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领跑“绿色智造”

时间:2022-02-23 02:52:14

新能源产业领跑“绿色智造”

毕节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进购到自主研发、远销海外,逐步形成了一条技术领先、配套齐全的产业链,成为领跑贵州“绿色智造”的重要基地。

走进毕节经济开发区兴国集团,一进厂房就看到整齐排列的各式电动车,小到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大到电动旅游观光车和清洁车,还有设计时尚的电动敞篷汽车等。

“仅小坝工业园区附近目前已建成50个充电站(桩),方便新能源汽车续航。”毕节经济开发区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清波告诉记者,园区内企业生产的电动公务车在毕节经济开发区已投入使用,电动观光车在毕节周边景区景点也投入使用,市区的公交车更是早就告别“灰头土脸”的历史,换上了新能源环保公交车。

自2011年被贵州省政府批准成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后,毕节经济开发区重点瞄准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这一发展方向,先后引入力帆时骏、兴国集团、添钰动力等8个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和60多家关联配套企业进驻,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掌握核心技术 站在行业前沿

5月24日,毕节经济开发区兴国集团厂房内,一款折叠电动摩托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针对欧美市场定向研发的V1折叠摩托车”,兴国集团总经理助理周杰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的核心产品之一,专门为欧美市场用户定制的房车“专配”,用户可以将电动摩托车折叠起来放在房车内,出去玩时也方便。光这款V1折叠电动摩托车,就拥有从外观、设计、电机、电池到电控26项研发专利。

“那只是我们的第一代折叠摩托车,现在已经生产出第二代折叠摩托车。”随着周杰手指的方向,一款折叠起来变成拉杆箱的电动摩托车映入眼帘。这是兴国集团拿到美国15万台订单后,组织团队定向研制的产品。

“客户乘坐地铁、火车的时候,可以带着‘拉杆箱’上车,出站后可以打开当做摩托车骑行。”这只是兴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代表,时速可达120公里的时尚型电动摩托车、名为“兴国云”的新能源车、为农村市场定制的小型农用车……仅在兴国集团,新能源车型就有上百种。

目前,毕节已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企业。

兴国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镍锰酸锂电池,与同行业相关产品相比可节约成本30%,提高续电量30%以上。

2011年进入毕节的力帆时骏,在年产能为2万辆重卡、6万辆轻卡规模的基础上,利用载货汽车生产资质,跨类研制纯电动重卡、纯电动轻卡、SUV新能源汽车;已取得二甲醚――液化天然气数控混燃技术专利,柴油――天然气双燃料汽车已通过检测。

毕节添钰动力股份公司依托高效的TM电机,研制出续航里程在500公里以上、时速13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车B级轿车,同时研制出太阳能电动汽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并网难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能源问题。作为全球能源革命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储能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毕节市是贵州省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怎样将包括风能在内的新能源发电最大限度利用起来,避免出现“弃风弃光”现象?澳能(毕节)工业园发展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合作,澳能公司与中科院工热所分别发挥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已合作完成1.5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产业化,完成10MW系统的研制工作,预计8月中旬可在公司生产基地进行加工生产。

这意味着我国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有重大突破,为将来收集储存新能源电能并网提供了技术支持。环球华网专门发文报道,中国首个1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多能分布式微网示范项目在毕节市启动。

“目前全世界只有德国、美国、日本和中国在做这项工作,而中国在从事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其他三个国家已经将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大范围的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我们国家还处在市场开拓的起步阶段。”澳能(毕节)工业园生产负责人万桂茂介绍,8月国内首台10兆瓦级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将在毕节总装完毕,始终保持毕节市在中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独一无二的行业地位。

紧跟国家战略 多举措拓市场

“目前年产能70万台电动摩托车,10万辆电动汽车,1万辆特种专业车”,周杰在生产线上边走边说。这个2014年下半年才开始生产电动汽车的企业,当年完成产销2000余台,2015年销售10万台,2016年预计达到20万台。

拥有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加上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产业链,兴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占有明显优势。

周杰告诉记者,目前兴国集团有三种销售模式,一种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的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以及观光车、消防车、清洁车等专用车,这类车在贵州、四川、重庆等西南七省市的市场反响很好。第二种是拿到订单后定向研发,如前文所述为美国定向研发的15万台折叠型电动摩托车,同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出口东南亚的定制新能源车型。第三种是互联网销售,目前已搭建好网络销售平台,可同步在线上线下进行销售。

最早入驻园区的龙头企业毕节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其销售网点更是遍及国内和缅甸市场。2013年实施三期升级项目(即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后,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在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建立国际营销服务网点近30个。

澳能(毕节)产业园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出的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兆瓦级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一经亮相就迅速吸引了诸多企业和投资人的目光。“目前10兆瓦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已经与金风科技、天佑能源等知名企业签下订单”,澳能(毕节)工业园行政部经理刘新宇说。

“随着政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受市场欢迎。特别是我们的‘速度激情’款电动摩托车,时速可以达到120公里,改变了以往人们认为新能源车跑不快的观念;我们的电池充满后可以跑500公里,再也不是‘跑不快’的新能源车了。”说起新能源车的市场前景,周杰充满信心。

毕节市在2014年3月出台的《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中规定,要逐年提高新能源汽车在公务车中的比例;要把市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纳入采购计划,在同等技术和服务条件下优先采购,优先为采购单位配置充电设施。从2014年起,全市新增出租车100%采用新能源汽车,更新或新增大型公交车辆50%以上采用新能源汽车,更新或新增公务、物流、环卫车辆中的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

根据毕节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500辆以上。

期盼政策更宽 共谋广阔前景

近年来,毕节市从技术和产业、用地和金融、配套、推广应用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予以大力支持。

2014年8月底,国务院要求发改委、工信部研究和支持毕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同年10月,工信部明确差别化支持毕节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信部明确表示,根据实际情况帮助毕节办理车辆企业及产品《公告》、企业和产品准入等相关事宜;继续加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智力和人才支持力度等。

“目前受限于国家政策,还不能大批量生产,如果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政策公布的话,市场前景会更加广阔。”周杰充满期盼的说。

为更好的服务园区企业,毕节经济开发区推出“三免两减半”政策,入住园区的企业前三面免收土地租金,后两年租金减半;同时组建“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公司注册手续、行政审批等便捷服务。截至目前,毕节经济开发区共签约项目196个,协议投资金额500余亿元,落地项目83个,建成投产项目72个,在建项目11个。

如今,毕节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以力帆时骏振兴集团、兴国新动力有限公司、澳能空气动力公司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以乌蒙山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以贵州北斗卫星技术公司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以贵州金日久新型建材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建材产业;以尚昆集团、季明环保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以汇丰车桥、云内动力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六大主导产业,产业发展实现了从装备制造业一枝独秀到六大产业齐放的转变。

2015年,毕节市经济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完成129亿元,相比于2011年的12.6亿元,工业总产值增加10倍。

五年时间,从无到有,从进购到自主研发、远销海外,毕节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形成一条技术领先、配套齐全的产业链。随着技术先进的新能源车陆续走向市场,毕节已成为领跑贵州“绿色智造”的重要基地。

上一篇:项目推动高标准完善旅游设施 下一篇: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屋顶结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