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时间:2022-09-07 11:15:58

数学教学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理念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前的那些陈旧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已经不再适合新的数学教学了。旧的教学模式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平时的数学作业只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过程。让我们的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落实到实处。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要联系生活不要脱离经验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来展开教学,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但是以往的数学教学在不同程度上都与学生的生活脱节,不顾教材中所设置的学习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与经验。要知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建立在他们已经具备的数学经验基础之上的。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数学经验,那么,他们就根本不能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所以,我们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让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已经存在的数学经验基础之上。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乘法》时,教材中呈现的是三头大象运木头,每头大象运20根,问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由于我校地处苏北,学生很少能见到大象。而且只是以一幅静止的画面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非常难的。因为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铺垫,所以也许会对这样的情境创设不明白。所以,当时我就把这个情境创设给修改了一下,不是三头大象运木头。而是分别找三个同学,每人给他一张20元钱,然后让学生计算我一共给这三位同学多少钱?这样,学生由于是在现实情境中学习乘法的,学生平时也用过20元钱,所以很快就知道了计算方法,就是求3个20是多少,这时候,再组织学生讨论算法,学生就可以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中来,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用实际生活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培养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当然,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脱离他们的数学经验,2011年《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要在他们已经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生成新的数学知识,我们安排学生的数学学习任务要能够让学生都够运用他们已经拥有的知识来解答,不能拔高新的知识点,也不能降低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在自己实际数学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新知识。

二、要主动学习不要拿来主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必需建立在自主构建的基础之上,没有学生主动学习,是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系统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往往都是拿来主义,教师把现成的解答方法让学生学习,让学生接受,特别是一些形体的计算公式或者一些单位换算方面的知识,我们很多教师都是简单地演示一遍后就让学生强记,让学生背诵,心中总是想,只要学生把这些内容背会了,那么他们就能熟练运用。但是结果却不是这样,很多学生把这些法则与定律都背的滚瓜烂熟,但是一到实际运用当中,却还是出错,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分米与毫米》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在括号里填上合适单位。小明身高120( )、一粒米宽2( ),一支粉笔长10( ),结果就有好多同学都填错单位,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时,主体没有参与进来,没有从具体测量中感受这些单位的大小,在大脑中形成不了完整的单位概念,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拿来主义,让学生死记这些知识,结果学生在实际运用当中就不知道如何运用了。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的主体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来探索新知识。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而是让学生小组实践,通过学生自己摆一摆,量一量,想一想等一系列的小组探索活动而自主学习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也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部分。学生通过自己观察,自己操作,自己思考,改变了以前那么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学生练的枯燥教学模式。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不但掌握了新知,而且习得了新的数学思想。

三、要灵活练习不要呆板重复

在以前,我们安排学生练是非常随意,学生什么地方出错了,那么就安排相应的题目来让学生练习,练习内容单一,练习形式随意,练习氛围枯燥,在这种形式下练习是一种高耗低效的方法。是一种呆板重复的练习,学生不能从练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不能从练习中衍生出新的知识生长点。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练习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题型中进行练习,让学生每天都能感觉到练习是新颖的。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时,我让学生回家统计家中一个月每一天的用水量,哪几天用水量比较多,为什么,应该如何节约用水。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因为是学生在家中自主完成的,所以积极性也非常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就要多一些生活背景,少一些空洞说教,多一些灵活练习,少一些机械练习,多一些自主,少一些被动。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发展。

上一篇:“三点”作文教学法的应用 下一篇:反思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