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培养

时间:2022-08-29 12:48:14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培养

摘要: 培养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和引导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性的正确发挥,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就改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简述了大学生自律主体性的学习,提高教育的作用和时效性。

Abstract: To train studen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subjectivity and guide the student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subjectivity in the right, in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would be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the students of learning and self-discipline subjectivity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and timeliness.

关键词: 自律;思想道德;主体性

Key words: self-discipline;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subjectivity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190-02

0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方针的全面实施,给我国的高校教育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高校大规模扩招引起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对下降,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出现的大学生素质危机、价值观危机、思想道德危机又给高校的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不得不重新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不得不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方法和自律原则,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是顺应了高等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都在增强,发挥其主体性,自觉学习是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方式方法。

1主体性的含义及特征

主体性是人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它是指人作为社会生活实践的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中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内在特性。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紧紧把握时代主题,树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根据人的特性引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调动和激发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主体性人格的教育模式。高校学生主体性是指高校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内在特性,它是教学及其管理活动有效开展,最终实现教育要求和目的向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转化的内在动力。根据主体性的含义,可以看出,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主体性具有的特征。

2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间的关系来看,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结成了“交互主体”的关系,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强调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平等互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同样作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二者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而且,教育者主体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交互主体性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决定性因素。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只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理解、平等交流,达到主体之间的互识共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平才能提高。具体来讲,其重要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2.1 可以发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导性。这种主导性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来实现的。当代大学生所处于的环境多样化,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使得他们面临的资源十分丰富,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和主体性需求。面对这些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学生的道德评价、价值观念、政治责任等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提升,发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主导性的功能。只有尊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才能引导大学生能动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全面的发展,才能使大学生获得人生发展的持久动力。

2.2 增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与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上更趋于理性,思想观念活跃,求知意识强,个性化突出,具有更为强烈的主体性需求。这些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拓展大学生主体素质出发,着眼于大学生主体性发展,通过主体性发展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3 提升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道德应是人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智慧实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仅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特点,发挥其主体性作用,还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发展主体性与提升自我教育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自我教育的起点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它的过程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素质来实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是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最终达到自教自律。

3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性问题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学生主体性发展是建立在与思想道德教育者的平等互动基础之上的,在思想道德教育者有效引导下,大学生主体性的正确发挥有利于大学生主体素质的提升和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取得。然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趋势并不能掩盖当前学生主体性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3.1 学生明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传统的教育,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2 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是思想道德教育中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应当承认,大学生具备相对理性的思维能力和相对成熟的心智,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大多表现为外部强制性的、偶然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而非内在动机性的、一贯的、原则性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这样使得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力难以真正体现其主体性。

3.3 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对学生创造力培养不够。主体的创造性集中表现为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卓越的创造力,这是当前社会的呼唤,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致力的目标。然而,目前高校对学生主体在创造性方面的培养明显不足。在观念上,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更新学生观念、促使学生主体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落到实处。

4促进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性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改进和采用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培养和发挥的教育手段及方法。

4.1 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领会人类已有的科学文化成果,并在内化自身的主体结构过程中,原有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等主体能力得到崭新的发展和提高,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发展理念是适应社会环境对教育以及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4.2 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为前提的。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导性价值的完成更大程度上取决教育者。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定,同时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其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并不矛盾。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是如何在社会、学校、学生三个方面维护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其更好地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4.3 改善教育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手段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应充分考虑道教育者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自主内化和践行。因此,必须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批判地继承,并不断根据社会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需要进行创新。以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心环节,并将其当作大学生主体性生成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和实现的途径。所以,要在“两课”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日常教育、管理环节和网络等教育活动中改进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便有效地培养和发挥学生主体性。

参考文献:

[1]李俊伟.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4).

[2]苏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论纲.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3,(4).

[3]侯明志,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生主体性表现与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7,(11).

上一篇:浅谈应急电源EPS的工作原理 下一篇:旧路拓宽改造施工中的有关问题及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