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课程目标分类标准及领域的评述

时间:2022-09-05 03:56:17

中国体育课程目标分类标准及领域的评述

作者简介:翟小晶 (1988-)女,民族:汉2012级研究生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专项:乒乓球。

摘要:严谨的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目标引领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性又引起业内众多学者对体育课程目标制定标准及分类领域的不同观点。本文将综合一些学者的观点并给出个人肤浅的意见。

关键词:体育课程目标;分类标准;分类领域评述

目标的贡献就是人应该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同时发展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才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幸福的人。人文课程强调知识的发展,体育注重技能,思想品德等情感的培养。且主要是对动作发展和体质的培养,情感方面只是捎带的。那么关于体育课程目标又是如何分类和定位的呢,诸多学者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对于提出了一些见解。

有一部分的学者认为体育的课程目标应该是:身体发展领域( 又分无病、健康两个层次) 、认知领域( 又分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又分体验、模仿、组合、熟练四个层次)、情感领域(又分接受、兴趣、态度三个层次)。[1]实际上这些分类都是依据布卢姆等人分类教育目标理论、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分类理论、霍恩斯坦的四种领域分类观点,加之进行体育分类的这个基本方法。波斯纳等人根据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则把目标课程分为了:心理运动- 知觉技能、认知(智力) 技能、情感(情感技能和情感智力)、认知。[2]蔡斯(Zais) 等人将课程目标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事实,包含了许多讯息,如资料、意见、概念等;技能,系指能够表现或实行, 如阅读、写作、表演、运动、语言沟通、批判地思考等;态度,指的是对各种刺激来源的倾向感受,比如所喜好、趣味和需要等。[3]龙渠(Rowntree)把课程分为了三个大类:求生技巧的目标、方式的目标以及内容的目标。求生技巧目标来自于对社会的需要和期望,它包括了性情的、认知的和动作的求生技巧目标;方法目标指的是各个学科专门的求知方式和模式;而内容的目标则指的是学生在他的学科领域内需要掌握到的能够认知、解释并且了解其概念和原则。[4]在解释我国提一套标准的课程时,崔允教授把课程目标分为了三个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和情感态度。[5]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的体育课程标准(实验)中,按照各个不同类型的差异,把体育的目标分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6]

传统高校体育是以运动为教授核心的,用提高竞技水平的方式来达到所谓的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样的方式和方法所达到的效果则是:只是片面促进了学生身体上的锻炼和发展,却在对学生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的方面缺失了发展。布鲁姆把课程分为了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以及情况课程的三种目标。在这当中,知识领域的目标是相当重要的,可以以此来测量和评价,呈显性态,然而是感情领域的目标较难的把握,可以说在实践当中并没有把情意的目标给明确,如此一来就造成了体育教育的春知识或者体能的教育。从之前所说的各项目标导向来说。我国的《新纲要》主要是以显性的行为目标表述为主,然而对隐性的目标重视程度明显还不够,而且这两个目标都是在课堂当中所演变而来的,它的可操作性自然而然就变得较为难以把握了。

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及体育的相关知识及特性,我们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认知为主,从内容和评价上来说,对于情感目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很模糊。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可操作化的,有意义的情感目标,怎么安排教学内容去实施,又采取怎样可行的评价手段将会是一个持久战。

怎么解决?——学习了解动作发展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以此为依据安排设置具体合理的内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课程目标分类必须依据教育目标来制定,并且依据具体的课程特点来制定课程目标。很多学者忽略了体育的特殊性,因而对体育课程目标的制定标准不是很科学。首先来看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性: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为主要目的设置的一门综合性课程。2,运动认知课程:个体的认知可分为三种:①概念认知,主要是通过语言等形成的认知;②感觉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系统形成的认知;③运动认知,主要是通过人体本体感觉形成的认知。[7]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运动认知,即主要是通过进行体育活动与身体练习来实现目标。这是体育所独有的特性。体育的课程目标制定标准要充分考虑到体育课程的特殊性,人的动作发展特点,身心特点,学生的接受能力,社会需求等制定的。

体育课程的分类领域要明确体育到底解决什么内容,组织一个运动项目要知道是锻炼什么,如三级跳,锻炼跑跳,缓冲,克服压力;女生练健美操为了练其柔美姿态,男生跳马培养其果敢的品格。体育课程目标制定还要明确不能为了发展情感而发展,而是通过对运动技能的锻炼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练意志等来达到对情感的锻炼。如足球、篮球等不是锻炼竞技等项目,而是为了锻炼学生对物体的抓握,协调,灵敏等素质,所以针对这些要求,组织内容就好安排了。(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4.

[2]乔治.波斯纳,艾伦鲁德尼茨基著,赵中建等译.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7.

[3]R.S.Zais, Curriculum:Principles and Foundat ions.N.Y:Harper & Row,1976.转引自黄政杰著.课程设计[M].台湾东华书局,1991:193.

[4]D.Rowntre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nded),London: Harper & Row,1982.转引自黄政杰著.课程设计[M].台湾东华书局,1991:195.

[5]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

[6]林立.在新《纲要》指导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375.

[7]杨文轩,季浏主编.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4.

上一篇:绘画中的材料与艺术表现 下一篇:浅议三亚市文化创意产业对总部经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