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早熟的成因

时间:2022-08-29 07:34:47

儿童性早熟的成因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受到滥用补品、饮食不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儿童性早熟提前以及性早熟逐年增多的现象,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家长的重视。儿童性早熟使儿童产生心理行为和体格发育两方面的危害。患儿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和发育水平落后于同龄人,可能因自己在体形上与周围小伙伴不同,而产生自卑、恐惧和不安。过早来月经的女孩子往往精神十分紧张,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由于性早熟患儿多伴有骨骼提前发育,骨骺提前闭合,虽开始身材较同龄儿童高,成年后身高往往不够理想。性早熟已成为大问题,所以加强性心理、性知识教育刻不容缓。

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早出现于儿童时期的疾病。一般认为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或9岁半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如女孩表现为增大,、腋毛等生长:男孩表现为、,腋毛生长),或女孩在10岁以前月经来潮即属性早熟。临床上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可分为真性(中枢性或GnRH依赖性性早熟)、假性(外周性或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和部分性(不完全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发动,并且功能亢进所致。在男性可出现排精,女性可出现排卵,故可导致生殖能力提前出现。其中大部分是因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失调所致,称为特发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性激素的作用,导致生殖器官提早发育、第二性征提早出现,在女孩甚至引起阴道出血,但不具备生殖能力。

性发育开始的年龄受遗传、种族、光照、地理、环境、经济条件、营养状况和体质的影响。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小儿内分泌疾病之一。促使当前儿童性早熟发病率上升的可能因素有如下几种。

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趋势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代儿童营养的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疾病减少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使其生长发育的潜能充分地表达出来,出现了生长发育的加速趋势,导致儿童及青少年普遍比E一代的性发育及性成熟提前。上一代或上两代人,发育大多在12~13岁开始,月经初潮大多则在15~16岁出现。这一代孩子10岁开始发育,12~13岁出现月经初潮是正常的。但如果在8岁以前出现发育,10岁以前出现月经初潮,则要诊断为性早熟了。生长发育加速可能是当前儿童真性性早熟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环境类激素污染物的影响

近来国外有大量文献报道,由洗涤剂、农药及塑料工业向环境排放的物质及其分解产物,可在自然界产生一系列的环境类激素污染物。例如,洗涤剂中的烷基化苯酚类,制造塑料制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双酚A等,多达70余种,这些物质每天大量被排放到环境中。此外,有机农药的大量施放,使水、土壤、植物残留量较高。当其降解到一定程度后,则被发现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它们虽然在自然界中浓度不高,但其联合协同作用甚强,污染了水源、食物或经皮肤吸收,被儿童摄入,即可引起生殖器官、骨骼发育异常。这是环境类激素污染物引起假性性早熟的直接病因。而对于真性性早熟患儿来说,环境类激素污染物则可成为其发病的重要促进因素。这也可能是当前儿童性早熟发病率明显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若在胚胎早期受到此类物质的作用,可引起胎儿性别分化障碍。

摄入过多含激素的食物或药物

性早熟与太讲究进补有关近年来各利,“保健品”、“滋补品”争相上市,其适应对象应为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但不少家长错误地将其作为健康食品,给年幼的儿童长期服用,殊不知这些保健品中常常含有激素成分。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一份对全国各地“食”字号营养品的检测结果显示:7成以上含有性激素。已经证实蜂王浆、花粉、鸡胚、蚕蛹或动物初乳以及某些儿童口服液等的制剂中,均存在较多的性激素,甚至促性腺激素样物质,如果长期食用,可引起儿童血液中激素水平增高,激活了小儿处于蒙昧状态的生殖系统,性器官出现了明显变化,长出了“丰乳肥臀”,进而导致假性性早熟。对于真性性早熟患儿来说,则可成为其发病的重要促进因素。此外煲汤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广东食文化,也是广东人烹饪强项。他们将许多动物内脏一起煲,其中动物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体,含有激素物质,通过进食进入人体,可引起儿童血液中激素水平增高。可入药的大补类食品包括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中医指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易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其身心发展不平衡。

与食物中药物残量太高有关不少动物的饲料中竟掺入了生长素、催乳素、促产素等,特别是乙烯雌酚。黄鳝靠雌激素饲养,可长得肥大:鸡、鸭、猪、牛每天吃着饲料生长素。禽肉中的“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因此,吃鸡、鸭、鹅的颈部,就成为“促早熟”的高危行为。瓜果、蔬菜可以用激素催熟,尤其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如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食用这样的蔬菜水果可引起儿童血液中激素水平增高。曾有报道1名3岁女孩因冬季吃草莓而出现阴道流血。所以食物中含大量激素样物质也不容忽视。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等,其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每周光顾洋快餐2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化妆品中激素含量较高 有的母亲在上涂抹含有激素成分的丰乳膏,婴儿吮吸母乳后,连同激素一起食入,会诱发性早熟。还有的年轻妈妈常给孩子使用成人的洗面奶、珍珠霜、增白粉蜜等含有激素的化妆品,激素通过皮肤吸收到体内,易使孩子性早熟。

药物的作用 有些药物含有激素,决不可滥用。近年来因误服避孕药而引起假性性早熟的病例在临床上已屡见不鲜,这种情况尤其以农村发生较多。一名5岁女孩,认为妈妈吃的避孕药是好吃的“糖丸”,便在妈妈不注意时吃了6丸,结果来了月经。当时家长十分紧张,到医院做了内分泌检查,结果雌激素增高。家长应引以为戒,千万不可把药物放在孩子能取到的地方。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儿童出现性早熟与其受到语言、文化环境的刺激有很大关系。目前社会上的各种传播媒体,如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内容中,与性有关的内容比以前显著增多,儿童很早就可以从影视中见到一些超越其性心理年龄的行为画面,如恋爱、拥抱、触摸、接吻、床上动作……。不少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谈及婚姻爱情,很多电影电视中的成人化镜头容易引起孩子的模仿,少儿节目中掺杂了越来越多的成人语言,甚至个别儿童类动画片中人物的衣着也非常的暴露,儿童不自主地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普遍地比上一代“开化”较早,这些环境刺激都会促使儿童性早熟。统计资料显示,边远闭塞山区儿童要比城市繁华地区性早熟的患儿少得多,农村患儿明显少于城市患儿,农村女孩比城市女孩月经初潮年龄明显滞后。所以,对孩子看电影、电视要控制性地选择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节目。

褪黑激素分泌量减少

近来对动物的研究发现,褪黑激素水平降低是导致青春期提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暴露在人造光源下的时间越长,人体内产生的褪黑激素水平就越低。另外一些实验也认为,正常的白天黑夜有利于这种激素的分泌。美国的研究已经显示,长时间暴露在电视等人造光源下,就有可能导致性早熟,包括青少年未婚先孕的年龄也越早。其他的一些研究也认为,长时间地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就会使体重增加,从而导致青春期前提。此外沉重的学业负担是性早熟的重要诱因。严重睡眠不足,夜晚长时间在人工光源下学习会严重干扰人体褪黑激素水平,导致性早熟。

此外尚有遗传因素、下丘脑、松果腺、脑垂体、性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以及身体其他器官先天或后天疾患等也会引起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生长发育快,男孩则过早出现胡须、喉结、,生殖器增大:女孩月经早潮、第二性征过早出现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治,以免病情发展,引发各种不良后果。而且这种性早熟的孩子长大后身材都比较矮小。

至于性心理、性知识教育也很重要,家长、学校、社会对未成年儿童都应负起责任。

上一篇:特发性性早熟的治疗 下一篇: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需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