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征象与分析

时间:2022-08-28 06:15:10

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征象与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79

资料与方法

2003年7月~2008年8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年龄28~49岁,平均40岁。临床表现:痛经27例,经量增多26例,经期延长12例,周期紊乱8例,原发性不孕症6例。检查:子宫增大32例,表面凹凸不平12例,质硬24例,附件触及包块8例。

仪器和方法:采用迈瑞DP-99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在患者膀胱中度充盈条件下,纵、横、斜切扫查子宫、卵巢和宫旁组织。用超声工作站采像记录。对每个标本进行多切面肉眼观察,并与声像图对照分析

结果

本组术前超声诊断正确17例,准确率为53%;误诊8例(26.7%),漏诊7例(23.3%)。

声像图表现:子宫增大32例,三径之和平均20.5cm,球形增大者10例,轮廓失常17例;宫内有散在不均的稍强点状回声者18例,积血小囊4例;宫内见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光团者13例;等回声及稍强回声光团各5例,上述光团边界模糊,无包膜及声晕,后壁常无声衰减。内膜线居中14例,移位16例。

病理标本肉眼观:肌壁增厚23例,厚度在3~5.2cm,22例可见紫蓝色囊状突起,直径在2~12mm左右,仅3例可见陈旧性血液。5例未见紫蓝色囊状突起。5例肌壁间可见漩涡状结构。7例病灶位于前壁,9例位于后壁。

讨论

本组诊断符合率53%,与国内报道相似[1]。可能的漏误诊原因:①临床症状不典型;②难以与子宫肌瘤相鉴别:由于在声像图上没有能够鉴别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特异性征象,因此鉴别颇为困难。本组8例因月经多、声象图显示有低或稍强回声的光团,部分又有内膜线移位,因此误诊,这种貌似而实不是的特点也是容易造成误诊的原因[2];③积血小囊征显示率较低;本组积血小囊显示率为13.3%,其原因可能是异位的子宫内膜来自反应功能较差的基底层内膜,小部分对雌激素呈增生而不增殖型反应,故与无排卵性月经相同。有人认为只有1/3的病例异位的内膜具有机能活动[3],加上受检者绝大部分是在非经期前来检查,因此积血小囊征显示率较低。因此,如果病变程度轻,紫蓝色囊状突起数目少,直径小,声像图没有异常改变是完全可能的。

病理结构与声像图特征间的关系。根据声像特征可分为三型:①宫内回声强弱不均型:剖视子宫见肌壁增厚,壁间散在2~5mm的紫蓝色囊状突起,镜下见异位腺体多是非活动性的,囊状扩张的腺体周围可见间质结构,临近之平滑肌呈不同程度的增生,这些病理变化可能与此型声像图有关。②低回声光团型:此型肌壁间紫蓝色囊状突起较大,直径在4~8mm,最大者达3cm。1例前壁肌层呈弥漫性增生,其间可见散在的内膜侵入,无紫蓝色囊状突起。镜下观平滑肌增生较明显,间夹有囊性扩张的腺体,间质较少。这些特点可能是形成低回声光团的成像基础。③等回声或稍强回声光团型:肌壁见剖面遍布漩涡状结构5例,1例肌壁内可见直径2.5cm边界不清、色泽分布不均红色区域,无紫蓝色囊状突起,9例均见2~6mm紫蓝色囊状突起,3例可见陈旧性积血。镜下见肌壁内有岛状分布的腺体,周围平滑肌呈漩涡状排列,间质较多。声像图的特征可能与这些病理改变有关。

由此可见,子宫腺肌病的像图变化可能与异位腺体浸润的范围,腺体是否有机能活动,紫蓝色囊状突起的大小,以及平滑肌增生程度,腺体、平滑肌、间质间的构成比有密切关系。

总之,对于生育期有痛经史者,无论宫内是否有光团,只要子宫增大如球形,宫内回声强弱不均,就应结合临床,警惕子宫腺肌病存在的可能。如果同时存在卵巢巧克力囊肿,其诊断可靠性较大。

参考文献

1徐智章.现代腹部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56-457.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799-800.

3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0:320-329.

上一篇: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中... 下一篇:腹痛8例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