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风险凸现

时间:2022-09-01 11:53:59

新能源产业风险凸现

新能源产业出现了风险?对此,或许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吃惊。

新能源产业是近年来热得最为发烫的行业,尤其是今年以来,先有美国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后有我国的《新能源产业规划》,这使全球的新能源产业都变得异常兴奋起来。如此朝阳产业,风险从何而来呢?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等看过对新能源产业的认真剖析后,或许你就会有同感了。

新能源产业开始“发高烧”

什么是新能源?对此,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明确界定称,新能源是指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出现的能源品种,以及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新型燃料、智能电网等。自2007年国际油价开始一路狂飙的时候,新能源产业便开始显现出新兴朝阳产业的气势。各类资本敏锐地把握到了新能源的投资机会,大举对新能源产业进行前所未有的投资。

一向走在商机前面的江浙资本,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是最为快捷的。据有关资料披露,截止到2009年5月底止,已有28家浙江光伏产业项目共计3.8万千瓦向浙江电力公司提出并网发电申请。

作为光伏大省的江苏,出台了首个地方新能源地方规划,这个规划明确提出,到2009年要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2010年要实现3000亿元,2011年要实现45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要达到3500亿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形成10000兆瓦左右生产能力。如果光看这个规划我们倒还看不出什么异样,然而,当我们得到江苏2008年的新能源产业相关数据时,则是令人吃惊的。2008年江苏新能源产业产值不过900亿元,太阳能电池产量也只有1580兆瓦。短短的两三年之间,产值和销售要成倍成倍的翻番,其速度令人震惊。

山东省也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要在2011年,使30%的城市建筑普及应用新能源,要确保新能源消费比例达到3%。

目前我国已有18个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的领头羊,有上百个城市在规划着自己的新能源发展计划。河北高碑店市,一个投资42亿元,年产6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装备基地正在建设中,实施这一项目的只是2家民营企业。更有陕北的一批富豪,一出手就是70个亿,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打造了一个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园。

从当前的这股新能源产业投资热我们可以看出,新能源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已演变成了一个高风险、高度竞争的产业。面对这股来势汹涌的新能源投资热,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王曙光冷静地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制造业都要转行新能源。新能源毕竟不是做茶杯,不是简单地模仿,是要具有核心技术的,需要国际上的最新技术。这中间就有一个研发过程,对资金的要求也比较高,还需要企业管理者要有高度的前瞻性,企业自身要具备进入的能力。

新能源产业内伤严重

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坦言,中国的各路资本大规模地涌入新能源产业,是一种太在乎利益的盲目博傻。因为中国的光伏产业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板组装产品的制造和生产上。业内人士都知道,这个环节是技术含量最低、工艺最简单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类企业。当源源不断的大量资金都集中到产业的一个点时,那么这个产业就容易受到严重的伤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中国太阳能组装企业产能过剩,上游原材料价格大涨、与客户讨价的能力降低、同业恶性竞争加刷,最终会造成这一行业被搞垮。有专业人士披露称,目前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率达50%,设备闲置率达40%。由于太阳能电池板库存的居高不下,2008年下半年以来,能够保持正常运转的企业不足20%。

前段,由于我国企业一窝蜂进入太阳能,致使被西方高度垄断的原材料硅价格暴涨,从40美元/公斤,直线狂飙到400美元/公斤。如此不仅肥水流了外人田,而且造成光伏产品价格高昂,抑制了国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好在进入2009年以后,我国的硅自供率达到了80%,也因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把硅的价格降至了80美元/公斤。

新能源产业除了盲目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行业恶性竞争加剧之外,另一个致命问题是技术短板使其难以规模化。比如电力储存技术、电网接入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中的间歇性等问题都没有完善。这就决定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新能源无法成为商业化的主体替代能源。

我国的新能源产业链还刚刚形成,就已显现出畸形态势。我国除少数几家新能源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专业能力之外,其余企业基本上是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除拥有资金、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之外,其余就什么都没有了。“两头在外,中间内耗”这是专业人士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形象概括。两头在外,一是指原材料供应主要还是依赖于西方国家;二是指市场销售基本都是在欧美市场。可以说这两头都是受制于人的。只有中间最大,绝大部分企业都挤在产业链的低端,进行内耗火拚。

有人说,如果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不能以发展战略眼光来尽快扭转这一畸形状况,仍然步传统制造业的后尘,那么我们的新能源产业将会被自己消灭。

新能源产业风险已降临

为什么说新能源风险已降临呢?我们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的一番话中可以得出这一结论。李俊峰副所长对媒体的记者说,当今新能源占世界能源能源总量不到1%,产值不过400亿美元;就算所有的新能源产业都让中国企业来做,产值也就2500亿人民币左右。再假设,今后新能源产业比例能够达到10%,那满打满算在中国也就1万亿元的产值,分到各省就更没有多少了。可是如今许多省市提出了上千亿、上万亿的发展计划。我们政府主管部门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调控,那么今后新能源产业带来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不妨将世界新能源产业的情况和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情况进行一个对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多晶硅制造商仅有七、八家,而我国就多达四五十家;世界上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也只是七、八家,而在我国却是高达两三百家。确实而言,太阳能产业在中国是过热了。怪不得金风科技CEO武钢大声疾呼“新能源产业在中国已经过热了,国家要控制得住这个领域,否则会带来社会投资的浪费。”我国风机制造企业现有近80家,而且每个月还有大量的涌入者。按目前我国的规划速度,只要排名前3~5家的企业就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可是80多家企业都为在竞争中生存下来而大打价格战,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

实际上新能源产业的风险早已经开始在一部分企业中降临了。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领军人物――无锡尚德的施正荣,在今年一季度时财富缩水了80%:另一个排名第二的江西赛维老总彭小峰财富缩水也高达79%。浙江目前有60多家规模以上光伏企业,而正常生产的企业只有30家左右,另外的30余家是停产和半停产的。去年,我国有几家企业花巨资从国外购买了国外光伏生产线,但至今不敢轻易上马,仍在观望中。国内已经有一批新能源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有的被兼并,有的则破产出局了。

从长远来说,新能源是世界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是未来真正的替代能源。但是能源替代有一个相互竞争、相互比较的过程;新能源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而不应是一哄而起,更无需全民都来做新能源。毕竟能源在GDP中的比重也就只有10%,而新能源在GDP中的占比只有区区的1%左右。指望通过新能源来引领未来发展,带领经济走出低谷,这是一种不太可能实现的愿望。能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并不是经济发展本身。面对过热的新能源产业,适度降降温正当其时。

上一篇:中国水价“涨”声响起 下一篇:国家税款是这样流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