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考——让课堂流光溢彩

时间:2022-09-05 10:39:34

数学思考——让课堂流光溢彩

摘 要:数学课堂的核心是数学思考,数学思考的培养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营造氛围,有效指导,让数学思考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数学素养的积淀提供有力的动力保障,进而实现高效课堂,体现师生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数学思考;高效课堂;生命价值

什么是“数学思考”?“数学思考”就是在面临各种问题情境,特别是非数学问题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的核心是数学思考,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有人这样说: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思维碰撞了,智慧的火花迸发了,师生情感真诚流淌了,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高效而有魅力的。

一、营造氛围,为数学思考提供环境

数学课堂的氛围是师生展开心灵对话、进行思想交流的场域,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依存点。我们要善于营造这样一个有利于数学思考的氛围,让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真正实现心理表达的自由和开放。

【案例】“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片段

师:课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多数同学今年11岁。给你们起名叫做“甲”,那么老师叫什么呢?

生:叫“乙”。

师:能用上“甲、乙”说说我们之间的年龄关系吗?

(同学们开始猜测)

生:我们之间的年龄关系是“乙比甲大10岁”。

师:虽然老师不是21岁,但还是由衷高兴,因为,年轻真好。(学生笑了)

生:我猜我们之间的年龄关系是“甲比乙小20岁”。

师:厉害!不仅猜得对,而且换了一种说法。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乙的年龄,甲是11岁,那么乙是多少岁?

生:31岁。

师:如果乙是33岁,那么甲呢?

生:13岁。

师:如果乙是x岁,那么甲呢?

生1:y岁。

生2:a、b、c……

师:到底多少岁呢?老师请你们想个办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让人一眼看出“乙比甲大20岁”。小组合作,商量商量吧!

生1:我认为是y-20岁。因为乙是x岁,并且乙比甲大20岁,说明甲比乙小20岁,所以用y-20来表示甲的年龄。

师:说得多清楚,多完整啊!不仅用上了字母表示,而且让人一眼就看出两人的年龄关系。

上述过程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课程资源,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零距离”沟通。这样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享受到了思考的快乐。

二、有效指导,渗透数学思考的方法

正确的思考方法是数学思考的基础。它能让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让学生拥有思考数学问题的“法宝”。只有学生会学了、会思考了,他们才会创造,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1.数学语言,清晰表达思考过程

如何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一定要抓住“数学语言”这个数学思考的“外在工具”。因为学生数学语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数学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低段“看图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会先出示情景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中的条件和问题吗?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次次地引导,一遍遍地补充,学生慢慢学会了完整表达自己的意图。就图中的“小鸟”这个信息,有学生说:“大树上已经停了3只小鸟,又飞来了6只,一共有几只小鸟?”我表扬这位学生说得好,同时继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同一种图意“你还有不同的说法吗?”,通过对数学信息的观察和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准确性和灵活性。

2.质疑,引发深刻数学思考

如今很多的数学课堂,特别是公开课追求形式的华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热闹非凡的游戏充斥其间,学生独立思考、讨论质疑的时间被挤压。偶尔有学生闪现思维的火花,教师也常常视若未闻。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认识面积”时,学生用红色笔描画图形边线,用蓝色笔涂满图形。此时,有学生提出“是不是周长大的图形面积也大些啊?”多好的思考辨析的机会!可是教师为了执行自己的预定设计,担心问题的解决会影响课堂的顺利进行,她选择了不置可否。多么遗憾啊!

教学“年、月、日”时,学生通过学习已经了解到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此时,教学活动如果就此结束,学生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接受一个又一个知识点,这样的学习缺乏探究,思考含量不高。若能适时提出“为什么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呢?”“关于年、月、日,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等问题,全新的想法,指引着学生自主地思考,他们自觉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对年、月、日的认识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善于在教学的关键处质疑,于行进之间,于精彩之处,此时,可能会有安静的思考,抑或会出现激烈的争辩,思考的火花就此跌荡起伏。

3.对话,提升思考含金量

很长时间以来,“对话”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师问生答、师起生止”,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这其实是一种变异了的“独白”。如今,沉寂的数学课堂也因为“对话”,学生的言说权得到体现,课堂因而生机凸显。这里所说的“对话”不是时尚的名词,不是简单的“讨论交流”,而是指“本真的、高品质的、和谐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将“朦胧的浅表和直白”变为“深刻的内涵与意蕴”。

【案例】“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练习课”教学片段

学生一般见到的都是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算式,练习得多了,学生计算正确率也很高。一般的教学设计到此为止,见好就收了。而我“独具匠心”,为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防止消极定势,我请学生完成“2+6×3”这一题,计算教学因此平添了几多思考的含量。

果不其然,有几个学生“上当”了。他们是这样计算的:

上一篇:对小学数学教学重组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小学生人物造型“形状缺失”问题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