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苦干思考

时间:2022-09-07 01:50:22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苦干思考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提高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只关注教师头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之类的美丽光环,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据统计表明:约10%的教师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20%的教师处于各种疾病状态,约70%的教师属亚健康状态。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轻则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师个人工作业绩,重则影响学生和谐发展,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优化外部环境,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师德活动中,有必要为教师创设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不要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标准。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按绩取酬等尽量做到公正合理,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为辛勤工作的每一位教师提供体验成功、实现自我的机会,消除教师的情感压抑。师德教育还要关注教师生活,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提高教师生活质量,使教师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做到廉洁从教,保证每一位教师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学校要在师德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优缺点,进而扬长避短。邀请省内外的教育心理学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开辟教师心理咨询热线,建立教师心理咨询室,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挡案,使教师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整自身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壮态,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把个人不健康的心理因素和消极的情绪带给学生。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业务,开展教学竞赛活动,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改变认知结构,树立良好学风,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严谨治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文体活动增加教师交往的机会,促进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此外,学校还应优化校园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使教师沉浸在学校深厚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生活情趣,促进机体心理健康。

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社会各界和家长要对教师的工作给予认可、理解、支持,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宽容、理解和帮助。

二、从教师自身入手。提高教师心理免疫力和调节能力

1.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树立教师心理健康新观念。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首先必须树立健康新观念,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逃避心理问题的存在,并通过心理问题的解决,促进自身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提高。

2.教师要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了解自我,归纳自我,努力提高自我的心理调适能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教师,应该愉快地接纳自我、原谅自我、正视自我、相信自我,才能保持健康的心境,维护心理平衡,才能更好地集中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3.学会角色互换,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心情开朗,精神振奋,舒缓压力。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多重角色,工作中需要各种关系配合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与领导、同事、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沟通,从大局出发,学会宽容与理解,从促进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团结合作,互帮互助,互相促进的关系。在生活中,要加强与家人、朋友的沟通与联系,多让身边的人了解自己,争取尽可能的支持与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

4.教师应培养休闲观念,调剂紧张工作。为了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个性修养,培养广泛的爱好,修身养性,形成完美人格。如课余听听音乐,读读美文,参加球类活动等,在这些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心理可得到最好的放松、最好的净化。一旦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应主动向他人或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使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摆脱心理困扰,解除心理危机。

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也关系到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拥有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培育身心健康发展的、高素质的下一代。因此,让我们努力做一个心胸开阔和谐、健康快乐的教师吧!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分院。电邮:)

编辑/李益倩 舒 娟 终校/于 洪

上一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重点高中学优生与学困生人格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