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立志现状问题探究

时间:2022-09-02 03:47:05

当代大学生立志现状问题探究

摘要 :我国的立志思想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到今天依旧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教育理念。其中以孔子为鼻祖的儒家立志思想是我国古代立志思想的典范,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立志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立志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呼唤。其次介绍了当代大学立志教育的问题和现状,分别从“人生志向与理想信念缺失现象突出”、“价值观模糊混乱,将严重制约个体成长与个性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立志教育客体存在的问题” 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从“立志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本土教育理念”、“传统立志思想的当代价值”和“志当存高远”介绍了传统立志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 :立志 大学生 问题 探究

针对于当代大学生立志现状,很多专家学者做过相关的课题研究。如当代大学生的立志观念整体情况比较乐观,我们应当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看待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表现。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大学生在立志问题上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所以,本文也介绍了笔者对于解决这样问题的意见,最后强调了传统立志思想对当代教育的价值,突出笔者的一个观点:针对于大学生立志现状,高校应当吸取传统立志思想的精髓,结合当今大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倡导积极向上的立志观,制定合理的立志教育方案。

一、立志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呼唤

(一)立志与立志教育的内涵

帮助学生解决在立志和实现志向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督促其实现志向。立志,是一个实现目标的过程,其关键在于“立”这个动词,如何树立人生目标、进而实现它,是值得大学生深思的问题。当然立志教育实施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涉及学生一方,而是需要传者和受者双方的配合,因此,相关教育机构也应当担负起立志教育的责任,投入足够的重视。

(二)立志教育是个性化教育的深入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高等教育专一性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调节这一矛盾,是各大高校和高等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个性化教育是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特价值、发掘个体生命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是教育大众化对高等教育的诉求。个性化教育认为“要突出自我教育”,个性的形成要进行“自我构建”,“个体把自身作为教育对象,按社会的要求和自身的发展,发挥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求教,使自己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立志教育是个性化教育的深入。教育者通过情景假设、心理暗示、信息聚焦、目标锁定、自我激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发觉潜能,从而达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目的,实际上就是立志的结果。

二、当代大学立志教育的问题与现状

(一)人生志向与理想信念缺失现象突出

爱因斯坦说:学校是培养具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行为的人,而不是培养一批具有劳动技能的机器。作为一名受过至少十年所谓“正规教育”的大学生,获得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应当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他应当十分清楚自己的长远目标。从较高的角度而言,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群体已具备独立行为能力,而为了实现个体人生价值,应当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为之努力奋进,从智慧和体力上,都全力以赴。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定下长远的目标,甚至没有目标,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得过且过的混时日,更不用说远大的理想,该群体严重缺乏对人生的思考。我国的教育现状是,重大学前的教育,轻大学期间的教育。而大学的管理相对于初高中而言比较松,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约束力少了,很多大学生也懈怠了。

(二)价值观模糊混乱,严重制约个体成长与个性发展

大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状况,某大学就大学生价值观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他么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关于人生价值目标 (二)关于人生价值评价(三) 关于认识和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上述三方面内容调查的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在整体上是健康向上的,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但是,该调查也发现大学生价值观还存在的实际问题。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少数大学生所持的人生价值观是消极的,他们缺乏理想,对现实和将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更多地关注自己,对社会、集体和他人表现出极度的冷漠。第二,一些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判断和价值目标之间,价值观和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第三,对于诸如希望成为“有钱的人”、“兼顾两者(个人和集体)利益”、“既要利己,又不损人”等“中性”观点,对于这种观点,要引起注意,加以引导。模糊的价值观会严重制约个体成长与个性发展,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显得相当急迫。

(三)当代大学立志教育客体存在的问题

大学立志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自身应当对立志有足够的认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学教育的客体――教师,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导致教育的主体和教育客体脱节。前文也提到,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去。教与学的最佳状态是二者的融合,二者对教学的共同倾入,任何一方的懈怠都达不到教育的最佳状态。

同样,因为教师并没有将立志教育提到到一定的高度强调其重要性,学生习惯了教什么学什么教学模式,如果教师没有提出立志的重要性,学生恐怕很少有人会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教师需自己有高大的志向,才能要求学生立志,教师是否“立志”,对于学生的立志行为和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传统立志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一)立志教育是中国特色的本土教育理念

在我国,先贤很早就意识到了立志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士大夫立志的典籍和名言。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有志者事竟成。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可见,我国古代把立志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二)传统立志思想的当代价值

立志思想是我国二千多年来优秀的教育思想之一,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立志思想在古代多是英雄式人物建功立业的自勉。由于大学的扩招,大学生数量骤增,不能再算做“天之骄子”了,但是我国古代这种积极向上、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所以,大学生依旧应当用高尚的德行和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因此,传统立志思想的当代的价值依旧重大。我们从书本典籍中阅读关于立志的故事,教师在课堂上也反复讲解、歌颂名人立志的故事。这种优秀的思想我们在不断的继承和发扬,现当代很多出色的人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原因在于受到古代先贤立志的鼓舞,这便是传统立志思想的当代价值的显现。

(三)志当存高远

孔子将“小我”和社会和谐联系到一起,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是期望国泰民安的大志向。大学生立志,便要立“大志”,所谓“志当存高远”。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培养高瞻远瞩的眼光,胸怀国家的气概,切勿将个人的得失看得重于社会和国家,当然,这需要修炼,更需要整个教育对立志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参考文献:

[1]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初探[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4.

上一篇:建筑工程预结算问题与处理办法 下一篇:浅谈各种晶体在激光技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