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业指导对就业率的分析研究

时间:2022-09-03 09:27:53

提高职业指导对就业率的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332-01

1.研究背景

完善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残疾人就业援助政策、残疾人就业服务配套政策等促进残疾人就业,应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原因[1]。潘光丽从社会排斥的角度分析了残疾人就业障碍。潘光丽提出制度性社会排斥、资源设置社会排斥、文化认知社会排斥[2]。许巧仙从社会、残疾人就业能力、就业信息不对称分析了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排斥[3]。陈漭、吕明晓指出要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保护机制,保障特殊困难残疾人就业,消除就业歧视,奖励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残疾人组织是服务残疾人的组织[4]。以上是从社会外部视角对残疾人群体就业的关注和探究。本文从研究深圳市宝安区xx社区存在的就业问题,具体研究我国残疾人就业目前存在的现象、探究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据此提供解决残疾人就业困难的思路,促进残疾人就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保障残疾人就业的权益。就需要具体分析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人之间的就业率的差异性,寻求具体解决残疾人就业的具体问题。刘林艳认为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传统安置残疾人的集中就业模式面临挑战,受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等人力资本和社会关系网络资本在求职过程中作用越来越大。政府支持模式主要集中在较低层次的领域,受助者多为文化和技能水平低、经济条件差、社会资源缺乏、残疾程度较重之类的弱势残疾人[5]。本文主要从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的角度研究深圳市宝安区XX街道残疾类别对就业率的影响,根据我街道残疾人本身角度探究目前残疾人就业环境现状,为制定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残疾人就业援助政策、残疾人就业服务配套政策等提供参考依据。

2.数据来源和模型建立[6]

(1)颖臼据从深圳市宝安区XX街道取得不同残疾类别、不同等级就业状况统计(截止2016-10-26的统计数据),样本点总数344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取得就业数据344个,残疾类别残疾程度数据数据688个,剔除了5个多重残疾人(就业率为0),所有观测值共计1017个。分析变量指标主要有三大类:因变量为就业率,自变量主要有: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残疾类别的分类就业率;残疾程度:一类残疾,二类残疾,三类残疾,四类残疾的分类就业率。(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一类残疾,二类残疾,三类残疾,四类残疾的具体观测值)。即:

3.实证检验结果

表1,表2。

4.回归分析

由表2知道,总就业率作为因变量是,,自变量是(标准化后的观测值),建立单因变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通过提取1个主成分(交叉有效性),EVA的模型解释程度为0.99,达到了很高的拟合度,精度很好。

由表1,已知自变量是残疾类别,因变量是分类总就业率指标。从回归方程看出肢体残疾和总就业率相关系数(0.439597)最高,残疾人就业主要是肢体残疾人,预计现有的就业环境帮助残疾人就业,就业100人,其中就有近44是肢体残疾人。肢体类残疾人就业率最高,就业状况最好。视力和听力相关系数比较高(0.254229,0.172141)预计现有的就业环境帮助残疾人就业,就业100人,其中有近25个视力残疾人,17听力残疾人。视力和听力类残疾人相对工作比较好找。言语智力精神相关系数低,言语智力精神类残疾人就业不容乐观,是残疾人就业指导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多重残疾人就业率为零,即所有多重类残疾人(5人)无法就业,无法建立模型计算。多重残疾残疾现状是一级2人,二级1人,三级2人,残疾程度较高。但是在前期数据分析中,发现街道残疾程度对就业率影响不明显,是因为街道康复辅助工作有效的解决了部分残疾人就业障碍。也就说明目前较少有效的就业保护政策、残疾人就业援助政策、残疾人就业服务配套政策等解决多重类残疾人就业的问题,制定多重类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就业援助政策、残疾人就业服务配套政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部分多重残疾人具有劳动能力。

结论

样本来源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户籍的残疾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肢体类残疾人就业率比视力和听力残疾人就业率高,这和我国大部分地区视力和听力残疾人就业率最高的情况不同。究其原因,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由密集型劳动力经济向资本技术型经济过渡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兴起,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重要了。就业的主要障碍不再是重体力劳动,而是信息交流的服务型脑力劳动。这是残疾类就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暴露了多重,言语智力精神类残疾人就业状况不断恶化的紧迫问题。建议完善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残疾人就业援助政策、残疾人就业服务配套政策应考虑残疾类别的因素,对就业较难的言语、智力、精神类残疾,尤其对就业最难的弱势多重类残疾人政策倾斜,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提高我国部分地区残疾人就业率,使我国残疾人事业更进一步,跨上新的台阶。

附录

[1] 许琳.残疾人就业难与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J].西北大学学报,2010(1).

[2] 潘光丽.社会排斥与残疾人就业困境成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19-27.

[3] 许巧仙.我国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2007(9).

[4] 许巧仙.我国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2007(9)

[5] 刘林艳.残疾人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6] 王惠文.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200-207.

上一篇:浅谈传统车辆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比较 下一篇:图书馆大数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