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6 04:30:00

中华传统武术的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 传统武术现阶段在中国面临濒临局面。为了保护与发展传统武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野,以传统武术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通过对传统武术的现代文化价值和面临的时代挑战研究,来探讨如何保护和发展好这一笔具有悠久历史和博大载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增强传统武术的保护力度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武术 保护与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瑰宝,其以“禅”与“武”的高度统一,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然而,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作为传统武术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在一些老拳师的相继离世后一些珍贵的老拳种也相继永久性消失,为拯救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手中失传,许多武术理论研究者争相奋笔疾书,呼吁社会救救我们民族文化,并就当前武术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与建议。保护传统武术,关键在维护其生存土壤,同时少林功夫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是一个民族自尊自信的精神湿地。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武术的现代文化价值和面临的时代挑战研究,来讨论如何保护和发展好这一笔具有悠久历史和博大载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增强传统武术的保护力度和发展方向。

1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武术为核心内容的一种传统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融会和汲取了诸多社会领域的营养,同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人文色彩。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哲学的本体论、古朴的周易学说、太极哲理以及五行学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理论的源泉,习练武术者的基本行为准则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其影响下,武术界形成了人们普遍尊崇的武德规范和标准。我国东方古典美学的特殊范畴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武术。武术不仅要求外在的优美动作与形体美,而且还讲究有神韵,形神兼备,进而引申到崇高的思想境界,达到和谐统一。“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将传统医学理论与武术相结合,使武术理论体系更加充实,内外兼修正是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一大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武术始终是围绕“武”的价值和规律发展的,它是一门特殊的技能和技艺,这也是它能在历史长河中屡经厄运而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所在。

2传统武术的保护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2.1传统武术的保护现状

2.1.1政府对传统武术的保护

社会对传统武术的保护措施多是以宗教、文物保护及旅游开发为出发点的。国家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对传统武术的实体建筑和相关文物的保护,筹措资金来修复和重建一些重要文物建筑等就是对传统武术存在的最好的保障。伴随着近些年国家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传统武术的保护也被提上日程。相关部门也对传统武术周边环境进行了大幅度的整治,还对周边进行了新的规划,逐步形成了正规合理的文化与自然环境。

2.1.2传统武术自身的保护

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与传统武术本身的功劳是离不开的。总的来说体现在对传统武术品牌维护、资料搜集、科学研究、宣传等几个方面。传统武术传承人多次到国外弘扬传统武术功夫,足迹遍及世界各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国际社会各界的赞许。传统武术传承人对于传统武术的保护付出了巨大努力,然而仅靠传统武术在宣传、资料整理、科研等方面很难全方位涉及到, 传统武术在资料保护、传承、品牌维护及科研等方面的专业化还有待提高。

2.2 传统武术保护的对策

2.2.1以传承为本

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传承人”是传统武术保护的重点,是武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是以形象、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传身授为基本方式而得以延续的。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来讲,“人”就显得非常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强调的并不是这些物质层面的载体和呈现形式,而是蕴藏在背后精湛的技艺等。

2.2.2以民间力量推进武术保护

发动民间力量,借助政府部门作用,对传统武术进行梳理、整合是对传统武术最有效的保护。第一,建立民间武术文化遗产分级保护体系。流落在民间的传统武术拳种繁多,且分布在各地域,对民间武术文化遗产建立分级保护体系,即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四级保护体系,有利于有关部门有序管理和开发,有利于服务本地域,并逐步向周边辐射。第二,对民间武术文化进行数字化整理和编目。第三,大力开展民间武术在学校中的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规范下,强调整体合一,注重道德修养的原则,它不仅能让习练者通过练习传统武术、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中的整体特点和伦理特征,还能将这些有利于人类进步与和平的知识内化为锻炼者的行为准则,取得良好的教育作用。传统武术进入学校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2.2.3以健全的法律保障来推动传统武术(下转第103页)(上接第100页)发展

正确认识传统武术的性质是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传统武术具有体育性、技击性、传统性和文化性的特点。从体育性看, 传统武术的套路可以受到著作权的保护;从传统性看, 传统武术能够受到传统知识和商标的保护。从文化性看, 传统武术将文化内涵渗透在练功的全过程,完全可以受到未公开信息的保护。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还难以保护好传统武术,建议国家制定《中国武术保护条例》,明文规定国家对传统武术予以保护和扶植义务。

3 结论与建议

(1)传统武术是通过中华武术得以具体表现,成为中华武术文化最有力的象征。对于传统武术的认识,过去更多的是从技术层面和专业角度去考虑。随着社会认识的提高,人生阅历的积累和视野的扩大, 传统武术已经发展成多元文化交流为基点的文化融合体。传统武术在面向世界推广和发展的过程中开拓创新,吸纳新的文化因素,不断获得生命之源,获得创新因素和内力,形成丰富多彩而富有魅力的传统武术,并保持自身以武弘法的特色,勇敢地接受世界体育文化一体化的挑战,这真是了不起的事情,应对意味着冲撞,也意味着寻求新的交流与融合,创造新的文化高点。传统武术果敢的担当起弘扬中华武道大业的重任,当仁不让,义不容辞。传统武术走向世界,世界需要传统武术,让传统武术在全世界闪耀光芒。

(2)根据社会变革思考传统武术发展。现代开展武术运动既要有通过武术的训练达到身体健康、磨练意志、精神修炼的目的,也要从时效性、趣味性入手,重组武术的内容和形式,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如果武术一味是枯燥的,一定经过柔韧、力量、灵敏、耐力等一系列基础训练,才能进入套路与对抗,要漫长的练习才能见到乐趣,那么在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武术将失去大批爱好者。比如,现在中小学文化课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张,每周用在武术上的时间不可能多,因此在武术教学安排上须紧凑,武术套路教学中,传统的压腿、蹲马步等单调枯燥的练习应改进,多增加有安全保障的对抗性内容,增加趣味性,实践证明,技击性武术教学课,学生往往乐在其中。

(3)武术的发展需要大学生的参与。我国武术界具备较高文、史、哲素养的学者太少,致使武术研究难于深入。都说武术是传统的文化,体现着中国的哲学思考与中国人的行为论理等。但是真正能够将中国文化与武术技术融成一体的理论研究,仍是相当薄弱。在对外交流方面,能够用外语与国外学者进行直接交流的武术学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必须着眼在大学生中培养武术爱好者,必须重新组合出能够被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武术形式。

参考文献

[1] 周伟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统武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7).

[2] 黄红田.从武术的价值功能演变看武术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 张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方法[J].体育与科学,2008(5).

上一篇: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作用和影响 下一篇:谈急性骨盆骨折的诊治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