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时间:2022-08-31 02:22:08

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以及两种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行体检的50位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检测的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脑梗死是目前造成全球死亡率最高的原因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所以现阶段临床对脑梗死的研究较为深入。目前有大量研究指出凝血纤溶系统在脑缺血系统疾病中的关系密切[1],我院通过对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进行了测量,同时对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行体检的50位健康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6-72岁,平均(62.1±5.4);所有患者均满足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同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脑梗死。排除各类慢性基础性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各类心脏病、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引起的脑梗死、细菌性心内膜炎、使用雌激素药物的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为发病的一周内。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5-74岁,平均(61.9±5.7)岁,均系统性体检证实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COPD,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无脑梗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测定方法

1.2.1仪器与试剂提供

采用法国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型号:COMPACT),采用法国STAGO公司提供的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采用法国STAGO公司提供的D-二聚体检测试剂盒。

1.2.2操作方法

①采集标本:抽取患者静脉血2ml,使用3.8%的枸橼酸钠抗凝真空采血管进行抗凝,同时配置血液:抗凝剂为9:1的静脉血;②纤维蛋白原的检测:使用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CLAUSS凝固法;③D-二聚体的检测:使用D-二聚体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免疫比浊法。

1.3神经功能缺损评定

由一名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对观察组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患者入院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分为45分,分值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将脑梗死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其中0-15分归类为轻度,16-30分归类为中度,31-45分归类为重度[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两组间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检验结果以P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体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比较,详见表1.

注:观察组研究对象体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不同程度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比较,详见表2.

表2不同程度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水平比较(χ±s;g/L;mg/L)

注:轻度与中度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P>0.05,而重度相比轻度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比较P

3结论

脑梗死是目前对全球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是造成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病死率略低于心肌梗死与癌症。大多数脑梗死患者多为急性血栓期或是其他部分的血栓出现转移,造成局部血管发生堵塞,所以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尽早的进行溶栓。尽管使用影像学检查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设备价格昂贵,多数中小型医院无法进行普及,而昂贵的检查费用对于患者来说也难以接受。由于影像学检查对脑梗死的预测性并不强,所以寻找一些简单易行、价格合理的检查方式,对脑梗死的预测、诊断以及病情变化的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凝血与纤溶参与了整个血栓疾病过程,相关研究指出,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一旦纤维蛋白原含量高出3.03g/L时,脑梗死的几率则会提高约2倍[4],纤维蛋白原是目前临床确定心脑血管疾病可干预的唯一一种独立危险因素。脑血栓在形成期间患者的凝血功能会处于激进状态,同时继发纤溶活性的变化,而此时血浆中纤维蛋白会明显增加,血液的粘稠度也随之增加。高粘度的血液会降低血流的速度,进一步引发器官组织缺氧,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能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具有极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沈黎.脑梗死急性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1):19-20,23.

[2]李娜,任长虹,孙菲等.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及抗凝血酶Ⅲ水平的变化[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5):268-272.

[3]徐威香,武蓉珍,胡晓蕾等.D-D、Fb和AT-Ⅲ在脑梗死不同时期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5):575-577.

[4]文朝,王昌昊.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2):202-204,208.

[5]张丽萍,魏殿军,王国猛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测定分析[J].临床荟萃,2011,26(7):610-612.

上一篇:拉莫三嗪首次治疗小儿癫痫临床研究 下一篇: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术前心理咨询及手术全程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