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互联网化的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2-09-02 07:52:56

我国商业银行互联网化的挑战与机遇

【摘要】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突飞猛进,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冲击。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冲击之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禀赋,以及目前商业银行所采取的措施,思考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浪潮中的机遇所在,提出可操作的建议意见,以期对于商业银行互联网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 互联网化 挑战 机遇

一、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与挑战

(一)原有受到业务挑战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便捷、高效和低手续费的特点,冲击了原有的商业银行用户。在互联网培养下的新兴消费群体对于互联网支付的认可,将在更长的时间段内,对于商业银行支付业务影响。在市场上大量“宝宝类”产品的冲击之下,商业银行面临存款流失、客户减少的挑战。同时,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上原有的渠道优势。

(二)盈利状况受到挑战

从负债端来看,银行存在活期存款流失,理财资金和个人少量存款向互联网金融平台转移的趋势,利率市场化使这种趋势愈发明显。同时,部分理财需求向互联网端的转移,也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导致运营成本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面临手续费收入下降、中间业务收入下降,物理网点效率低下的问题,对其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三)原有文化与管理的制约

商业银行具有层级分明的管理体系,在长期的经营发展中,形成了稳健的经营风格和严格的风险管控,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其相关业务转型升级的进程。同时,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部门仅是商业银行的众多业务部门之一,开展业务所能调配的资源有限。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所受监管更加严格,所需遵守的规则更为繁复,相比之下针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管还不够完善,两者的监管不对等制约了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化。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化的优势分析

尽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冲击了由商业银行主导的传统金融格局,但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以及在其特殊职能决定了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依旧占有主导地位。商业银行相比较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产实力雄厚,客户资源丰富,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特殊职能。

(一)资产实力雄厚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冲击了商业银行的优势地位,尤其表现在商业银行的负债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冲击了传统银行的活期存款。但从整体来看,这种冲击作用十分有限,从资产规模,交易规模来看依旧无法与商业银行相抗衡。商业银行经营的存贷款业务使其可以进行跨期融资,且本身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巨大,进一步强化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二)客户资源丰富

我国商业银行历史悠久,客户资源积累十分丰富,远非近两年才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所能匹敌。商业银行高密度的物理网点锁定了大量的个人用户,在日常的业务服务过程中,也形成了较强的用户粘性。在企业客户定位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关系定价,锁定的目标大多为大型企业客户,旨在与大型企业客户建立长期而全面的关系。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客户增长迅速。

(三)风险控制体系完善

金融业运作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此风险管理贯穿商业银行的运行过程始终,是商业银行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面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等构成的极其复杂的风险环境,商业银行更加重视风险管理问题,有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规定与流程。同时,在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商业银行互联网化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数据和技术

完善自身的信息化系统,构建良好的数据平台,提高效率以更低的成本对于信息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对客户的风险水平和需求进行更为有效的评估。改变原有的主要依靠物理网点,提供面对面服务的模式,更多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促进在线交易的达成。例如,目前招商银行推出“一网通”,支持十余家银行的信用卡和借记卡,使得用户可以用一套账号和密码进行多银行卡的管理,用先进的数据技术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二)简化业务流程

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在相关的业务审批上更为严格,导致一些业务不能通过,还有一些业务操作流程繁琐和耗时长引发客户流失。商业银行应利用自身多年来的经验,完善其风险评估模式,简化不必要的手续,在良好的用户体验和严谨的风险管理流程中寻找到最佳平衡点。

(三)与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有多年的行业积累和大量的客户基础,具有互联网金融机构短期内无法超越的竞争优势。在开展新的互联网业务时,商业银行可以寻求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点。例如,2013年9月18日,北京银行宣布与荷兰ING公司推出直销银行服务模式,将线上线下服务渠道相融合,提升服务效率,减低服务成本。

参考文献

[1]娜米亚.浅析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J].现代营销,2015.(084).

[2]杜奕璇.浅析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商业银行的冲击[J].现代营销,2015.(083).

[3]周倩.中小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6.(106-107).

[4]黄曼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2015.

[5]白金枝.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2014.

作者简介:叶子豪(1999-),男,汉族,籍贯河南省封丘县,单位: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上一篇:基于系统GMM分析的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业空心化... 下一篇:经济下行期郑州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