优秀的课堂。我们始终应该明白这一点,教师只是课堂中的一个主导的角色,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应该是学生,也就是说我们指导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思考起来、动起来。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在一线教学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生源、同样的硬件设备、同样的教材,而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却大相径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不同的教师所激发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程度不一样,如此看来,在教学中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生涯在走向成功。

二、初中英语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英语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这些都是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来的,从中我们发现只有让学生变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英语教学效果真正有效、高效。

三、初中英语课堂上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1.教学的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跟学生的情绪联系着的,而学生的情绪在某方面由教师的情感所决定。教师的积极情感(动机、自尊、自信、愉快或喜悦等)可以决定课堂的气氛,进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师生之间能够永远保持心理相容,互相尊重,感情真挚,那学生就不会觉得紧张,甚至产生焦虑情绪,给学生造成精神上的压抑感,从而对教师的教学也更加有利。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2.指导学生生端正态度,集中精力学好知识。可以说,当前的中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可以分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有一部分学生还有着以前的通过考试来改变命运的想法,他们只知道努力学习,却不知道学习的目的在于提升自身素养,进而推动社会发展,所以他们学习起来比较被动,不能正确运用学习方法,费力不讨好的现象时刻存在。另外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一是从小学开始就有大量的作业,造成多数学生厌学;二是初中生看不到榜样的力量,看不到学习好的学生能够有好的结果,如大学生常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造成学习无用论的泛滥。那么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对他们对症下药,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学好知识。

3.把时间交给学生。时间是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基本保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神采飞扬,学生却不知所云、云里雾里,下课以后,成堆成山的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课外教师还要检查作业,抽查学生的情况,更为悲哀的是,甚至有许多家长和领导都非常赞同教师的这种做法,认为他们尽职尽责、恪尽职守,是一名好教师,殊不知,这样的教师何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他们的眼里,学生只不过是自己谋生的一个工具,评审职称的一个跳板而已。只有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里,自己根据自身特点、优缺点进行自主学习,才是应该采取的正确的教学方式。

4.加强学生交流,用“集体合作”取代“个人竞争。”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所以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要为学生的合作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而且青少年具有喜欢与人交往、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上一篇:巧借灵性活水,激发学习兴趣 下一篇:走进心灵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