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保险市场到底差在哪里

时间:2022-09-01 01:35:50

中国的保险市场到底差在哪里

[摘 要]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趋势的不可逆转,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环节的保险业直接决定了一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和完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相比,中国的保险市场尚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在与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对比之后,在从业人员素质、诚信缺失、精算技术、再保险市场和行业监管几个方面论述中国保险市场的差距。

[关键词]中国保险市场 保险人 金融一体化

从世界保险行业的数据和发展来看,1980年全国保费收入仅4. 6亿元,2007年增加至7035.8亿元,增长1500多倍,年均增长超过28%,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1980年保险深度为0.1%,保险密度0.47元, 2007年则分别提高到2.85%和532元。2007年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平均每年上升1位。到2007年底,全国保险市场管理人员达7.6万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2.8万人。精算、核保核赔、投资等保险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7万人。保险营销员由2002年的118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01万人。适应保险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保险监管干部队伍从2002年初的672人增加到目前的1 816人。截止2007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 9万亿元,上市保险公司资产占行业总资产的53%。保险机构新增资本金接近1 500亿元,资本规模大为增强。

尽管如此,在这些华丽的数据掩盖下,我国的保险市场还处于相当初级的阶段。尽管我们起步晚,基础薄弱,但是仍有很多制度上的问题。为了完善我们的保险市场,应当和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作对比,通过对世界三大保险市场(英国、美国、日本)的了解,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如下方面与这些成熟的市场存在巨大的不足:

一、保险人的素质

在我国,保险行业的名声一直不好,究其原因,在于广大保单推销者(保险人)长期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得我国居民谈保险则“嗤之以鼻”。作为保险行业基层的工作者,保险人数量众多,直接与终端消费者打交道,保险公司开发的产品也要依靠这个群体销售到民众手中。可以说,推销环节是整个保险实现流程的最重要的一步,保险人在保险市场中扮演的作用也是巨大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的保险人却存在素质低下的现象:自身对保险知识的匮乏,经常采用欺诈和隐瞒实情的手段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另外,过高的人员流动性使得保险公司对保险人的管理相当困难。即便客户最终发现问题,也很难找到最初的人进行追索和补偿。加之相应的保险从业人员的人事制度不健全,人为的增加了管理的障碍。

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待保险人素质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首先,我国整体劳动者的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保险人的窘境。学历层次不高,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占保险公司重大比例的外勤人员需求量巨大。在这种供需状况之下,必然导致了保险公司不顾质量的招聘人,而保险人其职业的高替代性,也使得人员流动性比较高,任何一个成年人经过了短期培训都可以上岗,不需要很高的学历层次和技术要求。其次,大环境一旦形成,恶性的循环就会继续下去。在监管者没有一定的措施去干预保险人的欺诈行为时,其他保险公司也会纷纷效仿,这就造成整个产业信誉缺失。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保险人素质的低下,与整个保险行业硬件设施、管理体系落后等方面都有关系。在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往往拥有一个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损失的核查与理赔,并具备专业的精算人员,使得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的透明度大大加强,也减少了保险人在推销保单过程中的道德风险行为。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高层摆正态度,因为保险人直接关系到保险行业的荣辱。只有保险公司下大力去培训员工,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同时强化责任感,才能有效的改变这种状况。但是,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来源于体制,如上所说,大环境恶劣,没有公司愿意率先垂范,都希望成为搭便车者。所以,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要靠监管者,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保险人行为准则,健全考试制度,提高这一行业的门槛。

二、保险公司诚信的建设

从上面一个方面引申出来,可以窥见整个保险行业诚信建设的失败,保险人自身的诚信只是保险公司诚信的一个部分。拒赔、少赔、拖欠赔款成为我国保险公司常见的“风景线”。作为控制风险的行业,保险业的基本业务就是吸收保费,然后用“集体”的力量控制“个体”的风险,达到保障的作用。如果保险公司在风险发生时不去补偿,这一基本的作用消失,保险业就没有存在的合理性。尤其对于寿险,养老和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是直接关系到一国社会稳定的产业,而保险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相当重要。如果不能在这个过程中控制保险公司的诚信问题,将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有重大的影响。

如何加强诚信建设,有如下几点建议:首先,从法律约束上入手。经济学中假设所有人都是理性人,也就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准则。既然无法从道义上规范诚信,那么只能先从法律上打开突破口。目前,我国保险行业霸王条款问题严重,诉讼流程复杂,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甚完善,这些实际上都是给保险公司空子可钻。当没有一个体系保障被保险人的权利时,被保险人将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任由保险公司宰割。所以,司法、行政体制的配合,是纠正诚信问题的第一剂良药。其次,行业标准的制定,能够使得诚信建设更加专业化。我国保险公司的诚信问题是整个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从整个行业的角度规定出一套制度去约束参与者,可以高屋建瓴的把握行业的走势、动向和面临的问题,更加专业,更加有效。第三,在法律和行业约束到位的前提下,道德约束也是必要的。而且衡量一个国家保险行业的发达程度,自我道德约束水平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在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保险公司把风险发生后的赔偿作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严格的履行保险合同,而不是像我国保险公司一样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借口拒绝赔付。可见,我们和发达国家保险行业的差距,不仅仅在硬件设施条件和从业人员素质上,理念上面的差距使得我们很难赶超。这都将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大环境的建设是最重要的,有了好的大环境,才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人们头脑中的理念。当我国公民都愿意把多余的资金投资到保险公司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高诚信的保险市场。

