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4 06:44:27

我国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从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角度深入分析我国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现状,从食品市场监管意识、制度、农村经营现状、监管力量、人员素质等多个角度剖析我国现阶段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强化宣传引导、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自律与整治、加强监管职能、发挥各职能部门监管合力等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农村市场商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广大农村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

关键词: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日趋繁荣,各种农村小加工作坊、小集贸市场、小超市,如雨后春笋,并迅速占领市场,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繁荣,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农村食品经营户已超过七十万,全国食品市场的农村占有率达到45%,经营的食品种类接近十万种,年销售额超千亿,对于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村食品市场在极大满足农村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充分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食品市场监管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正确宣传引导。农村的露天经营方式历史悠长,这与农村长期的消费习惯、现存的市场经营条件和生产力水平都有着极大的关系。农村人口由于受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卫生观念、消费能力等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往往对食品消费安全疏忽大意。农村食品经营者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高,法制观念差,逐利思想根深蒂固,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多数经营者进货时仅注重包装和价格,很少考虑货物的质量问题。

2.缺乏对基层行政监管部门的投入。首先,在现行管理体制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主要力量,但一些部门领导对基层工商所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从有效履行职能和提高基层工商所行政监管效能的高度认识问题。其次,基层工商所的检测设施配备不够精良,检测手段较为单一,有的基层监管部门甚至没有配备检测设备,监管人员仅凭视觉、嗅觉、触觉来判断食品的质量,对简单的食品过期变质、标识不清、未按要求标注厂名厂址、证照不全等还能检查辨别,但对于卫生指标、食品添加剂、成分含量等不能直观体现的内容却无法实行有效检测。另外,由于受经费限制,有的本应该检测的内容和项目则化繁为简,甚至能省就省,直接导致一些带有食品安全隐患的商品流向农村市场。

3.行政监管主体力量薄弱。当前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辖区域面积大、人员配备不够也是影响监管效果的一大难题。另外,基层工商部门普遍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队伍老化、文化水平不高、业务素质不过硬的问题。加之物力、财力匮乏的现状,都极大地制约了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水平的提升。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多数具有食品市场监管职能的部门在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域内没有下设机构,仅靠县一级监管部门的人员力量,监管力量远远不够。

4.流通领域市场准入把关不严。由于受农村市场监管区域广,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造成监管缺位,导致无照经营依然是农村食品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食品市场无照经营商户平均比例在10%左右,情况严重的地区已达到20%。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家庭式生产加工食品小作坊,这种生产方式已成为供应农村市场简装、裸装食品的主要来源,他们什么挣钱就做什么,怎么干省钱就怎么干,一些家庭式小作坊逐渐演变成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黑加工点,它们遇到检查就关门停产,检查一过又重新开张,食品质量安全无从保证。

5.各职能部门责权划分不清。现阶段,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遵循的是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原则,各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规定,且彼此间多有不一致,甚至相互抵触的地方。监管信息不畅,加大了各监管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难度,容易造成执法主体不明、职能交叉、推诿扯皮、重复执法等现象。

二、对我国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对策

1.加强对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宣传引导。农村消费者与经营者由于受文化素质、认知水平、法制观念、维权意识等因素的制约,客观上形成了他们天生的弱势和依赖地位。因此,行政监管部门应大力推行“食品安全维权进农村”活动,主要是采取对农村消费者和经营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食品消费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市场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和商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在市场醒目位置设立食品安全知识警示栏,让市场内的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能了解到食品安全知识,及时得到季节性食品安全消费提醒。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报纸、电台、电视台开设食品安全专栏或专题,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提高农民识假辨假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自律与整治。首先是食品经营者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离不开制度的约束,要从经营资格、软硬件等不同方面,制定购销台账,食品退市,索证索票等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使食品经营者知道必须取得卫生许可及营业执照资格;知道定时自检自查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知道进货时查验食品质量;知道索证索票;知道粘贴保留进货台账,有效规范食品经营行为,提高经营者自查自纠、自检自管的能力和意识。其次是建立严格合理的市场考评机制。建立严格合理的市场考评机制,应着力解决市场建设中的“办而不管”问题。市场考评内容要结合市场建设规模、地域、专业、档次特点量化细化,对所有市场进行分类管理、分期规范、分步实施。对市场主办单位的制约主要通过监管部门领导与主办单位法人签订责任状的形式来体现。要突出对市场有照经营率、事故率、投诉率,以及行业区规范、购销秩序、卫生清洁、广播宣传、信用承诺、社会反馈等情况的把握和监督,根据日常监管中的记载内容建立定期总结的管理制度,年终根据总评情况列出考评等级,确定评价等次,并向社会公布。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活资料市场,必须指令性要求具备食品安全检测设备,明确市场主办单位的连带责任。对于考评等次不合格的经营者,要完善相应的制裁手段,加大制裁力度,严重的给予停业。

3.切实把好流通领域市场准入关。食品市场准入是指工商和食品药品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个人或其他组织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的确认行为。为使农村食品市场健康发展,在严把农村市场准入关的同时,下移监管重心,从登记注册环节开始从严规范经营主体资格。要强化对经营主体的档案管理,对经营主体的证照、经营事项、登记事项、年检和验照情况、诚信经营情况逐一登记造册。要实行农村食品市场经营主体的分类管理。将即食食品做为一级监管,对开包即食的食品做为二级监管,对需加工后食用的食品做为三级监管。对三级食品分别采取监管措施,做到市场监管没有死角,有效堵塞监管漏洞。要推进监管关口前移,实现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的转变,要定期组织对流动货物的进货渠道进行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进货渠道,通过对源头的监控,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改善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环境。

4.加强基层行政监管部门建设。一是加强属地化监管领导责任制。要明确属地监管责任人,实行“定管区、定任务、定职责、定人员、定奖惩”的五定监管制度,建立“一户一卡”食品经营经济户口,制作辖区食品经营责任区和责任公示图,把食品市场监管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二是改善执法设备配备。基层农村食品市场监管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设备保障。在监管检测设备上,要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为基层执法队伍配备相关检测设备,使规则执法的硬件配备更为先进。三是结合市场巡查、专项检查的工作需要,配备先进的快速检验检测设备,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季节性特点的相关食品的初检力度,对在快速检测中涉嫌不合格的问题食品及时送交有关部门进行二次检测。对确定为质量问题的商品依法查处,并立即执行下架、退市、经济制裁等强制处理。

5.整合各职能部门的监管力量。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长久之计在于充分发挥各职能监管部门的联动作用。工商部门需要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提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政治敏锐性,加快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的氛围,建立完善各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和监管理念。各地方政府应积极协调工商、农业、水产、质监、物价等部门,各司其职,联合执法,并通过权力支持、财力支持、人力支持等方式整合执法资源,充分调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使其在依法履行各自职责的基础上,加强配合,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从而解决目前农村食品市场监管隐患和问题。

上一篇:货币供应量的中性研究 下一篇:论发展县域经济的模式及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