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01 11:42:5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放眼未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欲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意识和欲望不会自然形成,它与教师的启发教学有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问题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同时,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在争论中引发思考。此时,教师再给予精心点拨、肯定、鼓励,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思品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在教学中,要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在思品课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独创思维。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想了许多问题,也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只有找到了最佳最妙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体现独创思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独创思维能力。

二、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兴趣也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初中思品课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体验探知的全过程,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习的进程。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特点就是阐明观点,怎么讲清观点呢?这是个教学艺术的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情境、探究等方法,每种方法都会达到不同的效果。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创新欲望,从而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思维,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学习的情境中,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法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多利用新教材中的“交流”、“探究”、“活动”等,创设教学情境,给予且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开设讨论课,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他们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式,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就会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这就是思维的惯常定势。青少年虽然尚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思维缺少束缚,但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和阅历的日益丰富,存在于头脑中的认知框架将逐步模式化、固定化,进而弱化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发展。正如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所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式,打破思维定势。由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不能盲目搞“一刀切”,而要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这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把握教学内容,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高低、思想动态、家庭环境等有较彻底的了解。只有这样,学法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培养创新精神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如果不注意自身创新精神的培养,又怎样要求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呢?如果教师不注意知识的更新,原有的知识终究会枯竭,不仅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还会被时代所淘汰。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所以,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更新知识结构,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适应政治课改的要求。具体来说,教师必须精通所担任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师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地讲授教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

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是青少年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又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现代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的开拓创新人才。

上一篇:让学生感悟历史 下一篇: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关注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