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时间:2022-09-07 06:07:08

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摘 要】语文教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中的渗透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学生心理健康施加影响的过程。语文教学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都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语文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学科教学由于“不仅是因为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学科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而且因为各科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最重要的途径。而学科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语文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语文学科性质来讲,2001年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这里的人文性,体现在语文教育中的人文主义,“是指汉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民族文化的作用来发展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个性。具体主张是:追求语文教学的社会化、人格化与个性化,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同样,语文素养也含有后天修养的意思,“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经过学习和训练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的三维度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始终贯穿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贯穿就是精神食粮的传授,实践证明,“好的学校教育会产生大量优秀的精神食粮,进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而深刻的积极影响”。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渗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其中在阶段目标中多出提出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如,“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学生心理健康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渗透主要体现为审美教育。通过对汉字的审美,达到对美丑善恶的认识,进而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当然,汉字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在汉字教学中也应注意文化内涵,培养人文素养,利于帮助形成健康的社会价值导向。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语文阅读教学是架起学生与人类文明思想的桥梁,能够让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思维,提高情趣,提升思想境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有相关表述,但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更为明显。《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表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的表述揭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性质,就是要形成良好地精神品格和健康的人生态度。由于“在人生的道路上,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中生受到某些挫折,经历若干坎坷,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一方面高中生要得到别人的鼓励,另一方面“要为高中生讲一些古今中外在艰难困苦中取得成就的人物的故事”,在这里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消除内心的不健康因素。我们古代讲“文以载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在教学中天衣无缝地结合,通过文章的阅读和教学,在字里行间、人物言行、环境渲染、思想感情等多方面在心理上去体验,方能体现文道合一的实质”,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见一斑。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启发提问等方式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写作教学中的渗透

写作教学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规范和能力的。写作教学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育人训练,“它包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培养美的文德文风和好的写作习惯等内容”。在此可以看出作文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是对自己内心思想的梳理,而教师则是要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并对症下药、及时纠正。教师在作文命题上,应更多的贴近生活实际;在作文评价上要增强正面刺激,尽量减少或避免反面刺激。同时,写作教学还涉及到对学生积累、思维、语言等的训练,在对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都是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施加影响的。

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渗透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在社会中就有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状况对个体全面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由于其生活阅历和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际关系的适应和处理方面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也正因为如此,“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人际关系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人际交往主要是靠语言的,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口语交际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提出了详细的目标和建议,如“口语交际交际教学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口语交际并不是考试内容,这也导致了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忽视。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

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在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和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除了促进学生学习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促进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各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李志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

[3] 蔡明、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 叶少玲、火寿平、段蓉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5] 王炳祝、杨丽珊.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9(9).

[6] 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