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村金融供求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2-09-18 12:13:20

国外农村金融供求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 要:世界各国对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体系因各国发展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国外农村金融供求现状进行分析,可为我国在构建和谐的农村金融体系方面提供有益的经验参考。本文主要考察了美国和日本的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分别介绍他们的模式及其特点从中总结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农村金融 供求分析 启示

国外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相对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而言,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国外农村金融制度的供求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农村金融体系也比较完善。了解美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对美国农村金融制度的供求分析

1.从金融供给方的所有制来看,美国的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呈现多样化特征。美国的农村金融,既有商业性金融,又有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它们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1998年,农场债务总额中私人信贷机构占53.4%,合作社农业信贷体系占24.8%,政府信贷机构占21.9%。在不动产债务中,联邦土地银行和农场主家庭管理局占48%。整体而言,政府机构在农场不动产债务中占优势,而私人信贷机构在非不动产债务中占优势。美国的私人商业银行尤其是乡村银行分布在全国各地农村,配备有专业农贷人员为农场经营和财务管理服务,以加强竞争力,因此,私营金融机构在中短期农贷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合作农贷系统的建立打破了私营机构在农贷领域的独占地位,由于政府支持,它本身又是借款者所有的专业农贷机构,因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政府的直接农贷具有社会公益性,是政府推行农业政策的工具,目的不在竞争,一直相对地处在辅助地位。总之,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典型的“需求追随”模式。

2.从金融需求方的满足程度来看,其资金需求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从时间上来看:由于金融体系健全、实力雄厚,无论是农民的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还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基本上都能得到保证。从需求方的富裕程度不同而对资金的需求不同来看:不论是富农的生产性贷款,还是贫农的生产性或生活性贷款,至少可以从三种机构中的某一种机构中获得。即使还未在银行系统建立起信誉的新农户需要启动资金时,不仅可以直接从政府农村信贷机构获得贷款,也可由农业部门担保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3.美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之所以愿意提供贷款,农村金融需求者之所以能够获得贷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有着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目前,美国形成了三套信用担保体系:一是由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直接操作的全国性信用担保体系;二是由地方政府操作的区域性专业担保体系;三是社区性担保体系。1953年成立的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属独立的联邦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给小企业提供资金援助管理和技术支持,提供取得合同的机会及其他服务。以担保方式使银行向小企业提供贷款是其一项主要的业务。1999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共向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30亿美元。目前,全美约有7000多家商业银行与该局建立了贷款担保合作关系。

(二)对日本农村金融制度的供求分析

日本农村金融带有浓厚的政策性,金融手段是日本各级政府的农林管理部门发展农业的重要手段。日本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制度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这三部分组成,三类金融机构在整个农村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不相同的。在农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最重要的是制度金融,其次为合作金融系统;在农业产业化的成长阶段,最重要的是合作金融系统,其次为制度金融,民间金融系统的作用很小。

日本农业制度金融的资金来源于政府的各种财政投资,如“农林渔业金融公库解助金”、“农业现代化资金”等等。政府可运用的金融手段不仅仅局限于制度金融本身的规模,更为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利息补贴等方式间接控制了规模更大的资金,从而大大加强了自身的干预能力。合作金融系统(农协系统金融)在日本农村金融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是它的发展在农业产业化的初级阶段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随着农业产业化步入成长阶段,合作金融的政策性逐渐减弱,逐渐成为独立发展完善的金融机构。

应说明的是,合作金融迅速发展与制度金融和政府农业政策有着密切关系:政府对农业的财政金融援助,主要是通过合作金融系统来实现的;而正是在制度金融的支持和保证下,合作金融才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农协信贷系统是专为农户服务的金融机构。日本农协的主要功能是为农民生产与生活提供综合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是:筹集农业资金,办理农业保险。60年代以后,日本农协信用系统对农户的农业贷款增长极为迅速,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满足了农户为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业生产,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并越来越成为农业资金和农业贷款的主要来源。1955―1988年,农协系统向农户发放的农业贷款年末余额由1940亿日元猛增至134082亿日元,累计增长68.1倍。同期,其占各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比重亦由65.0%提高为72.9%。这一比重在1975年曾高达81.3%。由此不难看出,农协在筹集农业资金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农协在为农户积极筹集农业资金的同时,其本身的信用事业也获得了迅速发展。1960年―1989年,其存款总额增长达61.4倍,贷款总额增长达42.7倍。综上所述,日本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金融由“供给领先”模式逐渐转变为“需求追随”模式。这可以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农村金融从农业产业化初级阶段的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发展为60年代和70年代农业产业化成长阶段的以合作金融为主得到验证。

二、国外农村金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制度供求的分析,在经济发达国家,基本上都较好的解决了农村金融供求问题,我们对国外农村金融制度的经验进行下总结,为我国完善农村金融的供求机制提供以下借鉴。

第一,一个国家在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模式进行选择时,必须尊重该国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第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运用政策性金融手段支持、保护农业和农村经济。第三,合作金融机构发达,功能完善,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比较发达的合作金融组织,并在农业信贷中起重要作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代表并保护合作者的利益,受到合作者的支持和拥护。第四,从农村金融组织的分工来看,一般地政策性金融主要是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主要是提供中短期贷款,但三者是紧密联系的。第五,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和不以金融机构为中介的直接融资。但是,当代所有国家的农村金融都以间接融资为主,即以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供给的基本力量,以银行信贷作为农业和农村金融的基本活动。第六,从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需求来看,各国都通过不同的金融机构来满足各个层次的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的不同需求。第七,国家强力扶持,各国对农村金融的强力扶持具有很强的普遍性,这反映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对其重视程度。其扶持方式主要有:1、国家通过税收方面的优惠扶持一些合作性金融机构。2、国家为合作性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3、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特殊管理。政府可以直接任命某些机构的重要职员;或者设立专门的管理农村金融体系的机构。

参考文献:

[1]李琼.美、印多元农村金融制度及其启示[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4);

[2]陈关其.中国农村金融供求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

上一篇:浅谈电影广告的商业价值 下一篇: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