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深度,生命的深度

时间:2022-09-06 01:36:53

语文的深度,生命的深度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师和其学生塑造灵魂的过程,语文的情感就是生命的美,语文的智慧就是生命的智慧,语文的深度就是生命的深度。朱光潜先生说过,所有的纯文学是诗意的,读韩军的《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即给你诗意的感受,对生命的虔诚,对语文的思索与厚爱,足显韩军对语文教学的虔诚,下面笔者谈一谈对这位名师的理解。

一、个性的张扬、为人的自谦

在韩军老师自我解说中,他写了这样的话语,“先天就是凡骨俗胎,何必化妆成仙人;本来就是干瘪的蒜瓣,干吗冒充大个的蒜头。淡泊恬静朴为本,平平淡淡拙是真。滴泪泣血说语文,从容练达作韩军”。已将韩老师描摹得太透彻。

考上师专,与理想相差甚远,不合心意与父亲对抗,足见其个性与率直。对抗失败,“硬着头皮带了行囊去师专”,学业归来,委屈上讲台,父亲的遗憾离世,让韩军把对亲情的体验与感悟,将生活真实感受注入教学过程中。

他在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将内心深藏的真情得以抒发,情难自抑。正如韩军所言每每读到:“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身边,她死时,平时大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一个个哭的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在学生,千人听众面前任泪水流淌。上千人,也为他动容与他一同流泪,何其率真!无真情入文,何至于此,显示了韩军老师因遗憾而爱,因爱而真切感人,今语文教学中几人能如此酣畅,为语文课的干瘪而焦虑。能将生活之体味有血有肉的供之于课堂,为语文彰显生活之美,生命之美。笔者以为这才能为今天语文之尴尬,真正去为教育服务。

韩军老师说:“农民的儿子,是我人生的位置。脚下的土地,是我的根脉所系”。“我每每看到下层百姓生活的凄惨,社会的不平,我都激愤难抑”。语文教师,割断血脉,远离根系,是今天语文教育失血的最根本原因。韩军就是这样一位满怀悲天悯人情怀的智者。如果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能将这样的情怀贯穿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为这才是以生活之魅力,彰显语文之本真。体现“人文精神”真正含义,那就是真实、自由、个性、不虚伪、不做作、不唯唯诺诺,乃真实之感情,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

骨子里有一种爱如韩军老师所言“在中国穷乡僻壤、在中国的最底层,默默无闻、埋首从教的坚韧精神,一直感染着我。”笔者以为韩军恪守教育又不喜欢到对教育的忠诚,与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动联在一起。也足显对民族的厚爱,而这些正是今天教师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气质。他能“埋头攀登不问高”,苦于用心需要毅力与坚守,永不满足的投入才能成就人们对他的评价,韩军做到了——从收音机里收听中文授课节目。语文教师今天若能这样坚守对自我的提升,那岂不为一大美事。

光环、鲜花、荣誉来自于一个不断探索与追寻的执教者。韩军的坚守迎来了他秋收时的硕果。正如他所言“三所大学的修炼,夯实了我的知识根基,给了我足够的学养,是我能够抱定足够的信念,开始‘为师’的远征。”为师者,有多少人能甘于寂寞,逃离社会的纷纷扰扰,常立于教杏这块圣地。也成为教师远征的一把尺子。

二、理论的探索者

语文教师视野的拓展,会打开语文教学的一扇睿智的门,韩军将视野伸向了文学、文化、哲学类的典籍报刊,也让他走向了反思之路,成就了他对语文教学的理论的大胆质疑,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忧虑,写下了《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成为语文界倡导人文精神的第一人。《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发表其文《反对“伪圣化”》个性张扬,首次提出了“语言的学习规律”应当是“举三反一”,而不是“举一反三”的主张。他认为“举三就是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积累;反一就是学规律”。

