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流澄源法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2例

时间:2022-07-12 05:08:57

塞流澄源法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2例

关键词 基流澄源法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临床观察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更年期功血)表现以不规则子宫出血为主,血量较多,出血时间长,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急重症,笔者运用塞流澄源法治疗更年期功血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2例均符合《妇科疾病诊断标准》更年期功血的诊断标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崩漏诊断标准,年龄42~56岁;病程3个月~4年;出血时间10~15天10例,16~30天22例,31~60天10例;表现以崩为主20例,崩漏交替18例,漏下不止4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半年内均有诊断性刮宫史,病理报告为增生期子宫内膜或子宫内膜不同程度增生过长。B超示子宫内膜厚度0.7~1.2cm。排除生殖器肿瘤、凝血机制障碍性出血、炎症等器质性病变及妊娠出血,病前3个月未用过激素。

2 治疗方法

出血期以益气养血、活血止血治疗,药用:党参、煅牡蛎(先煎)、黄芪各30g,白术、茯苓、阿胶、山茱萸、炒杜仲、川断、仙鹤草、白芍各lOg,生地20g,升麻6g,生蒲黄11g,大黄炭9g,三七粉3g。加减:阴虚去升麻,加旱莲草、生地榆各log;兼气虚及阳,酌加熟附子、陈棕炭各10g,炮姜炭6g;瘀甚者,酌加花蕊石15g,茜草12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600ml,分两次服。血止后停中药,改服六味地黄丸及归脾丸,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治疗期间一律停用其他止血药。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42例中,22例临床治愈(控制出血后,连续3个月周期、经期、经量均正常,自觉症状消失,血色素在100g/L以上,恢复正常排卵,基础体温双相,黄体期不少于12天,或更年期妇女血少后停经);12例显效(控制出血后,月经周期、经量基本正常,但经期仍较长,约7~10天,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血色素在100g/L以上);6例有效(月经周期、经期、部分自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血量减少,血色素在80g/L以上);2例无效(以上各项均无改善)。总有效率为95.2%。

4 病案举例

谭某某,女,48岁。2007年12月3月初诊。患者近来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无痛经。曾在某医院B超检查子宫无异常,行诊断性刮宫后病理报告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1月10日月经来潮,量多如注,挟紫黯色血块。西医诊为更年期功血。给予静脉点滴止血敏、止血芳酸2天后血量减少,次日血量又增,遂来我处就诊。诊见阴道流血量多,质稀,色紫黯夹有暗红色血块,伴头昏乏力,面色少华。舌质黯淡边有瘀点、苔薄,脉细涩。查血常规: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130×10/L。B超:子宫内膜厚1.0cm。证属气虚血弱夹有血瘀。予基本方5剂后崩漏立缓,血块渐除,原方去大黄炭,加陈棕炭10g。续服3剂后血止。后予归脾丸、六味地黄丸以善其后。经期量多时服用基本加减。共服3个月。月事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5 体会

本病属祖国医学崩漏范畴。其病机之关键,总以肾肝脾三脏不足,阴阳失调为主。或脾肾气虚统摄无力,冲任不固;或肝肾阴虚,虚热迫血妄行致崩。无论何种病因所致的崩漏,由于长期失血耗气,气随血脱均可转化为气血两虚,或气阴两虚,甚者阴阳俱虚之危症。且气虚运血乏力可致瘀,阴虚灼血可致瘀,“漏久多瘀”,瘀血不去,新血难安,瘀阻冲任,血不归经,又加重出血。笔者采用急则治其标(塞流)、缓则治其本(澄源)的治疗法则,采用出血期以大剂量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摄血归经;升麻助黄芪升阳举陷;山茱萸、白芍敛阴养血;仙鹤草、煅牡蛎固涩止血;大黄炭、生蒲黄、三七粉化瘀生新止血;生地活血止血;川断、杜仲补肾固冲;阿胶养血止血。全方健脾益肾、养血活血止血。更年期功血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故血止后当健脾补肾、调理冲任以澄源固本,使患者平稳度过更年期。

上一篇:应用生大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 下一篇:“知”“行”相合学《内经》