三、精算体系的欠缺

作为金融领域中一个高端的技术行业,精算人员的素质和保费收入的计算、保险资金的运用息息相关。可以说,精算是在技术层面上支撑保险行业的一个领域。而我国在精算方面依然和发达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精算行业起步较晚,相应的人才比较匮乏。精算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其发展是伴随着金融保险领域发展的。我国整体金融领域基础薄弱,技术人才缺乏,起步就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另外,我国的精算师考试制度也无法和北美、英国等精算师制度媲美,这些都造成了人才培养机制的落后和人才的稀少。每年我国保险公司的数量都在增长,但是精算师的数量却远远达不到行业需求量,而奇怪的是,既然精算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达不到市场需求量,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保险公司雨后春笋般地成立,经营?可见,人才缺乏,必将影响行业的质量和状况。其次,由于我国建国到现在只有不到六十年的时间,行业数据的缺乏也是造成精算体系欠缺的原因。精算行业要求运用高等的公式模型,在大量的历史数据基础上进行统计、概率的推算,如果这些最原始的数据资料缺失,即便再高级的精算师也无法避免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当然,历史数据的不完整是客观无法解决的现实,除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积累数据,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这一问题。

针对人才缺乏的问题,能够做的就是加大精算人才的培养和数据的完善。这需要教育部门统计等部门的共同重视,只有拥有了技术上的支持,我国的保险行业才能更精准的计算出险率,完善我们的保费机制,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

四、再保险市场的不完善

再保险市场是由原保险市场衍生出来的一个市场,再保险,就是保险人为了减轻自身承担的保险责任而将其不愿意承担或超过承保能力以外的部分保险责任转嫁给其他保险人的承保行为。看上去,再保险就是简单的将部分责任分给其他保险公司,但这一个过程蕴含着保险学里面最重要的分担风险原则。有了再保险的存在,可以将一笔金额巨大的保险标的在不同的保险公司之间进行分散,摊薄单个保险人承担的风险,对一些巨灾保险,甚至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散,不但大大降低了政府在巨灾面前的财政负担,还成功的实现了全球范围内风险再分配,有利于灾难的预防和处理。

因此,再保险市场是一国保险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我国的再保险市场发展却十分落后。1996年以前,我国内地没有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但可以向境外分保;中国再保险公司自1996 年成立以来, 是当时我国唯一一家国有再保险公司, 占据垄断地位并且享受20%的法定分保。但随着中国加入WTO, 再保险的法定分保业务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 到2006 年已经完全取消, 因此国有再保险的垄断局面已经被彻底打破。目前已有几家国外的再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分公司, 开展再保险业务;在偿付能力方面, 我国的再保险公司净保费与权益资产的比例在8∶1 左右, 而国外一般在1∶1 到1∶6 之间, 差距明显。目前在国内的再保险市场上提供专业再保险服务的只有中国再保险公司、中国财险再、中国寿险再几家, 而国内其他直接保险公司虽然都有经营再保险的资格, 但几乎都没有把它当作一条业务来源渠道, 而只是一种单纯的风险控制手段。保险公司一般只做分出业务, 不接受分入业务, 纵使接受分入业务, 其比例也很少。承保再保险业务的主体数量稀少, 是导致再保险供给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 再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缓慢, 成为制约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监管上的漏洞和长远规划的缺乏

与成熟的保险市场相比,中国的保险市场在监管上存在较大的问题。

首先,法制体系建设上的缺失成为约束保险从业者行为的最大障碍。由于我国的《保险法》条款并不成熟,在经济领域中常见的保险违规行为经常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从保监局行政处罚实施情况的通报可知,查处的主要违规行为包括,弄虚作假和数据不实问题、不严格执行条款费率问题、误导消费和同业诋毁问题、中介机构违规经营问题和团险业务管理漏洞问题等五大方面。而这些方面如果能够在法律上把好关,均可以避免这些违规行为的发生。

其次,由于金融市场的欠发达,使得我国的监管标准难以与世界先进的监管标准接轨。保险行业的经营模式,需要在精算的基础上设定保费,在收取保费之后进行投资,回报用于索赔和保险人日常的经营。而精算体系的落后、投资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匮乏,使得在保费来源和保费使用两个方面无法达到国际水平,也就很难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监管工具和风险防控措施。

第三,监管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在我国长期的行政体制之下,暴露了一个问题,即监管者未必是该行业的专家,由于我国的行政考核、官员任免制度的历史缺陷,造成了保险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经验阅历等方面的薄弱,让不懂保险的人监管保险经营者,必定达不到预期的监管效果,反而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完善我国的保险市场,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入手,切实的强化民众的保险理念、提高从业人员和监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约束体制,并适度的发展其他金融市场,为保险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投资空间。在这些顽疾解决之后,中国保险市场跻身发达市场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徐文虎: 中国保险市场转型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王银成:中国保险市场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祝向军:论国际保险市场发展模式, 保险研究,2003,(6)

[4]徐 哲: 中国保险市场区域发展不均衡性分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上一篇:建立省级统筹的城郊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下一篇:关于海尔集团进入韩国家电市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