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保障关系分析

时间:2022-08-29 03:02:14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保障关系分析

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民生,最重要的一点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而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本人主要是通过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分析,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影响的分析。进而来时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保障的对策提出可行的建议,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在对全体农村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农民为主的不同人口类群中的质量(知识和技能)差别。同时利用教育、培训等多种渠道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人力资本投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益”综合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保障的关系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保障的宏观关系分析

1.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应该说,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有三方面构成的。国家、地方政府(集体)和个人,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还是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如果增加农村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势必会提高农村劳动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与技能,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收入。而农民的收入一旦提高,将会拿出更多的钱来投入到自身的社会保障中来,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承担比例逐步会提高对社会保险,由于多是采取个人账户形式,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交纳保障金的可能性和数额增加,使得此类保险参加人有增加的趋势和个人账户基金增加,保证所享受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逐渐提高。

2.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社会保障的管理和服务。增加农村就业

社会保障管理需要大量管理与技术人员,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由于覆盖面广、情况复杂。更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农村人力资本的提高,也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事业提供大最有用的人才,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农村人力资本就业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村其他劳动者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进而影响农村劳动者的就业规模和成本。”Ⅲ农村人力资本就业的高成功率,对其他劳动者产生示范带头作用,进而促使人力资本含量低的劳动者增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就业是根本,一旦有了就业的保障,那么社会保障的管理就更加的方便和容易。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社会保障的微观关系分析

1.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农村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建设新农村,必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大批懂技术、知市场、通信息的创业型人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人力物力保证。

2.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的发展落后于城市、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因此,在规划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时,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不能轻视、更不能忽视的问题,目前中国的教育投资无论从升学率、教学设备配置还是师资力量上看,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更为突出。农村是我国劳动力的主要聚集地和重要的来源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差异,不仅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二、进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分析

(一)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保障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首要的一条就是要自觉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尤其要在财政支出、基本建设投资和信贷投放三个方面真正向“三农”倾斜。因此,必须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尽快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确保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能够较多地用于农业。

(二)逐步推进政府机构的改革,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从宏观上看,国家需要精简机构人员,同时理顺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能。国家全面推行税费改革,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如果干部的数量不减、机构不精简,农民从税费改革中得到的好处。地方干部有可能再以其他名目收回。我国目前基层政府机构大多数还是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职能来安排的,这几年虽然有所精减,但县乡干部减少的数量有限。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政府的职能,打破政府的垄断。

(三)对农村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建立多层次的教育体制

传统农业的改造,使农业生产走上规模化经营道路,农村部分劳动力将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转移后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劳动职业技能以适应非农就业,因此加强农村后备劳动力的文化基础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是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本积累过程。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只有适应农村现代化的教育体制才能保证农村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才能增强农村人力资本的自我循环。

参考文献:

[1]胡,宋华明.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江西农业学报,2009,11

[2]霍丽,邵传林,惠康.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现状及其对就业的影响分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上一篇:后危机时期采用信用证方式出口的风险及其防范 下一篇:建立促进劳动就业长效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