理论的形成,让韩军的语文认识越走越宽。韩军老师的“向着精神着意,向着语言着力,必然从能力上得益。或者说着意于精神,着力于语言,比得益于能力”。为“久旱”的中国教育引入一丁点儿“思想的甘霖”。对韩军老师的喜爱并非是对他的“膜拜”,而是作为语文教师能够扛起为语文教育思考的一个践行者,这才是语文之真谛。

韩军的“新语文教育”有两个回归,两个传统,他认为回归“五四”“新文化”“真实、自由、个性”的“精神传统”;回归“五四”前中华民族千年语文教育“根本方法”的传统。语文教育要落实到“人文”关怀,回归到大量的积累之本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文,要让学生写作之本在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要让学生将写作的源泉——对生活的体味重视。

从韩军的理论中,笔者体会最深之处在于语文教师应该多观察,多思考。教师的反思就在于不断的探索,还在于教师的自谦与敢于担当,把对语文教育事业心转化为为之思考的先行者,以疗救语文教育的弱化现象,真如韩军所言“一个所谓的名师,不应当只沾沾自喜地为自己摆功,更应当诚恳反省”。笔者以为语文教育者应当为语文教育的低效而反省,为语文的不尽如人意而反省,这才是教师之大幸,更是对语文教育的探索。

语文的魅力在于它的灵魂会激活每个人的心灵,而能将付诸实践在于语文教师的引导,而当下又有多少语文教师能像韩军那样自我剖析,正如他说“成了所谓名师之后,是不是浮躁之气多了,沉静之气少了,是不是有意无意好为人师的时候多了,而谦虚谨慎做学生的时候少了,是不是读书钻研少了虚与应酬多了”。一个浮躁的社会,人心也难免浮躁愿学术莫染此。时下语文教师是否能摈弃浮躁,归回语文宁静,高贵的殿堂,能否坚守在“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教学研讨之中,成为语文教学的理论探索者。

三、一个永远的追梦者

成名后仍有梦,做语文课堂的艺术家。梦想,源自于一个人对未来的自我提升,梦想,源自于一个对现状的永不满足,梦想,源自于一个有思想的人不断探索,梦想同样源自于对事业的忧虑与关爱。

韩军老师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语文课塑造成一门真正的艺术,也正因如此是他一步步走向了成熟,走向了辉煌更为重要的是他正沿着这样的梦想,不断探索,追寻他梦中的语文殿堂。笔者以为这也正是我们所稀缺的一种为语文而思索的精神召唤,在一点一滴中将思考融入课堂,也将梦想注入语文世界。以平时的课堂的实在与理想融入高贵、典雅,以提升语文教学还语文于本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以为语文教师要积极投身于自身视野拓展的建设。不要紧紧盯着教材,技巧的传递,让学生在框死境地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大的阅读环境。朱永新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面对学生目前的思想的极度贫血,构建学生的多彩的精神家园。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的,要多读点“无用的书”。让学生关注时事,也要让他们和经典的阅读契合,学会思考。语文教师要有梦想,要克服焦虑感和职业倦怠。笔者以为应该积极亲近大自然,让学生从钢筋水泥和浮躁中走出人工围城,为学生心灵深处缺乏灵魂的高地开辟一片绿地。

作为语文教坛的追梦者,面对中国语文教育的整体、系统、全面的变革与推进,必须依靠学术理性,必须依靠深入、扎实的学理钻研,学理推究、必须严格遵循冷静、严谨的学理规范,必须占有最广泛的材料,而又对材料进行细致的爬梳与整理,对语文教育改革的挚爱,像韩军老师一样也成为教育改革的思考者。

伴随中国的崛起,人们都大谈中国梦,汉语热已经悄然升温,韩军的理念为我们拓展了视野。也给我们这些追梦者开启智慧之门,面对语文课大谈考点技巧负否责备受“冷宫”的现象。我们还有多少灵性,多少反思多少想象,语文改革之梦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一篇:语文听评课有效性探究 下一篇:绘符写鱼 易称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