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ERP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03 05:12:06

高职ERP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ERP管理》课程作为一门站在现代管理理论前沿,学科交叉、综合性和实践很强的课程。笔者通过分析高职《ERP》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结合自身ERP管理实践和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ERP 教学改革职业教育工作过程

一、高职ERP管理课程的特点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是建立在当前先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融合各种现代管理思想,涉及企业经营各个环节的一个管理平台。因此ERP不只是一个软件这么简单,而是蕴涵着先进管理技术的一种管理模式、管理思想。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毕业生有较强的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这就意味着高职教育中开设的《ERP管理》课程是一门学科交叉、综合性知识强、重实践应用的课程。

二、当前ERP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模式不利于高职学生

目前在高职ERP管理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纯理论教学模式,一种是纯实训教学模式。纯理论教学模式着眼于理论教学,主要阐述策略和模型等抽象性知识,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而纯实训教学模式又把ERP当成一种软件来讲解,对ERP所包含的理论体系缺乏理解,因而在实际的ERP操作中必然会存在诸多困惑。

2、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ERP管理》课程是一门涉及管理工程、信息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等多个学科,而且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目前高职院校《ERP管理》课程师资主要有两类人员,一类是从事管理类课程的教师,一类是从事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师。由于前者懂管理但缺少信息技术知识,后者懂信息技术但缺少管理知识,从而导致管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隔离。此外上述两类教师普遍均为非“双师”教师,理论功底相对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弱,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3、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当前该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老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依靠一张嘴、一双手以及一些多媒体课件,无法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例也以成功案例为主,缺少反面案例及国内ERP管理案例,缺乏对案例的背景资料、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等的深入分析。

三、《ERP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基于工作过程,重构《ERP管理》课程

首先将《ERP管理》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即企业ERP沙盘模拟、ERP理论知识、ERP软件实训以及ERP综合实训,每个模块又基于工作过程展开教学,其中:

(1) 企业ERP沙模拟:该部分课程主要是借助物理沙盘,将学生置身于企业的虚拟环境中,模拟企业主要运作过程,从而从感性上了解企业的经营战略、产品研发、生产排程、采购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会计等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为认识ERP理论知识打好基础;

(2) ERP理论知识:该部分内容安排在企业ERP沙模拟之后,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ERP沙盘模拟中所涉及到ERP概念、原理和方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从理性上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及ERP管理有较深刻认识;

(3) ERP软件实训:这里借助ERP软件作为应用平台,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主线,将企业业务与ERP软件功能有机融合,通过对学生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以及期末业务处理等业务操作训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ERP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2、加强师资培养,努力打造“双师”教师

为提高《ERP管理》教学效果,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和完善“双师”素质教师激励机制,从方针政策上扶持“双师”素质人才的培养;其次加大培养力度,一方面通过委派该课程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承担一定ERP管理项目或任务,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选派教师去国内外进修学习以弥补和提高ERP管理的知识层面。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情境教学法:这是一种通过学生充当“演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2)案例教学法:首先要精心挑选和组织案例,使ERP案例具有现实性、系统性和明确的思路,例如在本课程的“ERP理论知识”教学中,通过“认识生活中的ERP——饭局”案例将ERP中的原本抽象的基本概念、原理活生生地带到了学生面前,并贯彻到学习始终;其次在案例教学中采取互动的形式,即课前布置案例预习,课堂上围绕案例进行“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深入剖析”。

(3)实践教学法:它对培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ERP软件实训”和“ERP综合实训”项目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学生对ERP软件的动手操作和实战演练来加强学生对ERP管理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进考核方式,注重职业技能培养

考试是评价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以能力考核为主,同时注重学习过程考核。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如下面公式所示:

《ERP管理》考核成绩=项目成绩(20%)+平时成绩(20%)+实训成绩(60%)

四、结束语

通过重构《ERP管理》课程、加强师资培养、改进教学方式、手段和考核方式,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以加强,为学生提升职业能力、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姬小利.ERP原理、应用与实践教程[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张跃胜.ERP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新乡学院学报,2010(8)

作者简介:熊伟,女,1967年出生,工程师、讲师,苏州大学阳澄湖校区工商管理系老师,研究方向:ERP管理、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

上一篇:核心价值观教育下如何看待民族大学生民族宗教... 下一篇:关于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指标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