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01 01:10:54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等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多媒体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多媒体 课件 教学

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革命对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有的教育模式也提出了有力的挑战。能否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是衡量教育是否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积极变革的一个重要依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ion)和声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而且有活动影像等特点,因此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新的手段和途径,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然而同一切事物一样,多媒体教学也具有两面性。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弥补其不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们对此应进行理性的审视和辩证的思考。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利用先进的文本、图形、动画等方式传递信息,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很多的优越性。

1.1 抽象问题直观化、表象化。众所周知,形象感受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形象思维依赖于头脑中表象的积累,多媒体教学把教材内容制成生动、逼真的画面,画面上产生静止、移动、流动、旋转、扩散、收缩、分解、组合等真实感的形象,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观察更清楚,想象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印象更深刻。学生听课时很多不易接受的内容都是因为对客观世界缺乏实际的感受而导致感性知识太少,不容易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概念的飞跃。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挂图、幻灯片等一些固定图片展示,教师一遍又一遍讲解,学生很难听懂。而多媒体教学以动态演示代替传统教学的静态实物模型、挂图、幻灯片等教学手段,这就能充分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觉,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化抽象为具体,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探索钻研精神。例如我在讲授《流体力学与泵》中的汽蚀现象时,因为汽蚀现象发生在泵的内部,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的授课方式只能用语言描述,学生听得很吃力: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用三维动画演示了汽蚀现象的全过程,从气泡的产生、发展到最后的破裂,直观清晰,一目了然,给同学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1.2 趣味性强、教学效率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堂课反复出现的就是这单一模式和单一色调。呆板的形式容易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使大脑疲劳。而多媒体教学是由几十甚至上百张幻灯片组成,每张幻灯片可以不停地变换画面,并设计成不同的字体、颜色、动画、音响,播放时产生不同的收视效果,可以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脑皮层一直处于兴奋之中,达到最佳学习状态,收到较好学习效果。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节省了教师板书与绘图的时间,不但节省了学时数,而且扩大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1.3 减轻教师的体力支出,简化备课过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大脑组织教学内容,眼睛观察学生状态,口不停地讲,手不停地写,尤其是图形,不但要画得好,还要画得快,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有时课堂时间不够,只好上课前画在黑板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把上课所需图形及板书内容事先输入电脑,避免了课堂上手忙脚乱,教师可以集中精力讲课,需要板书或绘图时,可以从容不迫地从电脑中调出来,方便又省时,教师可以把板书、绘图的时间用在讲授内容上,增大知识量的输出,从而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减轻了教师的体力支出。采用多媒体教学,简化了备课过程,除首次输入时工作量较大外,以后每次备课只要补充,调整部分内容即可,与传统备课方式相比,修改、补充更为方便。

1.4 具有交互性,利于学生自学。具有交互性,这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最突出的特性,它能使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进行实时的交流。没有交互性的多媒体课件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多媒体课件。教师以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依据,有目的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以及校园网上传递给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对话,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要进行自学,达到了信息表现的交互性。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可以增加学生对信息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延长信息的保留时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主动选择有关内容进行学习,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网上教学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并可满足学习的个性化要求,让学习者充分体验到自由获取知识的乐趣。此外,多媒体计算机还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与学习者进行讨论交流,多媒体计算机的这一特性,可以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分辨正误,避免知识点之间的混淆。

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优势明显。但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的缺陷,教师的使用水平不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不同,多媒体教学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量过大,学生消化不良。课堂教学的两种主要方式是语言讲授和板书表达。教师的板书要占用很多时间,而采用多媒体教学,上课所需图形及板书内容都已输入电脑,随时可以调出使用。相比之下讲授的时间就相当充裕,如果仍按平常的教学速度进行,必然增大教学量,超过学生的理解消化能力。信息量过大,而信息停留的时问过短,学生基本上无法作笔记,这将影响学生的记忆和思考。传统教学中,学生作笔记,实际上是一个增加信息停留时间,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作短暂的思考。如果信息总是“飞逝”而过,当时在课堂上似乎已经听懂、理解了的东西,一到课后,就忘掉了。

