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探析

时间:2022-09-05 11:53:22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探析

民生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关注民生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十分注重民生政策的落实,表现在舆论宣传方面,新闻媒体推出了许多关注基层、关注百姓生活的民生栏目,多视角把百姓的生活小事通过荧屏展示出来,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

基层媒体,特别是基层电视台,距离百姓最近,开办民生新闻栏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相比于上级媒体,基层媒体的实力和资源比较有限,只有开发和提升民生新闻的报道空间和报道水平,才能吸引、稳定住更多的受众,在本地区占有一席之地。

基层电视台的优势

民生新闻涉及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好民生新闻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贴近百姓的实际生活。从地理环境来说,尽管基层电视台覆盖范围有限,但最接近本地百姓、最具有在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并发出报道的优势。同时,基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内容比较鲜活,如果注意采用平民化的表达方式,就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有利于新闻在更广的范围传播,有利于在更大层面上实现上下沟通,更充分地发挥新闻帮助、促进百姓关注的问题得以解决的功能。

基层电视台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基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为了迎合受众,报道过多拘泥于生活琐事,尤其是负面报道。对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群众的实际生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政策的理解上存在片面性,导致民生新闻报道琐碎有余而缺乏小中见大的提炼,以致忽略对重要事件、重要问题的关注。

基层电视台常常会出现相互模仿的现象,节目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民生新闻源于民间,而民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相似类同并存,记者往往需要调换一下角色,转换一下视角。

基层电视台由于人力、财力、物力以及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许多记者在民生新闻采访中还存在公式化、内涵挖掘不深等问题。特别是批评性报道,迫于各种压力,深怕把握不好尺度而连累自己,遇到问题或是避而不谈、或是谈而不深,使得民生类新闻节目在实际采访、播发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取材方面,基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往往局限在那些与城市居民相关的新闻信息上,而农村居民常常被忽略,使得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离开了记者的视野。

基层电视台提升民生新闻的对策

第一,引导受众,增强可视性。民生新闻以受众为中心,对受众只采取迎合的态度是不够的。民生新闻要继续发展,必须改变同受众的这种关系,注重引导受众。“平民视角”并不意味着放弃对事实具有一定高度的观察角度,一味迎合受众的叙事视角看似平等,实际却是叙事主体的失语。基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应该将报道的事实只作为剖析的案例,重点在于帮助受众从案例中去思考、受益。

第二,转变职能,促进问题的解决。以往基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在揭露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少,往往越俎代庖,自己充当起职能部门的角色。这种处理方式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容易对受众产生误导,遇到问题不是先去找相关部门而是找媒体,在无形中离间了职能部门与百姓的关系,也不利于媒体与职能部门的合作。媒体应该改变原来与职能部门“背靠背”的相处方式,转为选择“面对面”的联系,强化职能部门作为解决民生问题主体的职责。

第三,突出本地文化特色,体现差异化。文化特色是每个地区独有的、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客观存在,不同地区的电视新闻自然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基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应该着力去表现本地的人文景观,力求与本地群众形成水融的关系。而越是有地区文化特色的电视新闻,就越能为这个地区特色文化的传播、影响增效。因此,基层电视台要在利用地域文化特色这张牌来推动民生新闻方面下更大的工夫,多做传承与发扬地方文化的民生新闻。

第四,对城市与农村民生题材同等重视。民生新闻栏目要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增加农村新闻的比重。尤其是基层电视台本身就处于区县基层,接触到的就是群众百姓,所以基层电视台更要走向基层群众,走向农村百姓,加快对农村突发事件的反应,采制更多鲜活的农村民生新闻,像农民享受养老保险、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健康与安全问题等都是很好的题材。要让农村群众从民生新闻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得到一定的收益,让他们也成为民生新闻的主角。

第五,既贴近百姓生活,又要具有主流意识。当前的民生新闻由于刻意减少乃至回避官方话语,对民生问题的分析往往无法接近核心与本质。民生新闻要提升品位,必须突破以往侧重于关注生活琐事的模式,重点探讨公众关注度高的公共话题,真正搭建一个公共话语平台。要尝试用平民化视角对本土重大的时政与经贸活动,对国家或当地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进行解读。尤其要引导百姓以公众身份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让政策法规更多地集中百姓的智慧从而更具生命力,让有关部门的决策因为更多地听取群众意见而更加科学、民主,从而在媒体、政府与受众之间构建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

从采访内容看,节目要充分发掘、表现本土文化习俗、文化习惯,在反映群众的生存状况和他们喜怒哀乐的同时,考虑新闻的重要性和导向。在从本地需求出发、做出本地特色的同时,学会找到与社会发展主流问题的接口,做出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本土民生新闻。一方面从民众中获得新闻线索;另一方面从党政部门获得与民生有关的新闻线索。党政部门出台的许多政策、办法中,为民众服务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忽略这方面的新闻线索,将失去民生新闻的权威性。

第六,监督性报道既要敢于为群众说话,又要替政府分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有些矛盾和问题会涉及到机制和体制。因此,基层电视台在做民生新闻的监督性报道时,不能一味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片面曝光,而应该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和阶段性。否则,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媒体来说,监督性报道既要敢于为群众仗义执言,又要切实做到替政府帮忙不添乱。

民生新闻是基层电视台参与新闻竞争、打造个性品牌的必然选择,做好民生新闻既是各地党委、政府对媒体提出的要求,也是广大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需求。为此,基层电视台要在做好民生新闻上多下工夫,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力求把民生新闻节目办好,努力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多做贡献。

(作者单位:淄博市淄川区广播电视局)

上一篇:电视专题片《江南》的艺术性特征 下一篇:途经一场暧昧的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