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 发展数学才能

时间:2022-08-29 01:05:18

培养学习兴趣 发展数学才能

【摘 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数学才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兴趣 发展才能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以极其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

一、以情待人,激发兴趣

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老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呢?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但是要想让学生亲其师,教师本身首先要管其生,想方设法让学生亲近你,而不能让学生“敬而远之”。大体来看,学生喜欢哪一位老师,同时也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门功课。学生在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对其所教的学科能不感兴趣吗?例如我班有一名同学叫田春辉,他是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以前一向厌恶学习,尤其数学学科,一拿起数学书,就感到头痛。我多次找家长做工作,要求学生家长多配合学校老师来帮助这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但学生家长也认为这个学生“无药可救”了,后来我反复针对这名学生的心理实际进行研究、探讨,又经过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后告诉家长:“孩子并不是像你们所想象的那样,只要家长与我们共同配合好,孩子一定能喜欢上数学课。”孩子家长满意的说:“只要能让孩子热爱学习,提高成绩我们做学生家长的怎么样都成”。从此以后,我便向有经验的老校长、老教师请教,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感化这样的孩子,让他酷爱数学,酷爱学习。

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他降低要求逐步提高,并动用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去指导他,每到课余时间,我便主动找他谈心、了解、摸索他的心里,掌握他在数学上还存在哪些数学问题,我便及时的加以解决,在心灵中给他一个轻松、愉,减少心理压力,与此同时,我又与其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此时此刻更要关心他、爱护他、鼓励他,在同学中我又建立了一帮一活动,同学的帮助温暖了他的心,使他自己也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勇气感,这样田春辉同学逐步由害怕数学,慢慢变成喜欢数学了,两个月后成绩榜前面逐渐也有了他的名字,成绩的面前,让田春辉感到骄傲和自豪,成绩让他有了信心、有了勇气;成绩催他向上,成绩催他奋进。一年以后,田春辉变成了班级数学科的尖子生。面对班级这位数学科的后起之秀成绩的取得,我深知是“师爱”的结果。针对这一实际,我深深的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二、创设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创设愉快乐学的心理情感,教师就要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彻底摒弃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兴趣,保护他们学习的良好情感和自信心,使他们不断增强学习的成就感、成功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例如:根据小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设计新颖问题导入新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比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揭示课题后,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522”,问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回答是肯定的。这时老师接着说:“现在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不用计算就能迅速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使学生急于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又如,在教学“年、日”时,月、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淘气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都迷糊了,直问:老师,为什么呀?我也装的一脸无奈:我也搞不明白,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看看书就明白了!此时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极大提高。

三、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不是生活本身的摹本,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对于以具体形象为主、生活经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难以透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活动、竞赛、游戏等形式,给数学披上有趣的外衣,有机地将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等引进数学课堂,改造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组教材内容,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给数学课本添加“剂”,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从而激起学生的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如:教学“记时法”时,我作了如下设计:创设情境:通知:本周六8时,全体同学到市电影院观看电影《功夫熊猫》。――少先队大队部。学生先是一阵兴奋,接着又有同学提出了疑问:生:8时,是上午8时还是晚上8时?师:是呀!这则通知好像有什么问题?生:时间不明确。师:你们能修改一下这则通知吗?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教师适时揭示课题――记时法。当教到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相互间的转化时,我出示少儿频道节目单,让学生也当一次节目播报员,分别用24时计时法和12时记时法预告节目。同学们兴致极高,课后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上一篇: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创新能力六法 下一篇:小学六年级英语复习课策略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