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时间:2022-09-02 11:10:04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选择

一般认为工业化是指从传统的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向现代的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转变的历史过程。反观历史,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大多实行“增长第一”的战略,走的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尽管这些国家充分享受到了工业化的繁荣,但也较早品尝到了“增长第一”战略下的苦果。这要求我国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现实国情的选择

1. 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加之人口规模巨大,资源、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的后果也更为严重。尽管我国某些自然资源的储有量如煤炭等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相对短缺,综合比较只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3。土地、水、矿产、森林等基本生存资源, 人均占有量都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尤其是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的矛盾十分突出。华北和西北是严重缺水区, 耕地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人口占45%以上,但水资源总量却不到全国的20%,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2. 我国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 对石油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石油年产量只能维持在1.6亿吨左右。 根据有关预测,201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赖程度将达50%,2020年前后年进口量将达3亿吨, 成为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大国。而石油进口风险很大,一遇突发事件,石油战略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3. 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令人触目惊心,不少城市污染情况十分严重,生态环境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态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由1990年的5.8亿吨,上升到2000年的81.6亿吨,酸雨发生面积占全国的1/3;7大水系有一半河段严重污染,36%的城市河流丧失了使用功能;近海水质恶化, 赤潮频繁发生,20世纪80年生74次,90年代猛增到380次。根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每年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5%~10%, 约合3000亿元人民币。上述因素决定了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同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做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

4. 我国还面临着国际竞争。 目前国际局势的主流是和平,但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无处不在。在加入WTO之后,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大大缩短,因此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紧密。在面临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过程中,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选择。

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工业制造业的整体素质不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最直接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提高工业制造业的增加值。 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工业制造业的素质不高, 从而制约了工业结构由重工业化阶段向高度加工化、技术集约化的优化升级。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率低,生产经营规模小,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显而易见,这些与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必须下大力气改变这一状况。

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基本内容就是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提高城市化水平,但这却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主要有两大表现:其一是三农问题比较棘手,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去; 其二是城市化水平滞后,城乡关系不协调,城乡分割的体制还没有受到根本触动,一些地方在就业就学、户口、社会保障方面还在强化对农民进城的限制等等。这些都制约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 人口与就业的压力巨大。人口与就业压力巨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

4. 资源利用粗放,生态环境恶化形势比较严峻。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与之相比更严重的是资源的粗放利用,工业化耗水严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到20%,总回收率为30%,分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30和20个百分点,资源消耗速度是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多, 单位产值能耗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2~4倍。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考

1. 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2.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此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并以此改造传统产业,振兴制造业,继续发展基础设施,全面发展服务业。

3. 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是我国的两大基本国策,也是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要跟随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

4. 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不是单纯的思路问题,更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无论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是两大战略的实施,必须由两大动力推动:一是内部动力――改革,改革要有新突破;二是外部动力――开放,开放要有新局面。从目前看,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心已经从引进外资转变为与世界经济接轨。其中,一是要通过技术改进和要素优化重组提高重要基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完善市场竞争规则,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三是加快产权市场化和推进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四是加快与国际大资本的产权融合,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收稿日期:2007-11-26)

上一篇: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下一篇:农村金融改革发展需澄清的几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