2.2 扩大了师生的距离,不利于师生交流。多媒体教学扩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不能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体现出来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能动作用的人,不是口袋,教师讲授多少,口袋装多少。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保证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的思路积极思维,接受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根据学生接受情况的反馈信息,即学生的表情、神态,随时调整讲课的节奏和方

法。而多媒体教学削弱了这一功能,教师只能按既定的备课方案进行,课堂上灵活性差,教师发挥机智的余地小。教师的视线主要集中在多媒体的主控台上,无论是操作电脑还是使用投影仪,都离不开监视屏幕,加上教室较暗,为了清晰地表现投影屏幕的内容,多媒体教室大都拉上了窗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性,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讲演艺术。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大为减少(如眼睛对视,声音交流等),教师与学生易产生情感障碍。

2.3 电子课件良莠不齐,影响教学效果。除了基础课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件都由任课教师自己制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规范,没有统一的标准。电子课件良莠不齐,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过于追求课件的表面形式,花费大量功夫设计字体、颜色、声响,致使色彩、动画过多过滥,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推敲,没有突出重点、难点。这种课件看上去屏幕五颜六色,听起来丁丁冬冬声响不断,但是内涵空虚,不是高质量的课件,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件过于简单,白底黑字,照抄教案或板书,体现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课堂平铺直叙,死气沉沉,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像个局外人,看看材料而已,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远不如教室黑板教学效果好。

3、改进多媒体教学的措施。对于多媒体教学在实践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进行理性的审视,积极的改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最大效益。

3.1 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

3.1.1 正确评价多媒体课件。由于每门课程的特点不同,对不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能认为多媒体课件做的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就越好;也不能以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所表现的花样来评定优劣。其简单和复杂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地反映教学的要求,便于教师讲课和学生自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课程的内容、特点,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把教学内容小的变大、静的变动、抽象的变具体、复杂的变简单,在课堂上以生动鲜明的变化达到刺激学生感官的目的,又不至于变化过多、过滥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里的分寸和火候大有文章,不是每个普通教师都能达到的,必须要有专人,经过一定的学习、训练和消化时间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应多鼓励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较优的多媒体课件,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1.2 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编制多媒体课件大纲时应把握好教学大纲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但机械地遵循教学大纲不利于教学改革。在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把握好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才能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另外,在课件设计时不应拘泥于所选中心教材,应该广泛吸收不同教材的优点,博采众长。在内容主线明确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多媒体制作技术把中心教材与有关参考资料统一于同一课件系统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以及学习主体的具体特点自由选材,科学调整教学内容,使每个教师的课件都具有自己的教学特点。

3.1.3 页面设计突出重点,避免知识的简单罗列。课件制作时应抓住授课内容的重点,结合有关文字、图表、图片等,使之更易理解和记忆。特别是那些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文字叙述过多、较为抽象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学时可以通过一些精心挑选的图片和动态提示来生动、形象地讲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4 注意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中图像和文字展示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画面的光、色、形及动态变化都会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保持和转移,引起学生情绪的变化。例如,长时间的自底画面会因反光较强而使人产生晕目感:字迹太小、反差太弱、色彩不协调、清晰度不高、放映时间太长都会产生疲劳感:如果感知主体形态没能从背景中突出出来,甚至被杂乱的环境淹没,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削弱观察和感知的效果;如果文字、动画设计无序、不稳定、不恰当,甚至出错,不仅会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转移,还会产生错误,造成教学的失误。所以教师制作课件必须精心安排画面的内容、亮度、色彩、形态和动态。制作课件时应通过必要的选择、组接、夸张、淡化等手法对图像进行加工,使之符合教学要求。

3.1.5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注重多种媒体手段的综合效应。课件制作时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尽量减少自身制作复杂图片,把更多时间用在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设计上。同时,素材选择时,应重视多种媒体手段的总体效应。除了图片、动画,必要时还可利用超文本技术链接AV视频和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针对多媒体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学生不容易记笔记,课堂上有些内容消化不了的弊端,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挂在校园网上,学生可以在课后将老师的课件细细品味。此外,还可以进行网上答疑,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零距离接触,提高教学效果。上网不方便的话,可以在授课前将教师的电子教案以讲义的形式打印给每个学生,要求他们课前预习,课后补充笔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及时跟上教师的思路。

