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刍议

时间:2022-09-06 12:06:12

中职语文教学刍议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教书授业的同时,必须强调传道育人。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可从教师本人和作家作品(介绍作者生平人格、探讨挖掘作品主题)两方面实现。从李白身上看到乐观飘逸,从杜甫身上懂得厚德载物,从屈原身上懂得爱国忧民,循循善诱,才能于无形之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转变学生对语文的看法

中职语文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的需要出发,在职教语文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感染学生,让他们发现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将语文教学与对学生职业创造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使学生适应市场人才竞争需求,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样,语文教学才有社会现实意义,并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拓展课堂空间,引导学生融入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教学的开放性;强调引导学生融入社会企业和工作实际,中职语文教学就必须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体现并贯彻这种开放性的要求。

二、扩大语文教学空间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将无法完成,广阔的社会课堂才能帮助他们完成从接触、体验到领悟、升华的蜕变过程。语文教学空间扩大,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应由语文课堂扩大到其他课堂,由课内扩大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由学校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克服了书本传统教学的弊端,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领略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笔者深切地感到,打破传统、封闭的课堂教学空间,将之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环境中,不仅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也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1.利用教材、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要滋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学就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注重知识的传播,又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当下的语文教材,无不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中华历史坚韧朴实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教材,古今中外的先贤志士们为追求真理、寻求科学而不断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中学生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锐意进取,顽强地向创新目标奋进。引导学生与优秀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尚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着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2.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

网络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矿山”,要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网络攫取具有时代性人的知识。事实上,网络上有大量的电子书籍和文章,如果学生有了一定的过滤能力,就应该引导他们自己去涉猎。互联网拉近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文学的距离。有什么理由拒绝现代文明的成果呢?人们通过互联网表现自我、交流思想、表达诉求、寻求知识,网络正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情趣、综合素养和行为方式。

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语文课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文学宝库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名著、名篇融入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语文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在经典名篇中汲取营养,构筑永恒的精神家园。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可以塑造其健全人格,逐渐使之构建起适应现代社会的道德体系,真正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语文课不是枯燥地向学生灌输,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优美感人文字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这也是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客观要求。

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例如,教材中的一些古典诗歌,积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具有丰富的感觉美、意象美、情感美和难以超越的语言美。语文教学应该抓住这些最能调动学生审美情感的名篇佳作,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关怀。

4.进行参与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

不能以教师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考,以教师的见解覆盖学生的感悟,以教师的努力包揽学生的尝试,以教师的“惟一”去统领学生的“多样”,而应该以课文为例,让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和观点,获得精神自由,个性化地感悟事物,体察社会和人情,创造性地表达人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机电工程技术学校)

上一篇: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教学探讨 下一篇:浅淡技校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