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性化护理措施在62例精神病康复患者中的使用效果

时间:2022-09-03 05:12:21

探究人性化护理措施在62例精神病康复患者中的使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康复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2例精神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人性化护理。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情况,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总满意度为74.18%,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精神病康复患者;效果

精神病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而导致患者产生思维、情感、感知异常的疾病[1]。治疗精神病患者属于一个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人性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了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2例精神病患者,对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2例精神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9.6±4.3)岁,病程1~15年。所有患者均经CCMD-3诊断标准予以确诊[2],皆排除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脑部肿瘤者,未出现意识障碍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患者3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3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常规入院登记,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症状,安排常规出院等。

观察组31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包括:

1.2.1 建立良好就医环境

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清静、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的温馨休养环境,保证室内的适宜温度与湿度;保证患者的睡眠规律,虚心接受患者意见,更换床上用品的软硬度,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室外活动场地增添运动设施,还可进行花草与树木种植,美化室外环境,适当增修走廊与休闲桌椅,开设健康教育园地,鼓励患者多开展户外活动,游戏等。

1.2.2 健康宣传教育

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开展关于精神病相关医疗知识与健康知识的宣教,可以宣传精神病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所需的药物和用法用量、用药会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内容。患者心情抑郁时要注意放松与集中注意训练,以便患者正确了解疾病,改善不良心理。还可向患者讲述相关成功实例或者邀请已好转的病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1.2.3 心理护理

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友好护患关系,以轻柔的话语安抚患者,促进患者缓解或消除焦虑感与抑郁情绪,用正确态度面对睡眠。护理人员要依据患者的职业背景与文化程度,有选择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培养患者利用心理调节法克制烦躁等不良情绪,主动寻求帮助。

1.2.4 非语言沟通辅助护理

用微笑迎接患者,用笑脸面对患者,能让患者具有轻松感[3]。采用相关示范动作对语言进行补充。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要巧妙运用手势等动作,注意与患者的眼神交流,让患者感受到安慰与亲切感。同时还要注意区分敏感患者,避免患者产生反感[4]。

1.3 评判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康复效果。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调查问卷对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包括基础护理满意度、健康宣教满意度、心理护理满意度、康复内容满意度等内容,每项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75分以上;满意为50~75分;一般为25~50分;不满意为25分以下。问卷由家属或患者自行填制,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对比以P

2 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74.18%,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 1 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对比

3 讨论

多数精神病患者皆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主要体现为患者出现异常行为动作、意识情感等[5]。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相对漫长,其精神活动日渐衰减,加上脱离社会环境的时间过长,患者的社会功能难以恢复,使得无法及时回归社会[6]。因此,如何增强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他们衰退的速度,成为精神科研究的重点[7]。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创新,临床上对于患者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重视。人性化护理指的是以人为本,强调以患者为主体,重视人的价值、自由与发展的护理模式[8]。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为患者着想,围绕患者展开护理。以尊重患者的人格与生命价值、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为中心,注重护理的个性化、全面性及创造性。其根本目标是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让患者在生理与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实现临床护理的最优效果。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问卷调查对各项的满意度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精神病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加强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不仅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意识,还能提高患者康复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芳.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9):107-108.

[2]王菊华.如何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14):245-246.

[3]朱爱芳.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58-258,259.

[4]付萍萍,王锋锐,傅文霞等.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38-139.

[5]蒋红.人性化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69-170.

[6]刘永艳.精神科人性化护理的实践与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3):393-394.

[7]姚云杰.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措施及作用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4,(5):230-231.

[8]潘小芳.人性化护理方法在精神病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8):648-649.

上一篇: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护理干预 下一篇: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