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向世界说明自己

时间:2022-09-06 06:44:07

中国如何向世界说明自己

随着国际地位上升,中国政府强烈意识到提升国家形象的迫切性。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加强本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从硬件看,中国传媒的规模和实力已得到了充分保证,但声音说出去之后,还要别人听得进,这就需要建立长期的外在公信力。

主流媒体在本国和地方新闻方面占有“首发优势”。中国的媒体人才济济,资源充沛,创意和热情令人刮目相看,完全有能力抢占“第一报道者”的制高点,掌握话语优势,引领网络媒体甚至国外媒体,并借此展示中国开放的国家形象。

公信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建立起来,必须长期耕耘,先建基于本土,取信于本国受众,才能在此基础上巩固增强,受到国际的重视和信任。法国《费加罗报》的报头上印着一句话:“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众多的事件提醒着中国,也提醒着世界:中国已投入全球化大潮,成为与国际社会利益攸关的重要成员。中国的地方事件,可以成为国际新闻;中国的地方性问题,可以影响国际。但不是每个省份、部门都能意识到这一点,需要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不断适应,国家的崛起要有相应的公共形象配合才跟得上。

这么多年来,《联合早报》在报道中国新闻时感受到了众多正面的变化。我认为,国家形象包括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国内形象是国际形象的基础。近年来多个实例证明,外国媒体塑造中国形象时,除了媒体立场外,还与中国自身的姿态密切相关。汶川地震、事件、新疆事件都有这样的例子。“3・14”事件,中国在事发两周后组织外媒到采访,我们的记者也参加了。我们的报道反映事实,也包含一些客观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报道让社会各界了解到真实情况。只要开放透明,那些视而不见、带着偏见的媒体会在传播过程中被迫不断纠正,否则会失去公信力、失去市场。相反,如果掩盖事实、不透明,反而会助长谣传、误报、假消息,对国家形象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在国际传播中,要确立这样的意识:不把事件危机变成政府危机,也不把事件危机变成形象危机。

中国以自信的姿态对外国媒体开放,将让国外民众对中国形象更为认同,同时也有助于中国国家形象和公共外交的确立与推广。

(摘自《同舟共进》)

上一篇:“坐二望一”后的中国发展之路 下一篇:三大红利衰减倒逼中国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