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练”

时间:2022-09-06 05:13:00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练”

从事教育多年的教师都知道,文科教学要突出一个“读”字,理科教学要突出一个“练”字,如何读?如何练?是教师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但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把握到位。为此,我和几位教师商议设定了“初中数学‘导、探、练、评’教学模式探讨”的课题,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练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初中数学‘导、探、练、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根据“导(提出问题)――探(自主探究)――练(解决问题)――评(教师点评)”的流程进行教学组织。“导”,创设问题情境或设计阅读提纲,提出学习目标。“探”,学生根据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自主探究,或相互讨论,或分组讨论,以此对新知识有一个较完整的感性认识,通过探究的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并适时启发、提示,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达到探究目标。“练”,学生利用探讨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练习,以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同时,补充变式训练及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练习要有针对性、阶梯性以及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地作出科学的评价,肯定和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整个过程突出的就是“练”字。

一、以理解知识为目的的“练”

1.基本概念的理解

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把握,是学生理解该学科知识的前提,也就是要回答是牛是马的问题,如果牛马不分的话,就很难往更深层次理解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需要,创设基本概念的基本模型,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剖析概念本身的本质属性,从而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2.法则、规律的理解

法则、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法则、规律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法则是一种规则,跟玩游戏的游戏规则一样,是前人研究出来的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对其操作方式把握好就可以了。对于规律性的问题,则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去寻找其规律,然后用一个大家都适合的通式来把它表示出来,而后加以验证,以达到掌握其规律的目的。

3.定理的理解

定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对此,我的理解有两层意思:一是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要明确其推理、论证过程;二是可以作为原则或规律的,要明确定理本身表达的是什么,定理的题设是什么,定理需要哪些条件。如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古代的弦图来推导勾股定理,也可以通过拼图的方式来证明勾股定理。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二、以巩固知识为目的的“练”

学习了基本概念、基本法则和规律、定理学习后要加深理解,就必须要有适当的练习,这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必须要有与基本概念、基本法则和规律、定理相关的内容。基本概念,可以用判断题或选择题进行训练;基本法则和规律,可以用解答题进行训练;定理,可以用证明题进行训练。

三、以应用知识为目的的“练”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知识的应用有单项应用和综合应用两种。

1.单项应用

指内容较为单一的应用,针对性比较强,注意该内容的核心就可以了。如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应用时要注意:(1)同号两数如何加?(2)异号两数如何加?(3)有理数与零相加如何?

2.综合应用

指内容较综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与分析。注意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的方法。

四、以形成技能为目的的“练”

学习、练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技能――提高学生归纳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阶段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而要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就必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使之分析问题到位,对问题的判断准确无误。组织学生练习一定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力争做到一练一得,切忌搞题海战术。可以分为阶段性的单元复习,综合性的学期、学年复习和全面性的中考复习。

1.阶段性的单元复习

学生要把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如复习八年级上册第14章勾股定理时,要解决几个问题:(1)勾股定理的证明;(2)勾股定理的内容;(3)勾股定理的应用――求线段的长度。

2.综合性的学期、学年复习

要求学生对本学期或本学年所学的各章节逐一过关,实行各个击破的办法,逐章逐节地去解决问题,每章都按单元复习的要求去做,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3.全面性的中考复习

要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疏理,把握好本学段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分析各章节的知识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抓住知识的主干进行复习;再由主干引发到枝叶,将整个学段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棵浓密的“知识树”。每走一步,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做好相应的训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握相关的知识和内容。

以上是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可以说,“练”的得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恺中学)

上一篇:谈《历史与社会》学科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下一篇:魅力课堂缘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