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分析

时间:2022-09-04 04:36:41

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特征和产生原因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对8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心电图表现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88例脑血管病患者中心电图有异常改变者71例,占81% ,主要表现为复极异常及心肌损害,其次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与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呈正相关,心电图变化与患者预后无明显关系,脑出血性疾病比脑缺血性疾病对患者的心脏影响大。结论: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复极异常及心肌损害。这可能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受损及高血压病史有关。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复极异常;心肌损害;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44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136-02

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脏之间的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所重视。现就我院2003~2005年2年间的88例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88例,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39例,占44%;缺血性脑血管病49例,占56%。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83岁,平均为52岁。88例均在发病后1~72 h入院。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日本光电9130K型12导同步自动分析心电图机在患者刚入院时进行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然后分为出血组与缺血组、浅昏迷组与深昏迷组、死亡组与好转组进行对比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处理均由SPSS12.0软件包完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选患者88例中,心电图有异常者71例,约占81%。其中复极变化异常的48例,约占54%;心肌损害者21例,约占21%;心律失常者20例,约占20%。急性脑血管患者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复极异常及心肌损害。39例出血性脑血管患者中,平均每人心电图改变类型有2.18种,而4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平均每人心电图改变类型有1.10种,两者比较差异显著,表明脑出血性疾病比脑缺血性疾病对患者心脏的影响大,见表1。

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意识障碍越重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比例就越高,见表2。

死亡组与好转组心电图异常人数比例相比差异不显著,所以,不能仅以心电图变化来判断患者预后,见表3。

3 讨论

人体的心血管中枢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下丘脑、延髓、脊髓等部位。特别是下丘脑更是调节心血管活动的高级中枢。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复极异常,除部分患者原本就有心脏病外,本人认为主要还是与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后海马回,主要是杏仁迷走通路;间脑、中脑,主要是下丘脑中央皮质和网状结构;额叶和眶面皮层等结构受到刺激和破坏有关。

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均可引起一定范围内的神经细胞、纤维、胶质及血管等组织结构连续崩解破坏,此时大量钾离子外流,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破坏了其复杂的控制机制,从而产生脑缺血瀑布效应[1],引起一系列生化和代谢改变的恶性循环。同时大量出血形成血肿以及脑水肿可使脑组织受压、推移、向下压迫丘脑和下丘脑引起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也会出现异常的心电现象。

早在1947年Byer等曾首次报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致心电图T波异常,以后陆续有类似报道,并称之为“脑心综合征”。此类神经源性改变主要就是表现为心室复极异常(ST段抬高、下移或平直延长,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QT间期延长),其次为心律失常[2](窦速、窦缓、房颤、早搏、少数病例有传导阻滞)。本组病例中的心电图改变符合报道。至于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改变考虑可能与部分患者长期的高血压病史有关。

急性脑血管病,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后遗症多,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了解这类疾病的心电图特征,产生原因及其与临床的关系,能有效地阻止患者病情的进展,对拯救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新志,韩群英,郭学芳.中风脑病诊断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00-248.

[2]焦丽萍.颈椎脱位并颈椎损伤致心电图异常一例[J].临床心电学杂志,1999,8(增刊):58.

(收稿日期:2007-09-2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代谢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曲马多辅助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中寒战及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