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一种新型的阅读课型

时间:2022-09-08 01:59:22

群文阅读教学:一种新型的阅读课型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作为新型阅读课型的一次有价值探索,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由单篇向多篇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通过合作教学的方式,创造了教学民主,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本文从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及主张、理论及现实基础、机遇及挑战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旨在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群文阅读;阅读课型;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然途径。审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单篇精读教学”课型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以发展学生的记忆为主,片面重视知识的线性积累和死记硬背,学生自身缺少理解、质疑和发现,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下降。阅读课还可以怎么上成为许多教育者和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问题。群文阅读教学无疑是新型阅读课型的一次有价值探索。

一、群文阅读教内涵及主张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1]它的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文的多角度、多面向性。群文阅读教学的选文是指依据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的一组文本,教师需要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采用举一反三式或分组递进等方式有结构的呈现文章,引导学生观察文章间之的联系,整合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

议题的开放性、可讨论性。议题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其最大特征在于可讨论性。它能够给学生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充分与文本对话,从而形成不同的见解。

在集体构建的过程中达成共识。群文阅读教学不追求标准答案,而是允许异义的存在,以参与者的不同意见为基础,以对他人意见的倾听、认同和接纳为核心,在共享中逐步构建文本的意义,在教师、学生、文本的视野融合中形成共识。

(二) 群文阅读的教学主张

1、凸显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2]这就揭示出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长期以来,传统阅读教学的关注点都在对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培养上,教师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自身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学生自身缺少对文本的感悟,戕害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正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董承理所说“我们的阅读教学,所讲授的几乎不是阅读,而是文章;我们的阅读既不关心学生是怎样读书的,也不指导学生如何读书。”[3]诚然,作为教材的课文只能是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文本分析的载体而不是全部。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堂课上读5-6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始终能保留阅读的新鲜感,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弱化了对学生朗读、分析、背诵能力的培养,而是将这种能力下移,在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发展学生的自读,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2、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中小学生“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最重要的部分,“群文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4]群文阅读教学首先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数量,通过量变引起质变。用“主题”内容建构“群文”,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信息量,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学会用“反三归一”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其次,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阅读策略。

3、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参与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在自由探究中体验发现的乐趣。群文阅读选取开放性的“议题”作为选择文本、结构课堂的基础,将质疑、对比、分析、探索等理念融入到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同学积极感受思考。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群文阅读教学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前提。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现代课程论构成了群文阅读教学主张的理论基础。其一是现代阅读教学理论。美国语言学家古德曼的“全语言理论”。他主张把学生置于真实、自然、有趣、有意义、有目的语言环境中,发展自身的语文能力。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整体,不应该被肢解为词汇、语言、句型及段落等,学校把完整的(自然的)语言,拆成抽象而细碎的小片段,实质上阻碍了孩子们语言的学习。坦利・费什的“读者反应理论”。其批评理论以读者为中心,反对从文本中寻找文学作品的意义,强调读者的经验结构。我国现代著名的语文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及阅读教学时指出:“教学再也不能继续搞注入式的逐句讲解了,学生要尽量靠自己的能力进行阅读。”其二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与运用,只有能够举一反三,方能谈的上理解。维果茨基在其“心理发展”理论中就明确指出:“作为教育过程的基础应该是学生的个人活动,而一切教育的艺术则应该归结为引导和调节这一活动。”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关键是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点拨学生。三是现代课程论。主要是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课程理念和信课程理论,以及据此指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等重要文献。

(二)实践基础

群文阅读教学这一探索也基于一些阅读课堂教学实践,如日本的中小学阅读教学,在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要读十几篇文章。西方的阅读教学多采用泛读拓展式的阅读教学方式,侧重于学生对于某一主题或领域的阅读材料进行广泛的阅读,试图通过大量阅读获取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国内,研究者通过对日常教学经验的反思,在“群文阅读教学”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特级教师霍懋征的“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模式,窦桂梅的“主题单元教学”,李怀源的“单元整组教学”,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语文主题学习”等。

三、 群文阅读教学师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打造高效的语文学习课堂,既为教师创造新的教学空间、学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机遇,也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了挑战。

(一) 给教师的挑战

1、 教育观念的改变

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言:“语文能力是读书读出来的,不是做题做出来的,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改变教师单纯教教材、学生被动学课文的理念状况,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多元理解。教师成为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者,阅读活动的引导者以及阅读活动的参与者与聆听者。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意识,并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发现,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感悟阅读乐趣,提升阅读艺术,以到达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2、教学方式的改变

传统语文课堂因为量大、繁琐的环节影响了孩子的阅读,课堂把学生本应该有的时间占没了,影响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更多的阅读自留给学生,告别内容分析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去掉繁琐的课文分析,无谓的滥情朗读和无意义的问题,增加更有意义、有意思的阅读文本,增加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和课堂讨论,这种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

3、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而且还需要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拓宽自己的阅读面,提升自身的阅读品味。只有当教师的语言水平、知识视野远远超过教学大纲时教师才能熟练的驾驭群文阅读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书籍选择方面要超越阅读教参,更多的去阅读那些包含深广的精神内涵充满创造性的语言表达的人文名著,并且把揣摩语言、体验情感放在突出的位置,在不断的阅读中提升自己的精神水准。只有教师“精神丰盈”,学生才能“精神丰盈”。其次,群文阅读教学赋予了教师“编者”的身份,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把文章组合在一起,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将文章进行筛选,整合,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再延伸到生活,这无疑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给学生的挑战

1、 学生是否能将读到的知识内化

群文阅读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阅读文本数量的增加,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是否能将读到的知识进行内化,成为学生的一个挑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学会积累,建立自己的“阅读库”。只有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将这些材料进行反复的积累内化,才能更好的运用。学生经过对多篇文章的学习,进行比较、猜测、推论、反思等方法,对文本进行探究性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把之前学过的知识能够串联起来,加深了对文本的更深认识,把所学知识能融汇贯通起来。

2.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能跟的上

群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自己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学习。这就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学生是否能在自读的过程中感悟,提升自己的自读能力。这关键在于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角。一个学生有了持久的阅读兴趣,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并够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就会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育领域,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思想,改变了单篇教学的传统,冲破了单元教学的框架,既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突破,也是对教学内容的突破。但值得注意的是群文阅读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的阅读教学,而是传统教学的补充。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燕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6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

[3]张孔义,董承理.语文课程的实践回归――董承理语文教学探索实录评析[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217-218.

[4]袁义星.基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教学探索――中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及其价值取向摭谈[J].新课程下旬,2014(6):24.

上一篇:关于《张骞通西域》的课件展示 下一篇: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