3.1.6 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课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一个课件不可能完美无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广泛听取同行、学生的意见,及时修改,逐步完善课件。

3.2 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3.2.1 重视课前教学准备,优化教学设计。要避免教师因有现成课件而忽视课前教学准备。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样必须认真写好教案。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等。课前应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教师应及时追踪学科发展动态,关注相关事件的发生,随时收集教学素材,及时更新多媒体课件并组织好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的结构层次与传统教学法并没有区别,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一种手段,用以辅助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能取代教师。教师在用多媒体示教时,要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并注意掌握好教学信息输出节奏。教学演示内容的播放要有起有收,在播放前要给予提示,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积极思维。教师应当提示学生注意关键点,需要学生做笔记的演示内容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并积极进行归纳总结。教学演示过程应突出重点,使信息的传递和吸收和谐。播放完毕后,要找出问题的答案,使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从而构成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

3.2.2 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师生交流。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组织者、指挥者、参与者,处于主导地位,绝不能让教学放任自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采用现代教育思想观点和方法,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潜心研究,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功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多媒体教学尽管在师生交流上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师生情感交融仍有差距,师生关系和人格示范作用受到限制,教学的教育性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约束力减少,如果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从一个侧面影响教学效果。一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在形式的雕琢和修饰上。他们只注重如何把幻灯片做得漂亮,如何让画面动起来,如何让课件声像并茂。这种外在感官刺激能够暂时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但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兴趣和好奇不能长久。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渴求知识,归根结底更重要的是靠教师的品德、修养、智慧、知识、演讲能力和教学艺术。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配合,在教学中应适时地不断地提问、讲解,使学生的思维从一个问题顺势进入下一个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积极的思考,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最亲切、最具感染力的,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唤醒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3.3 加强多媒体课件与其它媒体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中的主要媒体是计算机、投影仪、屏幕等,但黑板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也是不可忽视的。适当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思路与教师同步,增加其现场感,为其提供一个适当回味的时间,易于抓住重点、难点。

这一点我在讲授《流体力学与泵》时深有体会。该课程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工程流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公式推导比较复杂,工程计算十分繁琐。开始授课时,我将所有的公式推导及例题均放在电子课件上,这样课前准备的工作量是大了一些,但上课时要轻松许多,而且不用担心公式推导不下去或讲错,讲课的压力基本没有了。上了几次课后。我就感到这种上课方式问题不少。一是公式推导及例题讲解速度较快,板书一“点”而就,学员听起来、看起来比较吃力,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更别谈达到师生共鸣了;二是由于屏幕一次只能演示一张幻灯片,而一张幻灯片容纳的内容较少,学员看不到整个过程,常常是听到后面,忘了前面;三是教学效果差,课后答疑多,作业出错多。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改变了教学方式,公式推导及例题讲解均采用黑板板书讲解,电子教案上只保留手工绘制较困难的图形。这种讲课方式无疑增大了教师讲课的难度与压力,一旦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或在讲课中精力不集中,就可能出现公式推导不下去,甚至推导出错误的结论的情况。这两种情况,我在授课过程中都出现过,开始时,我感到特别尴尬,很没面子。但学员大都能理解我,善意地给我指出错误,使我重新走上正轨。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我还发现学员帮教师纠错的热情很高。于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在一些公式推导或解题的关键点、易出错的地方,故意卖个“破绽”,让学员帮我纠正,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热情,实现了教学上师生之间真正意义的互动,弥补了电子教案缺少人情味,互动性不足的缺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模型的使用,图纸的展示,实验的演示以及到现场参观、实习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多媒体不能完全替代的。

4、结束语。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多媒体和多媒体教学,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又不能迷信多媒体或唯多媒体,要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应该体现在辅助教学上,它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方式。我们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使它们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上一篇:高中物理应重视能力培养 下一篇:对江西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培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